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房子(大班)

2017-05-08陈青王瑶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建筑工人棍子数数

陈青+王瑶

设计意图:

在大班初期,当物品的数量增多或呈无规则排列时,幼儿就可能会出现漏数、跳数、重复数等现象。因此,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快速地运用默数、目测、接着数、按群数数等方法,是大班幼儿需要学习的数学核心经验之一。为此,我们利用幼儿园现成的建构类玩具“磁力棒”设计了本活动,通过引导幼儿根据图纸有目的地取材料并在磁性板上搭建房子来帮助幼儿获得上述数学核心经验。本活动使用磁性材料,便于幼儿拼接调整,将数、形加以自然结合,在特定的空间关系中识别物体数量,以综合运用这些数学经验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本活动由三个环节组成,第一环节是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了解活动材料及玩法。第二环节是引导幼儿通过两次搭建,逐步从无目的地取材搭建提升到有目的地运用数学经验按需取材搭建(即一次所取的材料不多不少),以促进幼儿表征、交流、关联、推理与证明、问题解决等“数学过程性能力”的发展。第三环节是引发幼儿继续建构的兴趣。

在活动中,我们反复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自己的数数方法,借以了解幼儿所使用的数数策略及其存在的问题,然后用提问和总结的方法帮助幼儿梳理数数方法,如先数屋顶再数房间,从上数到下,从左边数到右边,等等,促使幼儿不断反思,使学习过程变得更有意义。

目标:

1.学习看图纸按需取材料搭建房子,提高有目的建构的意识。

2.正确点数20以内物品,继续积累不漏数、不跳数、不重复数等数数经验。

准备:

1.教师用的大设计图纸4张(如图1~4),大磁性板一块。

2.幼儿用的装订起来的小设计图纸两张,内容与教师所使用的前两张大设计图纸一样,大小大约是教师所使用的大设计图纸的四分之一。

3.磁力棒(在本活动中称“棍子”)300根以上,磁力球(在本活动中称“钉子”)150个以上。将这两种材料分类摆放在两张桌子上,以免幼儿取放材料时拥挤。

4.幼儿人手一份小磁性板、小箩筐、小地毯。

5.建议分组活动,每组以15人为宜。

过程:

一、认识造“房子”的材料

1.引出活动:建筑工人很了不起,他们能根据设计图纸造房子。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建筑工人,根据设计图纸造一模一样的“房子”。

2.出示大设计图纸和造房子的材料,激发幼儿兴趣:我已经为你们准备了设计图纸和造房子所需要的“棍子”和“钉子”(教师边说边演示),待会请你们根据设计图纸取材料造房子。

(说明:教师介绍材料的目的,一是让幼儿了解搭建的要求,二是让幼儿了解材料的名称,为后续的交流作铺垫。)

二、按要求造房子

1.幼儿第一次造房子

(1)出示第一张图纸(如图1),贴在大磁性板上,提出搭建要求。

提问:你们仔细看看,这座房子是怎样的?(有一个三角形的屋顶、一个正方形的房间。)

提出要求:请每个建筑工人将自己手上的和老师这张房子造型一样的图纸放到面前,拿上自己的小箩筐去取“棍子”和“钉子”,然后坐到小地毯上按照图纸造一幢一模一样的房子。取材料时不要拥挤,要轻拿轻放,不要将材料洒落在地。

(2)幼儿坐到小地毯上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说明:教师让幼儿坐在小地毯上操作,是为了避免建构活动中“钉子”不小心滑落发出声响而分散幼儿的注意。幼儿搭建房子时,教师应重点关注幼儿能否根据图纸造房子。如果发现个别幼儿搭建房子有困难,可提示他模仿同伴搭建的方法,或提供与材料大小一致的图纸,引导幼儿边观察边搭建,以降低任务难度。如果幼儿还有困难,教师可与其一起完成搭建任务。)

(3)组织幼儿分享交流。

提问:请问建筑工人,造这幢房子需要几根“棍子”、几颗“钉子”?(幼儿一个一个地讲述自己所用“棍子”和“钉子”的数量。)

追问:造同样一幢房子,为什么用的“棍子”和“钉子”会不一样多呢?

