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集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017-05-08刘丽
刘丽
摘要:从产业集群的角度,以辽宁省为例,探讨农产品地理标志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提出如何基于产业集群保护和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群;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04-0282-03
近年来,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辽宁省通过申请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也越来越多。农产品地理标志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创收点,凝聚生产地区大部分生产者与生产资料,逐渐发展成为产业集群,给区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1相关概念
1.1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是产业集群理论的创始人,他将产业集群定义为大量在产业上联系密切的企业及其相关支撑机构形成的具有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空间聚集。国际市场大环境的改变,促使专业分工更加明确,区域经济发展成为主流,产业集群就此产生,并降低企业内部组织交易成本,克服外部不经济的问题。
区域经济反映区域内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情况,是一定地域范围的内部经济发展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并密切结合内部经济要素及其分布的发展实体。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区域内产业集群与经济集团的发展。
1.2农产品地理标志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声誉是一个长期历史积淀的产物,是消费者不断认知、比较、鉴定等学习过程与生产者提供货真价实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互动结果。我国农业部对农产品地理标志有着明确的界定;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笔者主要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产业集群、农产品地理标志与区域经济的关联性
我国拥有上千年的农业历史,广袤的土地、多样的地域特[LM]色和气候条件,造就了我国各地区独特的农业生产环境和生产结构,也形成了大量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农产品长期以来树立起来的声誉,使其有别于市面上同类农产品,并获得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关注。农产品地理标志反映了农产品特有的地域自然资源、气候资源和文化资源[1],使得农产品、人和产地之间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农产品地理标志有利于形成农产品的品牌效应[2],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程度,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农产品地理标志属于一项共有权利,区域内的所有该农产品生产者拥有该项地理标志的使用权。农业对自然资源依赖性较强,不同地理环境产生不同的特色农产品,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代表着区域内独特的农业生产环境,吸引生产者进行特定的农业生产,同时同类农产品生产者逐渐聚集到一起,形成产业集群的初级形态——产业集聚,为申请地理标志做好基础准备。农产品地理标志往往蕴含着较大的经济利益,会吸引更多的同类生产者及其支撑产业和服务产业逐渐聚集在一起,逐渐实现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产业集聚逐渐发展成为产业集群,农产品产量、品质逐渐提高,知名度得以提升。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农产品地理标志更具市场竞争力,知名度和影响力也逐渐扩大,获得更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实现地理标志价值的最大化。
产业集群发展是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与发展的前提,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发展与推广,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形成。农产品地理标志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促进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推广[3]。农产品地理标志与产业集群给区域经济带来更多的增长点,使其具有更持续的发展动力。农业生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农产品商品化的提高,农产品市场国际化的深入,农产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小规模、低品质的农产品已经无法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产业集群,实现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的品质得以提升,附加值得以提高,农产品地理标志更具知名度,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区域内农业经济实力得以发展和增强,进而促进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3辽宁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3.1辽宁省农产品地理标志概况
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地处欧亚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是东北地区的大门,重要的交通要塞。辽宁省境内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积温较高,四季分明,东部地区降雨较多,西部相对较干旱。同时,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各地区阳光辐射总量差异较大,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递减。省内各地区温度、降水、光照农业生产环境的差异,产生各类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相较于吉林省与黑龙江省,辽宁省农村耕地相对较少,农村人口较多,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少,无法实现如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大面积家庭农业生产,农民农业生产收入相对较少。但辽宁省的粮食生产总量和肉蛋奶的生产总量一直位于我国前列,且丰富的气候资源和海洋资源使得辽宁省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也产生了数量较多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截至2016年2月,辽宁省审核通过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已達99项,包含了粮食、水果、海鲜以及家禽等肉类食品。辽宁省各地区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见表1。
辽宁省各地区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全国闻名,同类农产品生产者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大连市是辽宁省特别经济区,位于沿海地带,其丰富的海洋资源带动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大连市具有12项农产品地理标志,其中包括大连的海参、海带、杂色蛤、黑水貂、大骨鸡、樱桃、黄桃等。这些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逐渐占据同类农产品市场,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收益。
3.2农产品地理标志实例分析
近年来,辽宁省农产品地理标志逐渐增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丹东东港九九草莓。丹东市是我国最大的草莓种植基地,而丹东99草莓因其优秀的品质,是草莓种植户的首选。丹东市地区独特的水土环境、气候条件、光照资源,使得99草莓品质更佳,口感极好,逐渐成为辽宁省乃至全国比较有知名度的优质草莓生产地。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丹东99草莓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经过市场的检验,更加被消费者接受和熟知,成为知名度较高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形成,带动了该区域内大部分农户进行99草莓种植,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品质越来越好,知名度大幅度提高。丹东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南临黄海,与朝鲜隔江相望,是中国海岸线北端起点,生态环境极佳,水质优良,资源丰富,气候宜人,矿藏、地热资源丰富,是东北地区最温暖、最湿润的地方,也是我国最美边境城市之一。依靠丹东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丹东99草莓也因其优良的品质和极好的口感获得游客的喜爱,逐渐成为旅游必带的特产与礼品,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同时,地理标志知名度的提高,衍生出草莓采摘等乡村旅游项目,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截至2015年年底,丹东市草莓种植面积已达10 000 hm2,总产量达30万t,实现产值超过30亿元,出口创汇多达3 000万元以上,丹东市也成为我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和出口基地。
