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质与实施素质教育探究
2017-05-08陈杰冲
陈杰冲
教师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就必须具备适合职业特点的相当的能力和水平,即教师的素质。特别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又赋予教师许多新的内容、新的概念,相应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加全面和细致了。同时,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不管是教育管理者,还是教育工作者,有了正确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施。笔者作了教师素质与实施素质教育探究。
一、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素质是基础
(一)教育观念转变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教师应加强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研讨活动,在教学的实践工作中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形成适合时代发展的教育观、人生观、质量观、教师观和学生观。要加强教师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要求教师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以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及教师自身高尚的道德风格和精神风貌,发挥多方面的作用。要把培养少数尖子生成才的观念转变为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是人才,成为社会的劳动者。这样就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必须由分数评价转变为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学生能力评价和特长发展为标准。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分水岭,使学生找到自我、认识自我,在没有思想压力下接受教育。教师要面向全体,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的,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并用教师的良好行为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潜移默化,从而使学生个体能力和谐发展。
(二)文化科学素质
要有较为渊博的学识,即有较为精深的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这是基本要求。其次是对专业知识的不断扩充,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以适应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知识范围广泛,知识层次高,达到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有一桶水。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求,才能适应时代要求,将最新最准确的知识传播给学生。丰富和提高文化知识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只有博学多识的教師,才能培养出多才多艺的学生,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因此,提高教师文化科学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三)教育教学能力
要进行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能力型人才,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艺术水平,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教师要精通本科教学内容,站在本学科知识的“制高点”上,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其次要熟悉教学基本理论,掌握教学规律,在教学中做到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取学习方法。同时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即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会动脑、动口、动手。
教育教学能力,首先以教学基本功为基础,包括掌握教学大纲,精通教材,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教学原则与基本教学方法。其次,要具备专业基本功,所教学科知识与技能、技巧的广度与深度,同时具备“三笔字”、“简笔画”、“板书”、“教学语言”、“教态”、“备课”、“教具准备”基本功要求等。总之,教师不应只拥有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应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的全才,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够使素质教育顺利地开展。
(四)科研意识能力
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科研为先导,建立科研意识,努力探索适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授课模式。教师要根据社会总体要求、人才需要和学生个体的发展去调研,它包括:教育理论、品德素质、教学方法、教育评价、能力培养及学法指导。素质教育要求教研工作必须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素质教育为总目标,既要研究教师如何教,更要研究学生如何学;既要研究知识如何传授,更要研究能力如何培养。要富有创造精神,不断探索改革创新,要有打破陈规,超过前人的胆略,勇于实践,不怕失败。积累经验,总结提高。在教学研究过程中积极创出适合现代教学和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的新路子,为素质教育的推行铺垫。
二、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该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社会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国家号召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涵义,是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片面地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前途的大小,有用无用。进入社会后,一个人有无出息,不是以工种的好坏来决定,而是看你在你从事的工作中,有没有能力干出一番成绩来。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经过从教二十多年的观察、了解、分析、总结得到:步人社会,精明能干,成为有用之才的人,往往是那些在校中等以上学生占绝大多数,那些每次考试分数第一的学生为数不多。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变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但是传统教育却把教学变成老师单方的活动,“老师滔滔地讲,学生静静地听,老师问问题,学生答问题”,完全以老师的旨意循规蹈矩地完成课堂教学。老师四十分钟讲得条条是道,学生背着手,端端正正地听,这堂课就上得成功,如果学生开展讨论,动手操作,就认为课堂纪律乱,这种教学观念对吗?让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呆板:机械地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发挥,就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要靠大脑积极活动,动手实践,如果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通过大脑的积极活动,知识就不容易理解、掌握和记忆,更不能迁移,不能迁移就不能创新。创新学习指导过程,是根据创新学习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学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性能力,素质教育就得不到实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变“传统型”为“开放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思维,敢于提出与老师不同的意见,哪怕是错的,只要学生在积极思考问题,都要给以鼓励,要尽量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潜力,哪怕一点点进步的火花,都要通过肯定、鼓励把它点燃起来。
(三)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师生关系融洽,教育就有成效;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对老师的教导就会产生对抗情绪,老师讲的课他没有心思听,布置的任务不完成。师生之间要有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有了这种关系,才能相互交心,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才能相互理解和信赖。在教学过程中热爱、关怀、尊重学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能激活学生认知和积极思维。本来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有一种权威性,这种权威性如果在师生和谐的气氛中,是一种敬爱、信赖,否则给学生造成一种惧怕、疏远的情绪。我们有很多教师受一种师道尊严的影响,在学生面前玩弄权威,一切教师说了算,不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信赖学生,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不能为学生所接受。有的老师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高,教学方法好,讲解细致、透彻,学生只有听我的。不尊重学生,放手发动学生大胆思考问题,师生关系不好,教学的效果是不会好的。在学生中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以爱施教、以兴趣促学习,变“注入式”为“开放式”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