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规划环评发展现状及相应对策

2017-05-08段东平

山东工业技术 2017年8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建议

段东平

摘 要:规划环评是源头管控环境污染、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升级的重要手段。广东省深入推进规划环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一些矛盾,并率先对规划环评跟踪评价展开了良好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以供专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环境影响;规划环评;清单管理;建议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8.218

1 广东省内总体规划环评工作进展概况

在2003年规划环评的法律地位在《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确立,2010年,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工作方案》,同时确定了试点工作总体要求、主要内容和任务、基本原则、实施计划和组织保障等事项;同时广东省先后开展了沿海、沿江与城市总体规划、公路网与土地储备规划以及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能源、电力、旅游度假区等规划环评工作。截至2016年,目前全省已开展规划环评的有200多家,一半的省级开发区完成规划环评跟踪评价。各级各类规划环评的全方位开展对于促进广东省生产力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升级及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2 常见的规划环评工作相应问题

(1)规划环评意识差。规划环评特点更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相比建设项目环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更有利于从源头上切实防止。在规划环评实际工作中由于对目的、重要性以及意义不了解、意识也比较差,因此流于形式规划环评工作在部分地方政府或部门就得以体现出来了。规划环评应对项目环评起到指导和引领的作用,不应只流于形式。

(2)规划环评缺乏部分基础。开发区规划环评过程中有关规划环评基础缺乏体现的尤为明显,项目环评的推进,规划环评時也没有规划草案,环评工作仅仅依据少量规划图纸而展开工作,同时规划编制工作在规划环评过程中也未进行同步,完成规划环评后也没有见审批或实施文件,审查意见和规划环评报告书部分要求也没法落实,形成一种“评而不用”的现象。

(3)相关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据分析,自《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实施以来至2015年,总共规划项目中有113个通过审批,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规划环评审批的有52个,也未针对相应的责任进行追究,进而无法扎实开展规划环评工作。同时因未采纳规划环评意见导致审批决策性失误,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进一步的损害也没有相应的追责机制,致使无法形成刚性的规划环评审查意见的约束力,造成“评而不用”普遍现象。

(4)规划环评水平不高。目前我国从事环评工作主要有:高等院校、各行业规划设计单位和环评机构部等,有些单位人员缺乏全面的了解环保和规划的工作内容,或仅局限于能力或知识的不足,从而对技术方法、主旨要义等规划环评方面把握不到位,普遍现象就是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模式用建设项目环评的思维来开展工作,继而导致规划环评工作中重点不突出、评价成果不实用、报告书编制质量不高、评价结论不明确、规划决策指导或优化调整作用也不明显。

3 相关规划环评工作落实推进建议

(1)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推进。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法》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修订的推动,同时协调各地区及各部门之间机制的完善,强化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及程序管理,深入开展规划环评工作。

(2)规划清单在环评过程中需明确开展。关于各类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总体要求必须了解清楚以及各类规划体系也需梳理清晰,规划清单在环评过程中才能得以明确开展。在环评实际工作中关于专项规划界限或综合性规划不明、指导性缺乏或难以区分等情况,首先各类规划范围必须得以明确,并明确产业园区规划纳入规划环评范畴。

(3)在环评工作全过程中推动规划编制、审批以及实施等作用。 环评工作应在规划编制时同步开展,加强两者之间互动,优化规划草案可以在早期规划环评时介入;审查意见作为必备文件在规划审批过程中就需纳入进来,并与规划草案和报告书一并报送机关规划审批,而对于不予采纳审查意见的,须做出书面说明具体各项不予采纳的理由;同样针对开发利用规划应该开展而未开展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以批准和实施。

(4)强化督政问责措施。严格落实规划环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体现规划环评责任落实在环保督政的重要性。在规划环评中针对未依法开展工作和对规划环评意见不给于采纳的从而导致破坏生态环境等事宜的责任追究,而关于规划实施单位针对意见审查要求造成环境生态损害以及环评结论不予落实都将进行追责。如若提供虚假或造假规划环评报告的,都将依法追究规划环评编制机构的相关法律责任。

(5)加强项目环评的联动。强化项目环评与规划环评两者的联动作用,能有效提升项目环评指导与约束作用以及在项目环评中规划环评成果能充分得以落实和利用。针对未经审查以及未开展的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文件不得受理相关建设文件。而针对已经开展了规划环评以及各类具体可行的成果清单规划项目,可以充分利用规划环评成果来完成环评工作。

(6)强化社会监督。针对公众参与制度必须完善体现,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也需健全,减少部分漏洞存在,从而使环境事务管理在社会参与的机制下渠道得以畅通,进而保障了人民群众有序行使环境监督权的权利。规划内容应说明审查意见、规划环评报告书以及规划审批机关对规划环评意见并向社会公开。而对于公众参与时必须明确公众参与主体范围以及内容、原则、方法和具体程序等事项,公众参与具体要求和工作流程完善并细化,继而使公众参与规划环评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 结语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政策工具,目前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尚处于起步阶段,提出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研究,构建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评估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效发挥的障碍进行探讨,并从理念、构建、法律等多个方面为提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万智勇,李辉.规划环评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1).

[2]王胜利.我国规划环评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商业时代,2009(20).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建议
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影响的评价要点相关分析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
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比分析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三代人的建议
基于适用型人才培养的“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内容探索
土地开发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关联性分析研究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