丹东99草莓作为丹东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推动了该区域内草莓种植、加工及其支撑产业和服务产业的发展。丹东市内草莓生产者及生产规模都大幅度增加,形成了以99草莓为核心的产业化生产,支撑产业与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生产者更为全面的支撑与服务,进而确保草莓的优良品质,促进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推广,逐渐实现产、供、销的一体化,形成了以99草莓为核心农产品的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内农业经济的发展。
3.3基于产业集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农业是一种对自然环境依赖性较强的产业,农业生产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产品的产量、品质与口感,进而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主导农产品。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温度差异较大,农业生产环境差异造就了南北主导农产品种类、品质与口感的差异,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各自地域特色的农产品。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由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逐渐发展而来,蕴含着农产品生产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文化底蕴,将其特有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用地理标志表现出来,赋予农产品独特且深层次的品质,并使农产品地理标志逐渐成为区域内主导或特色产业。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凝聚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点,聚集了区域内该农产品的生产者、支撑产业和服务产业,形成了以其为核心的产业集群,逐渐发展成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农业生产模式。这种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产业集群核心的生产模式能够保证并提升农产品品质,赋予农产品更高的商品价值和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值,获得更好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而在多方面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具有较高商品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标志,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并凝聚区域内该类农产品的生产者与服务者,形成相应的产业集群。基于产业集群内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发展,逐渐带动本区域并辐射周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与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
4基于产业集群保护和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促進区域经济良好发展
农产品地理标志承载着农产品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区域历史文化内涵,能够凝聚区域内所有相关生产者的集聚,通过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产业集群,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保护和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是逐渐提高和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竞争优势,通过整合区域内相关资源,发挥最大优势,进而获得更持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因此,基于产业集群,保护和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能够带动区域内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产品生产水平的提高。基于产业集群保护和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采取如下措施。
4.1发挥地域优势,培育地域特色农产品
农产品地理标志代表着农产品所特有的地域性优势和特点,因此,通过发挥地域优势,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4],进而建立具有地理标志的特色农产品主导产业。同时,加大对产业及其支撑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形成并发展产业集群,最终形成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为核心的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产业体系,形成区域经济新的创收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4.2大力扶持支撑产业与相关服务业发展,扩大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知名度[HT]
农业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和服务需要其支撑产业和相关服务业提供,上游的支撑产业提供农业生产高质量的生产资料和服务,下游产业可以提供高水平的农产品销售及推广服务。总体来说,通过大力扶持支撑产业与相关服务业发展,可以保证农产品原材料供应,保证农产品品质与安全,提升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推广效应,扩大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知名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4.3扶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产业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结机制[HT]
相对于分散的农户经营,龙头企业更具实力和竞争力。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发展,要逐渐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分散的农户不具有技术、资金和管理的优势。通过扶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产业龙头企业,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为媒介,将分散的农户与龙头企业连接起来,建立有效、公平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制定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种植规范和产品收购标准,保证农产品上市时的品质,提高农产品地理标志商品价值,提高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4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实现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化发展[HT]
产业集群已成为主要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5],而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经济新的创新点,二者结合可以成为区域经济持续的创收点。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为核心,制定相关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大知识、技术和资金的投入,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水平,增强管理和技术创新,确保农产品地理标志持续生命力。同时,大力提高农产品品质,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实现高标准生产,进而形成特有的地理标志品牌,实现品牌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朝国. 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的思考——基于产业集群理论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2010(9):37-38.
[2]修文彦,杨敬华,陈思,等.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对策探讨[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0,26(3):335-338.
[3]杭冬婷. 基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探析[J]. 中国经贸导刊,2011(6):43-44.
[4]胡铭.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J]. 农业经济问题,2008(5):26-31.
[5]惠宁. 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