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堂初中生物课来谈“问题链”教学思路
2017-05-08刘曙娟房兴堂
刘曙娟++房兴堂
摘 要: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机械式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只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在学习上会失去积极性,还会养成依赖性,失去主动思考能力。“问题”作为教学的核心,可以点明教学的重难点,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探析“问题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问题链;初中生物;教学思路
教育学家波利亚曾经指出,良好的教育可以系统性地提供给学生自己发现事物的机会。这位教育学家实际上是问题式教学法的倡导者,在他看来,问题式教学模式可以替代传统的学习方式和原有的教学组织模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将问题式教学法引入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良好合作下对知识点进行主动探求,从而实现教学的变革。而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链”教学法,则是将一个个单独的问题通过紧密的逻辑联系起来,由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连续的“链式”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连续思考。
一、“问题链”教学的特点
问题教学法实施之初需要教师借助现有的材料进行情境创设,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之后,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同时由教师提出当堂课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自主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同时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最终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对于问题教学法来说,其核心与特点都是“问题”,即通过问题的提出来引导思考。
二、“问题链”教学思路及具体实施
(一)课前预习
若要掌握新知识,学生必须要在课前做好对教材内容的预习,若尚有余力,则可以借助网络等手段搜集更多的相关信息,以确保对教材内容有充分了解,否则即使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了问题,试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也无法解决学生对教材内容无知无解的状况。对于问题教学法来说,教材是教学的主要文本,该教学法的实施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教师所要做的事便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方法,了解教学内容、明确教材中各章节的关系;指导学生正确处理教材中的问题,把握教材中的所有信息,努力学会自主分析的能力;当然,还需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后能够对教材内容提出质疑,为自己设疑,主动去解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会从感性的认识升华到理性的认识,再与自身学习经验与教材知识结构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而要实现“问题链”式的课前预习,则应在上一堂课结束之前提出一系列的引导性问题,使学生呈“链式”地逐步预习,不断加大预习的深度。
(二)创设情境
仅仅靠阅读教材内容是不够的,即使新课改后教材内容丰富了,图片也不再是简单的线条,但是学生依然无法直观了解到教材所要讲述的内容,更何谈提出问题?因此,生物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充分利用现实中的资源,创设出围绕问题而展开的详细情境,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教材所要表达的含义,从而更容易发现问题,进而探寻问题的解决方式。学生进入情境中,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将会被激发出来,学生将会主动去探索知识。当然,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可以在一个情境中设多个问题和重难点,以确保在同一堂课上所有学生都有主动思考的机会。此外,考虑到情境给学生的影响,可以连续使用多个情境进行“链式”播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三)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接受教师的深入引导
生物教师应该树立“学生学习,老师引导”的问题意识,或是由教师安排组成不同小组,或是按照学生的意愿组成不同的小组,教师在课堂上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对小组讨论中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引导,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过程有所思考,如此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教师提出的引导性问题不要过于简单,而是需要学生经过一定的开拓性思考才能得出结论;教师提出的引导性问题不要过于模糊,只有明确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深入思考,不流于形式。除此之外,问题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其思维特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教师按照“观察→分析→讨论”的“链式”顺序引导学生完成学习,问题的归纳与解决都应是学生提出的,教师只需做到实时的点拨,如此既不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确保讨论不会中断,教师可以按照顺序逐步引导不同小组参与讨论,“链式”的讨论方式可以使讨论内容不断深入。
(四)师生共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问题教学法需要师生合作进行共同探究,如此有助于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适时指导学生采取下一步措施。在合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开放练习,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系统的总结归纳。
以江苏凤凰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生物教材生物学为例,笔者选择第三章“细胞”进行教学思路分析,该章的重难点是对比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在结构功能上的不同。教师在上一堂课结束时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或PPT课件向学生展示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对细胞核、高尔基体、细胞液、细胞壁等进行功能介绍,随后安排学生组成小组讨论他们的不同,教师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提出:“动植物细胞的排列如何?”“动物细胞的液泡和细胞壁在哪里?如果没有,那么动植物细胞的功能有什么区别?”等问题,由学生解决问题,若学生无法解答,教师则可以参与讨论,最终给出答案。这样无论是在提问环节还是在创设情境环节,甚至在组织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环节,都做到了“问题链”式的教学。
总之,生物是一门需要人们动脑分析的课程,机械式的讲读教育并不适合这门课程,教师可以使用“問题链”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如此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艾永洁.初中生物课堂开展“问题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