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 凸显学生立体性
2017-05-08张莹陈华
张莹+陈华
应试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追求片面的升学率。为应付考试,教师只能是“考什么、教什么”。面对各类模拟试题,也只有拼命地进行填鸭式、轮番轰炸式教学,根本无暇顾及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的研究。学生获得的知识结构是断层、分块式、不完整的,也缺乏能力的训练,从而造成“高分低能”。而语文学科的能力结构分为书面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含认读、理解、记忆、鉴赏能力)、写作能力(观察、思考、作文、修改能力);口头语言能力,包括听话能力(专注、理解语义、组合语意、品话能力)、说话能力(内部语言组织、普通话、即兴说话、演讲辩论能力)。考试的试卷表现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应试教育的能力培养也就有限了,理所当然无法适应时代的步伐,素质教育则以适应社会需要,发展人的素质为目的,追求立足未来的长期教育效益。注重能力培养,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语文教学要完成这一转轨,就必须克服短期行为的应试升学教育,轻感情渗透;重课本知识,轻能力训练;重课内灌输,轻语文活动等偏向。
优化课堂结构,凸显学生立体性,我以为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多样诱导性,作文教学的实用性等方面。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就是要改革应试教育围绕考试指挥棒转的脱离教学课程标准,而全面地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目前,以初中为例,许多学校断绝一切与考试无关的语文课外活动。平时的语文实践活动除了搞与中考有关的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竞赛以外,几乎再没有其他的语文活动。学生的语文思路,语文知识点都局限在“中考指挥棒”的辐射范围之内。而初三毕业班则更是把语文三年的课程硬压到两年半内完成,挤出半年的时间,按中考试卷的模式进行几轮的强化训练。以考试为唯一的语文教学活动内容,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结构是不完整的。而素质教育则要求语文教学更注重人的全方位能力的培养,包括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较强的理解、表达、观察、思维能力,高尚的道德和健全的心理。不仅着眼于学生现阶段的发展,而且要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从单纯的课堂教学封闭型内容转变为开放型内容,增强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理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参观、市场调查等活动内容,使学生了解市场经济知识,正确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结合劳动教育,使学生的思想、技能和意识得以锻炼,把培养学生的人格、心理素养、自立意识、人际关系等均纳入教学内容的范畴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要改革教法和学法。语文教学改革十几年来,全国各地已经创造、总结了不少的经验,如“自学通编教材法”“学用结合法”,以及“创造教育”“情感教育”“兴趣教育”“三步教学法”“五步教学法”……这些经验都取得了理想的成果。而落实到具体的学校、具体的教学人员,则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积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有如下几个问题或者说误区须待解决。
1.导语的重要性认识。有的教师急于给学生传授知识,往往一进教室就板书课题上课,根本不进行导课。他们认为导语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平时的上课用不着,除非是公开课,那也是为应付听课教师的。殊不知,导语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形式,而精彩的导语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课堂设置导语可创设悬念,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可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進行思想方面的情感教育。
2.提问与启发式的误区。作为语文教学,再怎么“课堂灌”,提问总是有效的,问题的关键是怎样设置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激发和启示学生,那就是成功的、必要的,反之则是失败的,不必要的。问题提得太简单了,学生脱口而出,不用思考;问题提得太深了,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无法思考,那都不是启发式的提问。进行启发式提问,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吃透教材,了解学情,精心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虽不能很难,但要有一定的坡度,或者把问题剖分,阶梯式的一步步的深入,学生必须经过一个迂回思考的过程,才能找到答案。只有这样的提问,才能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也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获得的知识,印象才会更深刻,也才能起到“问”的效果。
3.思维素质培养问题。应试教育除了知识结构不完整外,依我之见,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中考为例,从近几年的中考阅卷分析来看,学生对较低层的知识识记、认知能力方面答题得分尚可,而在较高能力要求的理解上,特别是考思维过程的综合、组织文字上,则失分严重。这反映了教师平时对学生思维素质方面的培养不足。思维素质是语文整体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思维素质的培养却又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由“文字—语言”型教学向“语言—思维”型教学的转轨中,我们必须坚持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扎扎实实地抓好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维素质和语言素质同时得到提高。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