关于传统陶瓷工艺的研究
2017-05-08张晓兵
摘要:陶瓷工艺在我国拥有悠久历史,进入不同时代、社会,陶瓷工艺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陶瓷工艺流传至今,对现代陶瓷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了推动陶瓷工艺能够获得长足发展,加强对传统陶瓷工艺的研究非常重要。文章从我国陶瓷工艺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并研究青花瓷等传统陶瓷工艺,最后提出传统陶瓷工艺传承和发展的相关建议,旨在为我国陶瓷文化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关键词:传统;陶瓷工艺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与改革开放不断发展,我国逐渐进入到市场经济时代,行规界限被突破,加之人才匮乏等,使得传统陶瓷工艺的传承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虽然,我国积极颁发了相关政策,以期保护更多传统陶瓷工艺,使其能够得到良好的传承。但是市场无序竞争,很多经营者不愿意投入更多资金,使得优秀的传统陶瓷工艺趋于边缘化。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要积极对传统陶瓷工艺进行研究,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对传统陶瓷工艺的传承。
一、我国陶瓷工艺发展历程
陶器的出现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到了商州时代,已经产生了专门从事陶器生产的工种,具有职业化特点。战国时期,陶器上出现各种纹饰、花鸟等,使得陶器更具观赏性,且具备一定色泽。到了西汉时期,上釉陶器工艺日渐广泛,多种色釉也开始出现,有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即“唐三彩”[1]。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并经过焙烧后,形成多种颜色,为后续陶瓷工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瓷器是在陶器技术发展基础上而来的,商代的白陶以高岭土为原材料,烧制时,温度能够达到上千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瓷器品质。
商周时期,青釉器出现,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为主,烧结温度高达1100℃以上,具有较强的吸水性,但青釉器与瓷器存在一定差别。宋代时期,我国瓷器发展进入全新的阶段,在胎质、釉料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发展,且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程度,在工艺技术基础之上,具备明确的分工,且出现了很多名窑,如景德镇窑、龙泉窑等,其中很多磁窑都是专门为皇家制作瓷器。
二、传统陶瓷工艺分析
(一)青花瓷工艺
青花瓷以其自身清丽雅致闻名,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整体上来看,青花瓷色泽相对单一,但并不单调,通过绘瓷艺人的勾勒,能够形成层次分明、粗细有致的纹饰,给人们留下美好的视觉印象[2]。青花瓷制作工艺主要通过起稿、勾线等六个步骤而成,如图1。对于青花瓷而言,要数景德镇最为出名,在元代,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已经非常精美,尤其是永乐、宣德等官窑烧制的青花瓷,青色浓艳、造型多元。发展到清代时期,康熙等几代皇帝对于瓷器非常感兴趣,并对青花瓷的质地、画面等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加强对景德镇瓷工工作环境的改善,鼓励瓷工积极创新,使得青花瓷的制作水准达到了一定水平。在当时社会背景下,青花瓷色泽艳丽、清新,与蓝宝石相媲美。
(二)青花玲珑瓷工艺
玲珑瓷作为陶瓷之一,具有玲珑剔透、晶莹等特点。随着传统陶瓷工艺快速发展,加上人们审美的变化,使得玲珑眼的形状也开始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米粒状发展到月牙状、圆珠状等多元化形状[3]。从釉色角度来看,玲珑眼陶瓷已经由最初的碧绿色变为红色、黄色及绿色等相互交替的五彩颜色,赋予了玲珑瓷更强的艺术表现力。青花玲珑瓷在世界陶瓷艺术领域占据重要位置,其开始于明代,建立在青花瓷陶瓷工艺基础之上,融合了镂雕工艺,使得陶瓷工艺发展更进一步。
(三)粉彩瓷工艺
粉彩瓷创烧于清代康熙年间,融合了珐琅彩制作工艺,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釉上彩。由于此类陶瓷色调淡雅、且具有独特的粉润之美,被称为粉彩。粉彩的主要原料与施彩方式都是舶来品,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在烧好的素瓷之上,以玻璃白作为底色,运用国画技法在陶器上绘制,最后通过炉火烘烧制作完成[4]。由于此类陶瓷制作工艺独特,是将玻璃白与五彩彩料有机相容,使得各类彩色发生了反应,如将原来明显的颜色变为不透明的浅色调,实现对颜色的柔和化处理,使其能够给人们一种粉润的视觉感受。
(四)颜色釉瓷工艺
颜色釉瓷素有“人造宝石”之称,光彩照人,但是“千窑难得一宝”。现代工艺中,人们主要利用现代技术进行配料和控温,以此来提高色釉质量。不仅如此,通过创新不同的烧成方式,陆续创造了上百种色釉,如羽毛花釉、凤凰衣釉等高温色釉。异彩纷呈的颜色釉的价值并不在于自身,更多的是其多元化色彩代表的艺术价值,使其能够流传至今。受到不同时期,社会背景、文化发展等因素的影响,陶瓷工艺的发展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具有时代性特点,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
三、传统陶瓷工艺的传承
传统陶瓷工艺流传千年,已经纳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极其珍贵。但是传统依赖手工方式的制作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陶瓷工艺发展需求,且价格不菲,使其发展难度较大,仅有少部分人关注陶瓷,影响陶瓷工艺推广。对此,重视对传统陶瓷工艺的革新和传承至关重要[5]。如日本漆器传承中,利用X光技术对传统漆器原料、配方等进行分析,使得漆器生长朝着标准化、精密化方向发展,形成流水线,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使其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变为大众性艺术品。我国对于传统陶瓷工艺的传承可以学习和借鉴这一方式,将传统陶瓷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以此来降低生产难度和成本,使得陶瓷工艺能够与人们生活相融合,实现对陶瓷艺术品的承载。
结论:根据上文所述,面对快速发展的工业时代与全球化趋势,我们面临的是多元世界文化。传统陶瓷工艺是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非常珍贵。因此我们要认清当前的形势,既要抓住机遇,也要积极迎接挑战,加强对传统陶瓷工艺的研究力度,适当增加技艺、造型及材料等方面的投入,融合现代设计理念,赋予陶瓷现代化理念,且能够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使其能够更好地走进家庭生活,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还能够推动陶瓷工艺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邓举青.浅析宜兴传统陶瓷工艺的传承与创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02):146-147.
[2]何科丁.新经济形势下景德镇传统手工艺陶瓷的复兴[J].中国陶瓷,2015,(11):88-91.
[3]王婷.中国陶瓷工艺的溯本求源之作——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陶瓷(续)》[J].中国出版,2015,(24):64.
[4]刘明玉.手工陶瓷香爐工艺及其价值探析——以四神纹多功能手工陶瓷香炉为例[J].中国陶瓷,2016,(10):83-87.
[5]刘芳.传统陶瓷装饰工艺的语言符号结构及表意模式[J].中国陶瓷,2016,(09):105-107.
作者简介:张晓兵,河南省禹州市神垕奉华钧瓷艺术总监,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师,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