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政治课的导入艺术
2017-05-08夏相琴
夏相琴
摘要:高中政治课的哲学常识,对于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不易理解。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首先必须做到让学生乐于听讲。这时导入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在组织教学中,导入的方法百花齐放,风格各异。笔者在这跟大家交流几种的教学过程中常用而又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导入;艺术
导入是一堂课的起始点、切入点,它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组织教学的科学而有效手段。高中政治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社会发展愈发得到大众的认可,如何有效的课堂导入,也是当下高中政治教师所关心的重要问题。
一、导入新课的内涵及重要性
虽然导入新课在整个教学课中只占很少的时间(约5分钟左右),但它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教学过程的开端,正如文章的开头一样,如果枯燥乏味、千篇一律,就会成为无味的开场白,于是上课一开始便会出现了冷场,教师泛泛而谈,学生则兴趣索然。相反,别开生面、情趣盎然、新颖活泼、机敏巧妙的导课,则会像强大的磁场,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奠定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良好氛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教学效果上看,导入新课有如下三点作用:⑴凝聚指向作用。即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上。学生在课前的活动、思绪是多种多样的,课间休息的十分钟似乎意犹未尽。上课铃响后,需要及时地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集中到的课堂教学上来。导入的首要作用在于运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⑵激发深化作用。一次精彩的导课,能激发和深化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使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新的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认识倾向,使其认知水平不断提高;⑶消疑置信作用。即消除学生对新课、对学业的惧怕、怀疑心理,使学生对新课、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友好感。思维活跃不仅能降低理解上的难度,而且能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尊重感、敬佩感。
二、就地取材,巧用课本插图导入
新版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本中有不少精心设计的插图,学生对文字往往不感兴趣,而对各类插图却兴致勃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九课时,在上新课之前,我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一哄而下》这幅漫画,要求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漫画,即由远及近、由人到景、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人物的衣着动作到表情神态、从整体到局部等。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一哄而下的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老年人,也有未成年人;有知识分子、政府官员,也有工人和农民;有搭上发财的小船的,也有掉在海里淹死的。但是人们仍然不断地向发财的小船上拥挤。我问学生:“他们为什么拼命向发财的小船上挤?有无制止这种现象的方法?我们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会知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深入仔细的观察及教师的引导,学生学习这节内容的积极性非常高,兴趣非常浓。
三、时政新闻、热点事件导入
平时课后与一些学生聊天,提起“日本大地震”、 “利比亚局势”、“温州动车事件”等时他们津津乐道,并且他们的一些看法有时也很犀利,有时聊得欲罢不能。可是上政治课时却显得无精打采。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教师过于注重传授,而忽视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学习《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时,上课开始我就播放了有关利比亚战乱局势的新闻视频,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不惜代价插手利比亚内政呢?这背后的实质是什么呢?于是学生便有了话题,议论纷纷。然后我告诉学生:“要想解开这一谜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今天的新课吧!”
四、温故知新导入法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导入方法。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通过复习旧知识,承上启下来导入新课。一方面,它通过对旧知识在新课前的简单再现,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旧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新旧知识的前后联结,使课堂教学自然和谐,避免新知识出现的突然性和孤立性。“温故知新”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笔者在讲授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一内容之后,布置一道题为“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材料分析题,让学生思考材料体现哪些哲理。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学生清楚材料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原理。教师因势利导,再具体分析材料中每个人的矛盾都不相同,具有自己的特点,以此引入“事物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这一新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知新”。
五、利用生活实例设计导入语
政治学科在大多数学生的眼中都被看作是一门理论性较强,而缺乏实用性的学科,也正是因为这个偏见,导致很多学生对政治学习缺乏兴趣,大多数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方式都是以死记硬背为主,而无法真正领会政治学科的精髓,无法在学习思想政治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素质的真正提升。针对这个问题,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实例来设计导入语,使得学生改变对政治学科的偏见,并对它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影响价格的因素》这节内容时,就从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猪肉的价格”来入手,简单给学生讲述了近年来猪肉价格变动的概况,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猪肉的价格会发生这些波动?它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通过这样的导入内容,使得原本理论性很强的知识似乎突然与每个人都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从而令学生感到原来课本上的知识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就这样,自然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總之,课堂导入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更也是一种创造。教学中,我们做教师的要勤于钻研,积极总结,精心设计,努力优化课堂导入,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明 南.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导入方法[J].新课程,2013
[2] 刘俊虎.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入新课方法探究[J].学周刊,2014
[3] 张有林;;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比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年11期
[4] 李明兰;强化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人才[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杨建华,陈鹏. 现代教育学[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6] 张建文.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7] 李想. 思想政治课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D].辽宁师范大学,2013.
[8] 吕雅敏. 关于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思考[J]. 新课程(中学版),2009,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