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心动”主题设计“灵动”项目
2017-05-08郭丽芳
郭丽芳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活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主题的选择和确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好的主题将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确保整个活动的持续开展。何为“好”主题呢?“心动才有行动”,这个主题首先必须让学生“怦然心动”,甚至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让综合实践活动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
一、让学生“心动”的主题从哪里来?
1.从兴趣中来。
人们总是会对与自己爱好相关的事物“心动”,并希望进一步去学习和了解。人们的这种学习是内在动机促发的,有着顽强的意志力,即使面对困难和失败也会保持一如既往的热情。因此,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中寻找相关主题,更容易让学生参与活动。班级里,悄然兴起一阵“魔方”热,你手里一个,他手里一个,有的互相传授还原方法,有的PK还原速度。不仅下课玩,上课时手还要放在课桌下盲拼一阵。既然学生如此迷恋魔方,何不以此为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呢?于是有了“魔方探秘”这一主题活动。若要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以健康发展,教师不能只是进行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支持和挑战,让学生深入研究,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2.从节日中来。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我国的传统节日很是丰富,节日中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吸引着学生,从节日活动中寻找令人“心动”的活动主题往往也能拴住学生的心。如,在中秋佳节,开展一个以“月饼总动员”为主题的活动,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月饼的历史、种类,甚至可以让学生动手来做一做月饼,苏式的、广式的,鲜肉馅的、紫薯馅的,想吃哪种做哪种。在中秋佳节吃上自己亲手做的月饼那是多么令人“心动”的事啊!这样的活动主题,没有哪个学生会拒绝。
3.从生活中来。
教师发现蕴藏在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从这些问题出发,去设计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生活中的问题将会成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让学生“心动”的主题。如,班级中出现作业拖拉,甚至完不成的现象,就此开展一个以时间管理为主题的活动——“争当时间的小主人”,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掌握节约时间的方法,学生将在活动中受益,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这类来自生活的问题,能产生强烈的真实的任务驱动效应,能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活动的真实价值,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
4.从学科中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视知识的跨学科渗透和运用,要求割除学科本位的痼疾,冲破学科知识的藩篱,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如学习三年级语文课文《恐龙》后,学生对恐龙肯定有很浓厚的探究兴趣,此时开展“走进恐龙世界”的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恐龙生活的时代、恐龙的种类,以及探索恐龙消失之谜,这些肯定能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心动”主题。像这样,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打通,使学习内容不局限于教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发、拓展,延伸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便能生成许多有意思且有意义的活动主题。
5.从社会中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顾宪成题写在东林书院的对联。在如今的信息化社会,我们更不能培养“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而要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心社会。如当二孩政策来临,父母们都在讨论是否要二孩时,孩子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他们肯定也有话要说。给孩子话语权,相信这是一个令人“心动”的主题。此时,确定一个“假如妈妈生二胎”的主题活动,可引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然后展开大讨论,甚至可以是辩论,学习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权衡利弊,作为家庭成员,向家长表达自己深思熟虑后的观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鼓励他们发表看法,这也是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在学生“心动”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进行把关,引导学生思考此活动是否适合大家进行探究,是否在研究能力范围之内,是否具有挑战性和教育性。否则活动可能失去价值,可能半途而废,也可能劳心劳力却一无所获。
二、如何设计一个“灵动”的项目?
找到令人“心动”并能行动的主题,我们就要对此主题进行规划和设计,使之成为一个“灵动”的项目。如何进行规划和设计呢?下面以“我的游戏我做主”为主题的项目活动为例,来谈谈项目设计要遵循的一些原则:
1.项目目标要有挑战性。
在“我的游戏我做主”这一活动中,笔者和学生确立的目标是:编创一个游戏。这个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只有掌握好游戏的编创方法,才能使编创游戏成为可能;只有反复实践,才能确定游戏的可行性;只有广泛搜集意见和建议才能完善游戏。这样的活动,学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它就成為一个挑战,成为要“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子,这样的活动就显得更有意义。
2.活动对象要提倡自主性。
项目“我的游戏我做主”就彰显了学生的自主地位。在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合作小组开展活动。在游戏的编创中,游戏的类型、人数、规则、编创的方法等都由学生自主选择。在编创方法指导时,也要重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自主建构,避免机械灌输。这样,他们亲自观察、亲手设计、亲身体验,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充分倡导自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活动地点要突出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在开放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学习。“我的游戏我做主”活动中,学生在家庭、社区中访问亲朋好友、长辈邻居,收集丰富多彩的游戏,为游戏的编创积累素材。编创游戏时,不仅可以和教室里的同学讨论,还可以通过网络社区与天南地北的伙伴们互相学习。编创出游戏后,和小伙伴们到学校操场、到社区广场去体验新游戏,然后对新游戏进行改进。这样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给了学生更为广阔的天地来大显身手。
4.研究方式要具有灵活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方式忌单一、死板,应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在“我的游戏我做主”活动中,要求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调查”,了解各个年龄层的人所喜爱的游戏,然后根据年龄的需求进行“编创”活动,最后还要通过做游戏让大家“体验”游戏的效果。在研究过程中,学习者要动脑思考、用眼观察、竖耳倾听、张嘴议论、跑腿调查、动手制作,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
5.活动过程要注重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实践,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实践来不断实验、验证、修改想象(理论假设),要求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我的游戏我做主”项目活动,就要求学生经历“设计——验证——修改——再设计”的反复实践过程,通过这种“做中学”,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6.设计步骤要关注生成性。
项目设计要认真考虑活动主题的特点,多角度分析学生活动展开的方向,对学生的活动方法作充分的预设。但活动又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生成。我们要适时敏锐地捕捉和适当地运用这些生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我的游戏我做主”项目活动中,学生的种种编创游戏方法的设想就是创新的火花,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引导他们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编创,由此活动将会带来更多的惊喜。
总之,要想让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走得更远,参与的程度更深,我们需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教育的有心人,帮助学生寻找能激发他们研究兴趣、欲望的主题,并引导学生精心设计活动项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醉心于此,乐此不疲,体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