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在新时期的挑战
2017-05-08吕金玲
吕金玲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而教育的成功与否最终又取决于教育的主体力量——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与教育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切实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是符合当代教学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切实提高教师素质
1.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影响着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人做人。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重于知识的培养。教师作为培养新世纪接班人,培养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者的人,其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和导向功能。教师的言行,每时每刻都体现着自己的德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教育着学生如何去求知,如何去做人。这种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示范作用、引导作用,深入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学生今后的成长,正所谓“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教师身上充满青春的朝气,学生则活泼欢快;老师工作疲沓,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生则散漫旷课迟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老师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学生则学习认真,紧张而有序……由此可见,教师的言行的作用之大,对学生的影响之深。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良好的做人之“本”,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广大教师必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德识才学各个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
2.教师的文化业务素质,制约着学生的素质的提高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既要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学生学习的楷模和人生道路的引导者,又要有深厚扎实的文化业务知识,教学生学会、会学,具有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一个学识浅薄、孤陋寡闻的教师,是不可能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来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学好,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老师所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二十倍,这样他才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才能从大量的知识中挑选出重要的知识来讲。可见,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尤为重要。
二、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一种传统模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受教育者,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从而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这也使思想政治课教学陷入困境。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总方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思想政治课改革必须坚持“三个面向”,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出低谷。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主体性教学意识
从心理学来看,学生具有一定意识、感情和价值取向,具有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性和主体性。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恰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将教学活动片面地看成是老师(主体)对学生(客体)的单项式教学过程。因此,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必然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学生主体性的回归。
主体性教学要求教师把教学活动组织成一个教师激励和主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过程。就是说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要表现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教和学是辩证统一的。教师(起主导主体)的教和学生(其主体作用)的学统一于教学活动中,缺一不可。教师为主导,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善于“引导启迪”,以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学生为主体,主要是指学生是“认识的主人,而不是认识的机器”。应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主体性教学就是充分发挥师生主体性的教学,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原则,最大限度地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构建教师和学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新模式。
2.改革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1)根据学生实际和特点,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营造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民主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获得成功感。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的改变,也会使学生具有新鲜感,产生极大的兴趣。
3.理论联系实际,不搞“空对空”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原则,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和灵魂。
(1)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典型材料、联系国内外的热点问题、联系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当代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对社会上许多事情关心,也感到困惑。只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给学生尽可能满意的答案,才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同时也去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总之,我们必须把教学理论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才能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开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天地,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