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因地制宜
2017-05-08赵慧敏
赵慧敏
摘 要:综合考虑场地地形地貌特征,从西向东依次将场地划分为三大功能分区和三大台地空间,分别布置“体育活动”“教学与办公”“后勤与多功能厅”三大功能模块。学生们在此登高望远,极目山水,有利于从枯燥的书本中跳跃出来,开拓视野,发散思维。
关键词:地形;高差;功能;绿化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6.106
1 工程概况
重庆市两江新区星辰初级中学校项目用地位于渝北区重光片区G23-4-02地块,占地约4.2×104 m2。用地近似呈三角形,南北向长约250 m,东西向长约268 m。地块西面和南面紧邻城市道路,西侧为金山大道大坡隧道的一段,东南面重光纵二路由西南至东北从隧道上方通过。场地标高远高于金山大道标高,最高点和金山大道之间的高差約为60 m。
该地块的设计难点主要有以下3点:①用地形状近似呈三角形,极其不规则;原始地貌以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对需要开阔、方正用地条件的学校建筑来说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②场地紧邻金山大道大坡隧道路段,而金山大道是渝北区最主要的几条交通干道之一,车流密集,消除城市主干道对基地的影响将是设计的又一个难点。③学校在上学和放学会形成2个瞬时的人流高峰期,对基地四周交通疏散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有较高的要求。而本案仅东南面一个方向靠近城市次干道,学校开口只能在城市这条道上,可供集散的范围有限。除人流的因素外,还必须考虑消防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的进出,以及与大量学生流之间的矛盾关系。这也是设计难点之一。
本次规划设计项目总用地面积41 830.00 m2,按规划设计为48班的初级中学,可容纳学生2 400人左右。项目包括48班教学楼、850人多功能厅、2 400人食堂、生活辅助用房、300 m环形跑道、体育馆、篮球场、排球场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2 总平面图设计
综合考虑场地地形地貌特征,从西向东依次将场地划分为三大功能分区和三大台地空间,分别布置“体育活动”“教学与办公”“后勤与多功能厅”三大功能模块。东侧的三角形地带考虑作为学校的后勤区,用功能相对独立集中的食堂和多功能厅组合的功能模块去灵活适应不规则的场地形状。
西侧较为完整、开阔的位置则布置学校的体育活动功能模块,其包括体育馆、操场以及辅助设施。运动场模块靠近城市绿化带,景观视线及环境极佳。且西侧为金山大道,操场的设置可以缓解城市主干道对教学楼的噪声影响。
主要的教学和办公功能模块则位于西侧运动场地和东侧食堂的中间。次要的教学用房以及办公用房集中在南侧,临近重光纵二路;主要的教学用房则集中在北侧。通过运动场地对西侧金山大道的隔离,次要教学用房与办公用房、食堂多功能厅等功能用房对东南侧重光纵二路的遮挡,尽可能减少教学用房受到外部交通噪声的干扰,实现土地利用的最优化。
整个校园顺应场地的平面形状和竖向高差,形成连接入口广场的南北方向“架空连廊”空间序列和连接运动场地的东西方向“台地空间”序列。南北方向“架空连廊”序列由入口广场、校园大门、办公和教学用房围合的庭院空间组成。建筑一层的架空廊道将入口广场、教学用房以及内部庭院空间串接起来,成为人流进入校园并到达教学用房的主要途径。
在新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学办公区不仅是学校的主要功能用房所在,更是校园信息交流和社会交流的场所。因此,在保证教学功能用房良好的使用功能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富有人文情怀和独具山地特色的校园空间。在教学办公区和食堂多功能厅之间,通过“风雨廊”“教学楼”以及东侧“食堂台地的堡坎”的围合,形成3个“内聚性”的庭院——“集贤庭”“进阶庭”“退思庭”。透过连廊,教学楼之间的庭院景观隐约现于楼层之间,寄情山水,书香十足。3个庭院均面向西侧的运动场地,因此景观视线极佳。
教学用房和运动场地交接的位置视线开阔,拥有良好的城市景观,是学校内观景、休息、交流、讨论、发散思维的理想场所。校园阳台应运而生。校园阳台从下往上分为底部的校园看台和上部的建筑出挑平台。
第一层次,校园看台。教学办公区和体育活动区二者之间有6 m左右的高差,为了化解高差的踏步,层层退台无意中形成了丰富的立体空间——“校园看台”,成为喧闹的运动环境向安静的学习环境过渡的“灰空间”,加以绿坡、花圃、看台等充满自然情趣的阶梯式景观,是学生们休憩、思考、交流的最佳场所。第二层次,建筑出挑平台。教学楼西侧山墙打破传统设计模式,呼应“校园看台”的设计概念,采用出挑观景平台设计,成为校园中景观视线最佳的场所,学生们在此登高望远,极目山水,有利于从枯燥的书本中跳跃出来,开拓视野,发散思维。
3 建筑设计
教学楼采用南北朝向,单廊设计,保证了最好的采光和通风。普通教室位于2~5层,1层和6层为实验室和专业教室等辅助教学用房。教学楼之间通过连廊相连,空间流动,层次丰富,是学生们课余的交往场所。教学楼西侧山墙打破传统设计模式,与“校园看台”的设计概念相呼应,采用观景平台设计,使此处成为校园中景观视线最佳的场所,学生们在此登高望远,极目山水,有利于从枯燥的书本中跳跃出来,发散思维,开拓视野。食堂采用厨房和餐厅分离的设计,可容纳2 400人同时就餐。厨房位于负1层,巧妙利用高差实现了自然采光和通风。餐厅位于1层和2层,可以满足全校学生和部分教职工同时用餐。食堂上部为生活辅助用房和多功能厅。每间生活辅助用房可容纳4名青年教师。
由于用地较为紧张,体育馆内部布置2个篮球场,屋顶设置2个室外篮球场,其余配套设施则布置在周边的台地下面,比如公共厕所、器材存放等对空间环境要求相对较低的功能用房。教学楼立面以渝北区特色的“教育红”砖为主要材质。褐红色墙砖做主要色调,穿插灰白色涂料,充分体现了校园建筑大气又不失活泼、沉稳又不失丰富的形象。通过局部的架空和出挑以及虚与实的对比强化建筑的山地建筑形象。校园大门立面,以门框的设计构思将教学楼作为对景,与城市规划路围合成一个开敞的入口广场。
参考文献
[1]于长虹,王运武,马武.智慧校园的智慧性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9):7-12.
[2]马特.浅析当代中学的人性化教育与学校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09(10):23-24.
[3]罗述龙.现代学校校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J].广东科技,2008(03):11-13.
[4]霍光,肖泽红.树立新观念 探索新措施——当代学校规划设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08):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