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信息技术与幼师语文教学实践融合的误区和应对策略

2017-05-08丁成

魅力中国 2017年1期
关键词:融合策略信息技术

丁成

摘要: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实践自身价值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介入幼师语文教学,正好顺应了这一培养目标。然而,现今幼师语文课堂也出现了轻文本、重信息程序等误区,探究融合中的误区,找出应对策略应纳入我们教学实践关注的视野。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师语文;融合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实现以上环节和目标,提供了强大的信息载体功能、畅通的传输渠道和便捷的交流和自主学习环境。两者的融合,有效地进行教学结构的調整、有力地改变言语活动方式、解放言语主体,挖掘出了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拓宽信息交流角度,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然而,在幼师语文与信息技术深度整合中出现了诸多误区:

1.重信息技术应用、轻视文本体悟,导致课堂主体的话语权缺失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过程。教师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主动建构意义。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理论所界定的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课堂的四个要素中,信息技术可能更多地充当情境创设者的角色,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以幼师《阅读和写作》教材选取的文学篇章为例:文学最重要的存在形态是意象,意象是作家感知、情感和理智,与文本中所描述的事物有机结合所构成的复杂经验世界的传达。因此,它传达出的是作家情感世界和生命体验,甚至包含个人信仰。例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叙述了自己推着轮椅丈量着生命的历程,表现在对个体灾难和命运的思考中追问着生存的意义,并最终弄明白了:“我们不能指望没有困境,可我们能够不让困境扭曲我们的灵魂。”。

但是,一部分老师用多媒体演绎故事的形式代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讨论和感悟,结局是学生无法阐释作者在文本之下的生命体验,尤其是学生对文本进行的思维再加工,与作家思维碰撞激发出情感共鸣。

2.忽视语文课堂的“目的性”、信息技术的“辅助性”,缺少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关注

中职幼师语文教学,是基于初中着眼于社会职业应用能力的语文教学。而中职幼师学生大部分为初中毕业生,她们文化基础的薄弱,年龄偏小、生理心智均不够成熟,因此她们对社会的了解和问题的认识一般较为简单、肤浅。这就更需要幼师语文教学,要“催化和提升她们的情感经验”,以培养她们应有的人文素养和知识素养。

因此在幼师语文课堂,信息技术只能发挥“提示情境性信息”对文本内容补充印证、拓宽学生阅读领域“补充与拓展性信息”、强化情感体验、“催化与提升性信息等”辅助作用。而一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没有很好把握“适度性”原则,要么利用多媒体进行信息解读深度欠缺,要么过度阐释,学生被搞得不知所云,学生的个性和思维品质准确关注收到了干扰,知识建构最终一片混乱。

3.过分重视信息程序淡化了教师的个性

无论是运用传统教学媒体还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都应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这一点是勿容置疑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能否发挥其恰切的作用,取决于教师对大纲的钻研、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等。同时,不同题材的文本演绎不同的情感世界,需要不同的课堂氛围,这使课堂教学产生不可预设性。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往往会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设计,程序固化了内容,预设性信息妨碍了和课堂的“临时生成”,这也淡化了教师的积极参与,这样教师的个性被抹杀,势必影响整个课程的效率。

那么,针对以上误区,如何有效地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幼师语文课堂,更好更高效地完成语文教学目标呢,我认为可以在下几个方面努力:

1.重视信息技术与幼师语文教学各个领域的完美契合

何克抗教授曾经指出: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实际上就是信息技术融入其他学科中的过程,从而实现新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有助于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合照与探究的教学模式。

(1)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幼师院校的阅读教材中包含了多种不同的文学文体——诗歌、小说、散文、杂文、随笔等,这些形象生动、情节跌宕的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针砭时弊的杂文,慷慨激昂的诗歌等文学作品给学生们展现出了一幅幅广阔又丰富的社会生活画卷。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补充阅读内容、延伸阅读“触角”,创设多元、多维的交流空间,引导学生多维阅读,促进互补协作。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完成课程任务,还能够提高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固然有许多长处,但它与传统的阅读教学并非对立关系,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互补关系。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阅读教学也并非完美无瑕——毕竟语文实用的工具性和丰富的人文性更多蕴涵在它的文字中,需要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咀嚼,读者才能受到更多的教育,获得更深的感悟;而语感能力的提高和审美境界的提升更离不开对文本的反复诵读和品味。因此,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教学,还须遵循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

(2)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一直是幼师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阅读和写作其实是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的,阅读讲究厚积薄发,写作也要求有一定的文字底蕴,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之后,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创作灵感,或者采用一些视频图片引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产生创作欲望,再灵活运用阅读,积累字词、优美语句等,完成自己的创作,整个过程自然和谐,学生不觉得写作是件苦闷的事情,写出来的文章也言之有物饱含真情实感。这个方式比空洞直白的讲解,和生硬死板地直接布置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显得生动有效。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信息技术与口语交际整合主要是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产生口语交际的冲动,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同时,在阅读、作文、课外活动中都穿插涉及到口语交际的练习,口语交际和其他活动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包容的。除了在阅读、作文、课外活动中练习口语交际,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创设交际情境、提供交际互动环境等方式,给口语交际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群体互动提供交流社区,增强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调动学生内在的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她们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在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实践自身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丰富沟通方式,拓展信息领域的重要方式。然而,探讨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融合可能产生的误区及应对策略,也应纳入我们的视野。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黄荣怀.信息技术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马和民.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郑有才.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6]王倩.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增刊.

[7]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育出版社,2000.10.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数学游戏的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