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缺陷研究
2017-05-08李聪
李聪
(西南财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SOX法案颁布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拟通过梳理有关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的文献,对内控缺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述评,进而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经济后果
一、引言
2001年爆发的“安然事件”等一系列重大财务舞弊事件,让全球资本场开始关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2008年6月我国财政部等5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就使学者的研究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方面逐步转向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信息披露及执行效果上来。因此,本文就选取了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向——内部控制缺陷进行综述。
二、有关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便于公司内控相关管理者更好地实施内部控制。故本文对研究涉及较多的公司基本特征、公司治理和审计特征等影响因素加以归类综述。
(一)公司基本特征
Jeffrey Doylea 等(2007)发现有内控缺陷的公司更趋向于较年轻、财务状况不佳、成长迅速或是进行了重组的公司。
林斌、饶静(2009)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规模、财务状况正相关,与公司的上市年数和经营复杂性负相关。
Lixin Su等(2014)发现在控制了公司过去的一些影响销售的因素后,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会伴随着公司销售增长额大幅下降;并且这种下降会伴随着公司的工业客户、耐用品工业等表现的更为明显。
(二)公司治理
田高良等(2010)发现披露内控缺陷的公司更可能经历审计师变更和财务报告重述。且聘请的审计师质量越高,披露内控缺陷的可能性越小。
Jonstone 等(2011)证实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董事会成员、审计委员会成员的收入呈正相关;同时也证实了内部控制缺陷的修正与董事会成员、审计委员会成员的特征的提高改善呈正相关。
Rani Hoitash 等(2012)通过一个模型证明了公司首席财务官的总收入、津贴以及权益报酬与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呈负相关。
(三)审计特征
DeAngelo等(2000)的研究发现占主导地位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公司财务报表的过程中更易于且更有动力发现内部控制缺陷。
陈杰(2012)选取2010年深圳证劵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得出披露缺陷的公司所聘请的事务所更可能是“四大”,而且审计收费越高,披露可能越大。
Jayanthi Krishnan(2005)研究证实,在更换审计师的前提下,内部控制缺陷发生的频率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呈负相关,并且进一步证实了拥有财务专长的委员越多,内控缺陷发生的概率就越小。
三、有关内部控制缺陷的经济后果
(一)内控缺陷与盈余管理
Jeffrey Doyle 等(2007)运用至少披露了一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去检验财务报表中内部控制质量与应计项目质量的关系,得出了在控制了已知的应计项目质量和内部控制缺陷的决定因素的前提下两者呈正相关。
Hollis,A.Skaife等(2008)发现在以应计噪音和绝对非正常应计项目衡量的前提下,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的应计项目的质量相对较低,有显著大的正或负异常应计项目。
Ashbaugh-Skaife等(2009)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相对于无缺陷的企业,有更大的正的或负的非正常应计收益。
(二)内控缺陷与融资成本
吴益兵(2009)发现内控缺陷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正相关,但是经独立审计时,反而会降低权益成本。
孙文娟(2011)发现内部控制报告的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不相关,但是程智荣(2012)研究得出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公司权益资本成本越低的结论。
Lawrence A.Gordon 等(2012)重新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直接强调未修正的内控缺陷影响一个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运用了连续几年的未修正的内部控制缺陷的例子,证实了内部控制缺陷与权益资本成本呈负相关。
(三)内控缺陷与审计费用
Beneish 和Mary Brooke Billings等(2008)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面临更高的审计费用。
曹建新、陈志宇(2011)发现审计收费和内控缺陷披露数量显著正相关;而赵丽芳等(2013)分析得到公司是否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的变化关系不显著。
Hammersley 等(2012)通过研究证实了当公司未修正内部控制缺陷就会使审计费用增加,当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数量增多也会使审计师辞职的可能性加。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文的梳理和综述,我们不难发现受益于 SOX法案的颁布,使得国外的学者可以獲得大量详实的相关资料,进而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相比之下我国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及其市场反应等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在进一步健全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基础上,去拓展内部控制缺陷实证研究的主题,为我国的资本市场以及投资者带来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Jeffrey Doylea,Weili Geb,Sarah McVay,Determinants of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4)
[2]Lixin(Nancy)Su,Xuezhou(Rachel)Zhao,Gaoguang(Stephen)Zhou,Do customers respond to the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weaknes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4(67)
[3]杨有红,李宇立.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认定与报告[J].会计研究,2011(3)
[4]刘梦甜.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驱动因素分析——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商业会计,2013(3)
[5]王宁宁.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