(说明:在分享交流活动中,教师之所以要让幼儿一个接一个地说,一是为了培养幼儿完整表述的能力,二是有利于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并判断自己的结果与同伴是否相同。如果幼儿说出的结果与同伴不一样,教师可让幼儿当场验证,比如有幼儿数数的结果是“6根棍子5颗钉子”,有幼儿则是“5根棍子5颗钉子”,对此,教师并不急于评判,而是先让数数结果有误的幼儿验证,再让数数结果正确的幼儿验证,以引发幼幼互动,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小结:原来,数清楚“棍子”和“钉子”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上往下数、从下往上数、先数左右两边再数中间……但无论用什么方法,数数的结果肯定是一样的。

(4)引导幼儿现场验证。

提问:第一幢房子真的用了“6根棍子5颗钉子”吗?我们一起来边数边取下棍子(钉子)。

(说明:在该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边数边取棍子〈钉子〉,既再次验证了之前的结果,又自然地将“棍子”和“钉子”等搭建材料收回,一举两得。)

2.幼儿第二次造房子

(1)引导幼儿回顾、讨论、总结第一次操作情况。

提问:刚才在造房子时,有的建筑工人因为取的材料不够用,所以要来来回回跑好几次取材料,浪費时间!也有的建筑工人一下子取了很多材料,房子是造好了,但材料剩了好多,浪费材料!你们想一想,能不能只取一次材料就把房子造好,而且材料不多不少正好呢?怎么做呢?(预估幼儿想出来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先数清图纸上需要几根“棍子”、几颗“钉子”,记在脑子里,再去取相应材料;一种是边看图纸边取材料。)

(2)出示第二张图纸(如图2),提出搭建要求。

提问:这幢房子需要几根“棍子”、几颗“钉子”?

提出要求:每个建筑工人只能搬运一次材料,然后按照图纸要求在磁性板上造房子,材料要不多不少,正好。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说明:幼儿取材料后,教师可及时用遮布将材料筐罩住,以免幼儿重复拿取材料,从而影响幼儿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在该环节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幼儿取材料的方法、造房子的情况以及材料是否正好。)

(4)组织幼儿分享交流。

提问:房子造好了吗?材料不多不少正好吗?

(说明:在该环节中,教师应根据幼儿实际操作情况加以引导。如,当幼儿出现搭建成功但材料有剩余的情况时,教师可追问:“多取了什么材料?哪一根〈颗〉重复数了?”当幼儿出现搭建未成功、材料不够的情况时,教师可追问:缺少了什么材料?漏数了哪一根〈颗〉?)

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取材料的?你觉得哪一种办法更快更好呢?(幼儿可能出现的数数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①从上往下数〈先数三角形的屋顶,再数正方形的房间〉。②从左往右数〈先数红房子,再数黄房子〉。③记住第一次造房子时红房子所用“棍子”和“钉子”的数量,接着往下数现在的黄房子所需要的数量。)

提问:造这幢房子究竟应该取几根“棍子”、几颗“钉子”呢?

小结:要想把房子造成功,取材料时一定要仔细数,不能漏数、跳数、重复数。

(说明:在该环节中,教师一方面要观察和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儿数数能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先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是怎么数的,再分别对幼儿采用的数数方法加以总结。如果数数结果有争议,教师一定要引导幼儿当场验证,让幼儿明白什么是漏数、跳数和重复数,特别要引导幼儿关注图形“公用边”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晨晨数出的结果是12根棍子,红红数出的结果是11根棍子,两人的结果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呢?哪一根棍子重复数了?”……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有意识地在图纸中使用红、黄两种颜色〈也可用其他颜色〉的“棍子”,既有助于幼儿根据颜色分类数数,也便于引导幼儿尝试运用“数的组成、运算”等方式检验自己数数的结果是否正确,比如,红房子用了几根棍子,黄房子用了几根棍子,合起来共需要取几根。)

三、继续引发幼儿看图纸造房子的兴趣

提问:这里还有其他图纸(出示图3),想一想,造这幢房子需要几根“棍子”、几颗“钉子”?

提问:(出示图4)造平面房子时使用的数材料的办法可以用到造立体房子上去吗?

(说明:该环节要根据第二环节幼儿的完成情况灵活把握,如果第二环节中幼儿的搭建和数数比較顺利,那么教师可引导幼儿对第三张图纸〈如图3〉所用的材料进行数数。如果第二环节中显示幼儿存在较大困难,那么教师出示图3、图4的目的是引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可将活动延伸到区角中,以利于幼儿积累相关数数经验。教师可选择合适的时机再组织集体教学活动。)

猜你喜欢

建筑工人棍子数数
一个建筑工人的来电
Chapter 13 An unexpected refusal 第13章 突遭拒绝
建筑工人
爱数数的兔十一
思维推理
数数
中班活动:《了不起的建筑工人》
数一数
老父亲
品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