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有企业强化“两个责任”,落实从严治企的思考
2017-05-08贾璐
贾璐
(太原市市政工程总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摘要】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基础,掌握着国家大量的资源,由此也成为腐败事件的“高发地”,不少干部腐化堕落。“两个责任”的提出,充分抓住了党风廉政建设和从严治企的重点环节,为国有企业强化落实监督责任和严格落实追究责任指明方向。
【关键词】国有企业;两个责任;从严治企;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两个责任”具体指党委要负主体责任,纪委要负监督责任。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新背景新形势下,“两个责任”对于国有企业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将从严治企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落实到对中央政治形势的判断和部署中,将“两个责任”作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做大做强的重要内容。作为企业的一名普通员工,我认为“两个责任”的理念贯彻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最直接最有力的执行就是依法治企、从严治企。
国有国法,企有企规。从严治企就是严格依照规章制度来治理企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从严治企的基础。“按制度办事,依规矩执行”,简单的十个字,不仅要做到认识到位、思路清晰,还要有章可循、层层落实,所以企业制度的设置还值得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一、着重法制制度的健全性
新形势下,社会组织结构、经济格局已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而网络型多元模式已然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外部生态,那么从严治企则是企业自身稳定发展的内部关键。法为治企之本,强企之基,健全的企业制度,是规范企业经营管理的标杆。身在企业环境中,对于依法治企,首要考虑的就是企业制度的健全性,包括制度的建立程序和内容的合理性,制度的制定过程是否真正做到程序正义,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是否都在制度的维度下得以约束和规范,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考虑的。过程正义才能带来结果正义,科学管理才能打破传统管理的乱象,而制度的健全才能在管理上真正发挥作用,所以制度的健全尤为重要。
二、推行廉政教育的有效性
大多国有企业都是自负盈亏,以生产经营为主,因而对生产有关的业务内容、业务技能、业务流程的培训和教育工作非常重视,而忽视了对于廉政教育的相关工作。日常工作中教育手段和方式匮乏、教育内容肤浅,往往以学习文件、观看视频、阅读党政报刊杂志等,更像是“走过场”,形式大于内容。另一方面,廉政教育缺乏具体的针对性,很多事例都是大方向,对于国有企业自身机构没有进行廉政教育事例的挖掘,使得在教育的过程中没有起到鼓励和积极作用。同时,廉政教育的针对对象都是针对领导或者干部,基层员工往往觉得此项工作于己无关,使得廉政教育的广泛覆盖面不够。
三、强调依法治企的严肃性
宪法中指出: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我国素来有“人情社會”之称,人情理念蔓延到权力领域,进驻到各个层面。在某一程度上看,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实际上是一个半开放式熟人网络,很多时候碍于情面,对于违法违纪的行为都存在着“睁一只眼闭着一只眼”的心理,有些国有企业的监督机关甚至会出现害怕对违纪行为严格处理会给企业本身“抹黑”的错误观念,在实际的监督检查过程中充当老好人,对出现违纪行为的相关人员惩戒力度过轻,无法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所以强调依法治企的严肃性,正是管理人性化的表现,是遏制独裁专断,保障公开、公正、公平的体现,更是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的体现。
对企业制度的思考,是将企业定位于战略层面的一种思量,一个企业,只有在这些方面对制度本身进行深度研究和严谨设置,那么依法治企、从严治企的步子才能更稳迈出,真正形成一个法制企业。我认为,对于企业,除了在以上提到的制度层面思考和行动,还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一是明确职责,落实“两个责任”,对公司员工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责权问题做明晰的界定,避免特例操作;二是营造依法治企的良好氛围,抓实推进各项学习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法制宣传教育,传达和解读相关制度规定,树立员工法制观念,端正员工职业道德,强化员工依规矩、依纪律、按制度办事的意识,提高个人的党性修养、法律知识和制度观念,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这样普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也能依章办事,踏实勤勉,在工作中多思考多总结,严格践行知法、守法、护法,为企业制度的完善提供好的建议,把公司当做自己的“大家”,在维护这个“大家”的公正与和谐之时,提高个人贡献力,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