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七年级新生尽快适应住校生活
2017-05-08陈菊萍
陈菊萍
摘 要:住校是孩子离开父母的第一次体验,是一个挑战,它的好处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性,锻炼孩子自立精神。对于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孩子而言,这些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那么作为家长和老师,应如何帮助孩子们度过这个适应期呢?提前给予引导、及时给予疏导、充分相信孩子、合理适当沟通,家长保持与老师的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商量对策,合作解决问题,从而让孩子更快更好地适应住校生活。
关键词:锻炼 引导 疏导 相信 沟通
当今,初中选择住校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住校是孩子离开父母的第一次体验,是一个挑战,它的好处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性,锻炼孩子自立精神,孩子毕竟要离开父母去社会闯天下的。可是,大部分孩子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到新的环境独立生活,他们不知道如何整理自己的衣物,不知道如何去食堂打饭菜,不知道如何与同寝室的同学相处……对于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孩子而言,这些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那么作为家长和老师,应如何帮助孩子们度过这个适应期呢?
一、提前给予引导
在决定住校后,父母要提前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把住宿的环境给孩子讲清楚,多讲住宿会带来的好处,不要和孩子一起去埋怨学校的条件,这样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对孩子接下来的初中生活是极为不利的。
有个家长在孩子住校前做了以下一些工作:把学校有关住宿的各项规章制度打印出来,让孩子事先了解熟悉;根据往届学生的经验,将住校注意事项大概罗列一番,让孩子做到心中有数。因此,他的孩子在入学教育一周中,将自己的事情料理得井井有条,并且还为班级、同学做了不少事情,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可见,家长提前给予一定的“引导”,有助于孩子更快更好地適应住校生活。
二、及时给予疏导
当孩子住校后,因为不适应环境而哭闹,其实也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反应。当孩子周围的一切发生了变化,突然感觉失去了熟悉的老师、朋友,甚至因为住校而离开了最亲近的父母后,孩子常常会出现恐慌、害怕的情绪,作为家长不能无视或轻视孩子的这种恐惧感,如果孩子的感觉被忽略或轻视,或者他对这种感觉有羞耻感,那么他将被这种感觉所困扰,不会积极地去寻求大人的帮助,那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作为家长要注意关注他们的这种感觉,并告诉孩子都会经历这种感觉,让孩子正视他们的感觉。当他们说出这些的时候,我们大人要表示承认,理解和安慰,帮助他们度过这种情绪,树立信心,让孩子建立自信,
拥有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让他可以说出:“害怕的时候,我知道我该做些什么!”
在校前两个星期,教师主要是让学生适应学校的校规校纪,让他们尽快地适应住校生活,尽快融入到班集体中去。现在的中学生在家里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在宿舍,每个人的性格脾气、生活习惯都不一样,互不买账。而且,独生子女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常常会发生些小摩擦,甚至有打架出现,老师要教他们学会宽容与忍让,理解与团结,帮助他们树立集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和同学交朋友,并教给他们一些与同学相处的小技巧。当学生在新的学校里交到朋友后,这种让他感觉孤单的情绪就会减弱,而且随着逐渐的和老师熟悉,学生也愿意和老师沟通,当他遇到问题时,老师也能够及时帮助、解决,学生心中就不在会对独自在外产生恐惧、孤单的感觉,恋家产生的负面情绪也就会缓解。
另外,从开学初就应鼓励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老师批改后留下评语。通过周记,学生把平时一些不敢说的话,一些建议都反馈给老师。每当打开学生的周记时,一件件感人肺腑的故事便浮上眼睑,更加鞭策老师努力工作,为学生多尽一份心,倾听学生的心声,为他们排忧解难,让孩子更加健康成长。
三、充分相信孩子
我们相信,让孩子住校的家长都是希望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那么家长们都应该相信,洗衣叠被、打饭扫地之类生活琐事,孩子们都可以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学会,父母大可不必担心。
有个学生在入学教育总结中写道:
离开家,什么事都要自己做,学着自理,学着安排时间,学着与人交往,学着……
在短短的5天的时间里,我学会了很多以前绝对学不到的道理。学会了互相谦让,互相真诚地对待;学会了合理安排6个人洗漱的时间;学会了做家务;也体验了生活的不易,明白了要想生活的幸福快乐就要礼貌待人、勤恳、吃苦耐劳……回去后,爸爸妈妈一定惊喜的发现——我长大了!
四、合理适当沟通
孩子住校以后,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要通过电话来交流。
家长可以利用中午、傍晚及熄灯前的时间给孩子打电话,父母应掌握好电话交流的时间,也要控制好打电话的频率。
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每次电话都要问起考试成绩如何。当孩子报出的成绩自己觉得不满意时,难免失控地指责几句,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和家长交流了。向孩子了解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多从精神上鼓励孩子,让孩子讲一讲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这样既能让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的关心,让孩子的消极情绪得到及时的疏导,又能体会到来自校园里的快乐。其实,除了学习,我们还可以与孩子交流很多话题,比如新购的一件家具、家里来的客人、出差的见闻等等。这些话题可以让孩子产生对家庭的归属感,更容易向父母敞开自己的心扉,主动沟通。
此外,还可利用家访、成长手册、家校联系本、来校面谈、电话等方式保持良好的家校沟通,再次过渡阶段多关心孩子习惯(生活、纪律、学习)养成、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成长。家长还可以向老师介绍自己孩子在家的一些表现,让老师更快地了解孩子,并保持与老师的交流,互通有无,及时发现问题、商量对策,合作解决问题,从而让孩子更快更好地适应住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