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逃避真的有用吗?

2017-05-08杜捷

科学Fans 2017年4期
关键词:社交活动防御机制人格障碍

杜捷

应对焦虑

逃避可能是我们内心为了应对焦虑而产生的“心理防御机制”导致的,这一观点由著名的精神分析师弗洛伊德提出。弗洛伊德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到焦虑的时候,会产生一系列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不受这种痛苦情绪的折磨,就像一把自动撑开的“保护伞”一样,让我们远离焦虑的侵袭。

在众多防御机制中,逃避性防御机制(例如否认、压抑和退化)可能是导致我们无意识想要逃避的原因。其中,否认是指一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个人意识,从而降低内心的焦虑感。比如,打破了碗的小孩子会用双手蒙住自己的眼睛假装没看到。压抑则是指我们为了阻止引起焦虑的那些念头、情感和冲动来到自己意识中而采用的防御机制。比如,遭遇家庭暴力或校园暴力后,有的孩子不自觉地“忘了”那段痛苦的记忆;许多人回想很久之前某次旅程时,开心的回忆(例如美景、旅途的乐趣)会比不开心的回忆(找不到路、钱包丢了)更多等。退化是指当人们遇到挫折时,会以显得较为幼稚的行为来应对现实困境,例如恋爱中的双方吵架时,某一方会做出一些幼稚的行为以获取对方的关注。这些自动撑开的“保护伞”,是我们面对紧张情境的一种应对方式,让我们逃避了可能面对的焦虑感,但其实都是自我防御机制在起作用。

避免失败

除了无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逃避心理和行为也有可能来自我们有意识给自己设置的障碍。自我设障,指的就是我们在面对某项任务时,为了避免失败而选择不去努力的一种认知策略,比如有人在考试前疯狂玩游戏,或者故意聚会到深夜,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将考试结果不理想推给游戏太精彩或者聚会后太疲倦;有人在一项工作任务即将到达规定时間时,总是有“另一项更加棘手的工作”需要同时完成,这样就可以缓解工作失误是由自己能力不足造成所带来的痛苦……生活中,这种有意无意的自我设障,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防止由失败带来的挫折感伤害到我们的自尊而采取的认知策略,让我们避免面对自己有可能“真的能力不足”的事实。

自我设障和我们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的习惯(也叫归因风格)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有的人习惯从内部找原因,比如考试不好是因为自己努力程度不够,自己不擅长某科目;另一部分人则习惯从外部找原因,比如试题太难、给的复习时间太短、其他科目要学的东西太多等。但研究发现,这些习惯从外在因素来解释事件的人们更有可能给自己设置障碍,人为设置一道槛来“阻止”自己完成任务。于是,他们在生活当中也有更大概率听到以下直率的批评:“别老是拖延!”“别推三阻四!”“别给自己找借口!”因为大家可能已经意识到了这些人在故意给自己设置外部障碍,以避免从自身内部(如努力不够,能力不足等)寻找失败原因。

回避型人格障碍

尽管我们周围大多数人的逃避心理和行为并不至于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但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一小部分人因为“逃避”而和整个社会长期全面地脱离。和上面所说的“任务型”逃避不同,这些人们想要“逃避”的主要对象是社交活动。他们通常在社交活动中过分谨慎、缺乏自信,完全无法交朋友或者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这群人就被心理医生诊断为“回避型人格障碍”。

具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们容易在社交活动中体会到无能感,比如,他们会因为对方一句无关紧要的话就深受打击,因为怕自己在社交场合中有一个微不足道的错误被发现而烦恼不已。并且,他们对负面评价极其敏感,例如他们有可能长期沉浸在遭到他人拒绝或批评的想法中无法自拔,从而不愿意参加任何结识新人的交际场合;或是因为害怕批评、遭到反对或拒绝,从而回避一些需要较多人际交往的职业,比如业务人员、服务人员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具有比常人更高的羞耻感,这也可能与他们的童年经历有关,例如经常遭到父母、亲人的嘲笑,或者被羞辱事件严重伤害过。这些不幸的经历让他们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也不相信自己可以获得他人的爱,因此感到十分无助和痛苦。然而,心理咨询师们可以通过一些特别的治疗手段(例如团体疗法、暴露疗法等)来帮助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们提高适应能力,恢复基本的社会生活。

换个角度去思考

相较于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我们生活中大部分时候其实面临着的是一些“本可以却没有”的逃避事件。本可以完成的工作,却因为逃避而拖延或者没完成;本可以履行的诺言,却因为感到焦虑而无意识地否定了诺言……在这些情景中,逃避似乎总是和负面的结果联系在一起。但是如果我们从人际沟通的角度来看,逃避或许也是一种“有用”的沟通手段。在会议谈判中,适当的拖延(如“让我们明天接着谈”),或回避(如转身走人)都能直接向沟通双方传达出未能谈判成功的信号。在这里,逃避相比激烈的争吵而言,更“温和”地代表了一方对谈判结果的不满,具有直接的沟通意义。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逃避并不代表谈判的结束,它也可能意味着更多更深入沟通的开始。

回想我们想要逃离的那些情境,例如参加聚会、比赛或者工作,其实正是我们的内心在和自己谈判的过程。此时我们不妨倾听一下内心的诉求,看看我们真正想要逃避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和自己有效沟通,让“逃避”也能起到正面的效果。

猜你喜欢

社交活动防御机制人格障碍
社交新气象
是不是太自恋,一测便知
儿童心理虐待与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成人依恋的中介作用
防御机制在医学生抑郁的性别差异中的中介作用*
试探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社交活动中的语用价值
DSM和ICD诊断体系人格障碍诊断的最新进展
牛津大学《Cherwell》
藏族和汉族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对照研究
大学生人格障碍研究进展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治疗前后防御机制的对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