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如何调整策略?
2017-05-08王蕊
王蕊
选择任何理财产品都要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风险承受能力,在看懂产品的基础上判断期限、投资结构及预期收益率与个人理财规划的匹配度。
2015年理财市场风云变幻,从股市到楼市,从银行理财产品到互联网金融平台,投资者无不经历着收益与风险的双重洗礼,时而资产翻倍时而赔本赚吆喝,可谓几人欢喜几人愁。在梳理去年理财渠道表现的基础上,我们来看看今年市场热点又在哪里?同时给投资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如何有针对性地调整理财策略。
股市跌宕起伏,投资考验耐性
去年上半年A股一路高歌猛进,在杠杆资金推动下,股市迭创新高,演绎出多年未见的日成交万亿、5100点的疯狂大牛行情。很多从不炒股的人也纷纷加入股民狂潮,股民峰值总数超过1亿,股市取代楼市成为投资主战场。
正当证券公司门口看自行车的大妈都在遥望8000点时,由场外配资爆仓引起的股灾出现了,“千股跌停”,震荡起伏堪比过山车。恐慌踩踏之下,市场上哀鸿遍野,无数股民损失惨重,配资者更是血本无归。
投资建议:据信於资本分析师预测,今年A股可能比去年还难炒。整体来看这一年市场空间会收窄,且波段特点较明显:股市高点可能出现在上半年,随后逐波走低。投资者要继续去杠杆操作,懂得止损及止盈,还应收缩投资份额,不盲目跟风,小心翼翼前行。赚快钱的机会已然过去,持好股票很考验耐性,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互联网传媒、新科技、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等主题及行业可重点关注。
基金收益先扬后抑,分散配置关注新三板
去年资本市场大起大落,基金产品收益也随之高低起伏,经历了从喧嚣回归理性的深度体验。上半年基金净值涨幅较大,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牛市炒股不如买基金”。受股指等因素影响,下半年基金净值大幅下降,不过,总体上赚钱的基金占到多数。股票基金全年上涨31.23%,混合型基金全年上涨36.60%,均为2010年来最高单年收益;债券基金全年上涨10.61%。意味着多数投资者基金收益颇丰。
投资建议:投资基金要注意分散风险,可在不同类型的基金都配置部分资金,例如可关注呈现几何式增长的新三板市场的基金,投资者在选择新三板基金时,最需关注的还是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能力,正所谓“选基金就是选人”,投研团队实力、过往业绩、一二级市场投资经验、风控体系及与主流券商、银行、上市公司等机构的良好合作关系等,都需考察。
传统理财风光不再,买房投资依旧靠谱
去年从年初到年尾,央行多次降息降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持续走低,平均预期收益率从1月底5.25%降至11月底4.34%,屡创新低。降息降准不断为“房奴”们带来惊喜,取消限购、首套房首付比例降低等房市利好频现,但一线城市由于旺盛需求和土地本身稀缺性,房价仍持续走高望尘莫及;三四线城市则受困于巨大的库存,徘徊于低迷水平。连曾备受大妈们追捧的黄金,“光芒”也已然失色,金价最大下跌幅度超过25%,黄金大趋势进入熊市行情。
投资建议:今年买房依然是传统理财的重要途径之一。房贷利率下调,银行加大了贷款折扣力度,购房成本出现明显下降,北上深的房价长期看好。据信於资本分析师观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五大任务,“去库存”就是其中之一: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并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等等,预测今年会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比如2月2日央行、银监委发布了《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有一条备受关注,即在不实施“限购”措施的城市,下调首付款比例,建议关注“有明显人口增量的强二线城市”中心区住宅,如南京、长沙、郑州等。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学区房会成为涨价热点,大户型房产将更受市场青睐。
互联网金融热度不减,大浪淘沙安全提升
去年中国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大潮席卷全国。据统计,截至2015年3季度,互聯网金融行业涉及消费者在3亿人左右。调查显示,购买过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家庭数量也远大于未购买过的,占比分别为8%和20%,互联网理财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在2015年12月28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随着监管政策陆续落地,疯狂利率揽投时代已然消退,资质、信用及运营不规范的问题平台逐渐暴露。2015年亦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整合和洗牌之年。
投资建议:经过优胜劣汰和行业规范后,优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将成为2016年投资理财的上佳选择,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目标最好降至10%左右,对继续给出20%甚至更高收益率的平台,小心为上。信於资本分析师指出,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和考察平台安全性应该成为选择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首要指标。从e租宝事件,暴露出投资者风险意识不够,投资理念缺失,专业知识不足。收益和风险永远对称,高收益背后必然是高风险。
2016年将是改革快速推进的一年,货币国际化,经济转型升级,全民资产配置需求,资本盛宴仍将继续。理财师建议,投资理财不能一成不变,应多关注多学习,切忌盲目跟风;选择任何理财产品都要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风险承受能力,在看懂产品的基础上判断期限、投资结构及预期收益率与个人理财规划的匹配度,才能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不断充实自己的“小金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