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的几点思考
2017-05-08肖乾桃
肖乾桃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师开始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采用各种各样的途径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途径,以期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生动,并且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整体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兴趣;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寻找规律。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新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在讲解中先出示统计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说出这个统计图和以前见过的图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能得到哪些信息,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达到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
二、开展愉快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数学知识,要通过一些恰当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几乎所有学生都喜欢做游戏,用游戏这种方式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比如在“秒的认识”这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跳绳和击掌活动来估算所用的时间。第一次,学生估算的时间不够准确,而第二次估时间就比较准确了,这说明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对“秒”的认识已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这正是数学新课程标准所要发展和提高的。接着我又通过跳绳、写字、画画、做口算题等活动,让学生在简单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一分种能成功做完的一些事情,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了数学知识就在实际生活中,把一分钟变成了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又使学生在愉悦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课堂40分钟学生如果老是听老师说,思维肯定会疲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多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精美的课件,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对一堂课进行设计时,采用网络技巧及特写处理,增加问题情境设计和教学容量,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在每一课件的适当位置给予学生思考、活动、讨论的时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愉快地学习,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小學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才能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点,所以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比如:让学生自己分一分、数一数、拜一拜等,从而使复杂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简单化以及形象化。与此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励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并且认识到许多不同的形状。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感受到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难免会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定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以此来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比如说,在学习“运算定律”的时候,教师向学生讲授乘法交换律“a×b=b×a”之后,可以设计问题:“大家观察一下乘法交换律的特点,然后想一想除法有交换律吗?除法的交换律是不是“a÷b=b÷a”呢?”这样创设问题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会大大被激发出来,这时,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算一算是不是8÷4=4÷8,这样学生可以自己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也有利于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六、积极表扬和鼓励
激励教育以主体论,矛盾论为哲学依据,以心理发展动力理论为心理学依据,以系统论为方法论依据。激励性评价是激励教育的一种手段,在实施激励性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一个能动发展的主体来看待,通过各种外部诱因来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的需要,点燃他们的求知、进取、发展的火花,促进学生的生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前者表现为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从而获得教师的称赞,增进师生情谊;后者则是一种更高级的动机,它是?W生要求在群体范围内取得一定地位、待遇的愿意体现,如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称赞等,这两种动机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合乎积极性的心理表现,若要学生积极进取、刻苦学习,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发挥激励手段的作用。
总之,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自主性,才能使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氛围中想学、会学、乐学,在轻松愉快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丛.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做法[J].神州,2012,(3).
[2]黄勇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神州(中旬刊),2011,(1).
[3]罗灶清.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3).
[4]张凤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做法[J].新课程(小学版),2010,(6).
[5]李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 新课程(中),2011(06).
[6]毛金义.《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趣”》[J].新课程(小学版),2009(06).
[7]曾秀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新课程(小学版),2006(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