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泰:资源城市的产业融合之路

2017-05-08吴永强

齐鲁周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新泰农业

吴永强

农村产业融合在山东⑤——

新泰,取自新甫山、泰山之名,是全国百强县、全省重点建设的中等城市,入选第七届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等国家级荣誉68项、全省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市等省级荣誉78项。

近年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在各种充满创造力的实践中,农村产业融合涌现出产城融合、产业内部融合、产业链延伸、农业功能拓展、新技术渗透等多种新模式。在新泰,几乎所有模式都很好地展示出来,并有一定创新。

新泰是传统的工业大县,也是农业大县,现有农业人口94万、耕地106万亩。近年来,新泰初步构建起以光伏农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为重点,循环农业、绿色农业、创意农业、会展农业、扶贫农业、产城融合农业协同发展的“3+6”农业产业体系,尤其是在采煤沉陷区治理、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等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

2016年,国家启动“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新泰成功入围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并以不断推出的“新泰模式”享誉全国。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光伏领跑者”计划

4月10日下午,天降小雨,40岁的李怀强正在大棚里干活。辣椒、西红柿、黄瓜、西葫、苦瓜,他为这些新的“伙伴”施肥、澆水、拔草、吊绳。作为“小组长”,李怀强带领几个年龄更大一点的村民,管理着四五个大棚。

这里是新泰市翟镇玥庄村,作为传统的采煤沉陷区,多年来,很多民房裂纹甚至塌陷,2015年,村民集体搬入新建的社区,住上楼房。原来的村庄经过复垦,一种崭新的农业模式出现了——1200亩丘陵地上,一排排光伏发电设备之间,点缀着数百个蔬菜大棚,一眼望去,蔚为壮观。

这是中德新能源示范市重点项目,20兆瓦现代光伏农业科技示范园,大棚棚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棚内种植农作物,一棚两用,有专家称其“开辟了沉陷区综合治理模式的新路径”。

示范园2015年9月立项,10月底施工。翟镇副镇长王剑介绍,该项目由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投资,山东潍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建蔬菜大棚项目,目前已经建设137个冬暖式大棚,根据土壤的变化情况,还建有230个小拱棚。

王剑介绍,示范园有几个特点:“一是投资管理同时进行,光伏企业投资,农业企业提供技术,承租管理,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二是提供了沉陷区治理的新途径,在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通过复垦,建设高产出农业园区。三是成为脱贫攻坚的新载体,流转土地1200亩,一亩地每年补贴农民1000元,提高农民收入600元,且每五年上浮10%,农民到园区打工还有收入。”

在这里,一二三产业得到有机融合,蔬菜种植和光伏发电又带动了三产的发展。“我们刚建了一处5000平米的育苗棚,不仅对当地供应种苗,还供应周边地区,同时带动了整个营销网络。同时规划了500亩蔬菜交易区,在空闲地种植果树、药菊、油葵等经济作物,既美化环境,又带动旅游。下一步在休闲旅游、采摘农业等方面进行发展,拓展生产、销售网络。”

本刊记者来到示范园时,山东潍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学虎恰好前来指导工作。作为著名蔬菜种植基地寿光的龙头企业负责人,他对新泰农光互补项目寄予厚望。王学虎说:“这是新泰农光互补的第一个项目,光伏和农业结合,形成产业园区,使得土地得以立体利用。”

王学虎说:“通过我们的技术示范,带动当地发展农业,实现农民二次就业。”由于是复垦丘陵地,土壤还需要进一步改良,目前蔬菜暂时在当地销售,“接下来会将蔬菜加入我们的销售网络,销往全国各地。”

从以前的农民变身为农业工人,李怀强每年有三四万元收入,他谈到身份的变化:“以前种植玉米、花生,收入少,也不稳定,农闲时还得出去打工。”在技术员的指导下,他开始学习蔬菜种植,“比如西红柿,以前不知道点花、抹叉,结出的果实少,口感也差,通过学习,确实长了很多见识。”

过去,种植传统作物时,即使不算人工费用,一亩地纯收入只有400元,而今,以种植西红柿为例,一个棚纯收入7万元,再加上光伏发电,平均每亩地年收益5万元,是之前的近一百倍。

王学虎设想,等到时机成熟时,有计划地将部分大棚承包给懂技术的村民。李怀强笑着说,“真到了那时候,我可能会多承包几个,大干一场。”

光伏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成功探索,为下一步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模板,规模更加宏大的“光伏领跑者”计划呼之欲出。2016年10月,新泰市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技术基地举行项目签约仪式,标志着该项目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

据介绍,新泰市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技术基地总装机容量为200万千瓦,占地约12万亩,总投资约200亿元,建设农光互补光伏电站30个;其中2016年项目装机容量为50万KW,占地约3万亩,建设农光互补光伏电站6个。

项目完成后,新泰的能源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真正实现“由黑变绿”,翟镇也成为独具特色的“光伏小镇”。

新泰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臧德永指出:“项目的实施,使我市采煤沉陷区由‘包袱变成了‘财富,主导产业布局由‘地下转到了‘地上,发展方式由‘黑色变成‘绿色,实现了资源城市的根本转型。”

农村变革的引领者:从“买卖提”到云禽大学

在汶南镇,有两家大型产业园,分别属于两家大型企业,它们分别形成了现代农村产业融合的两种模式。

4月10日,本刊记者首先走进新易泰杞农电子商务产业园,这里的杞农云商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正在新泰农村掀起电子商务的“新革命”。

杞农云商总经理刘哲介绍,该企业成立于2014年3月,“杞”是新泰古地名,他介绍企业的理念:“‘古有杞人忧天,今有杞农优食,我们是杞农人,是行走在键盘代码中的云游商人,我们不会生产农产品,但我们是农产品品牌和品质的重塑者。”

近日,天宝樱桃花盛开,大棚樱桃已上市,杞农云商即将开始新一年的忙碌。“去年,天宝樱桃产量大概1000万斤,由我们销售50万斤。今年的目标是80万斤。”刘哲说。

以前樱桃成熟了,只能靠老百姓自己采摘,之后去市场售卖,商品交易“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没解决。而今,他们与“杞农云商”联合,进行网上产品展销-网上订购-物流配送-交易结算,拓宽了销售渠道,也提升了产品知名度。消费者只需打开网页,手机关注微信公众号,便可了解当地大樱桃的品种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还能在网上支付购买“采摘套餐”。

樱桃只是杞农云商商品经营中的一个代表,刘哲介绍,杞农云商的产品可分三个方面:“有形产品,是农民生产的特色农产品,如天宝樱桃、双山核桃、新泰芹菜等。无形产品,是杞农与各大平台销售商签订的全面责任供货合同。增值服务产品,通过新易泰的仓储、加工、物流体系将新泰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从中实现全程监控、实现产品服务增值。”

杞农云商还有一个“大杀器”——买卖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依托互联网和乡村便民超市,采用“农户/合作社+本地农产品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大型平台商+消费者”产业链模式,实现“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

“虽然网购已经普及,但在农村还存在一定障碍,一是有些人对网银不信任,二是快递很难送达。我们帮村民代买,成立货运公交。公交每天定点定线路,把农民需要卖的货物捎上来,同时为服务站送货。”刘哲说,“在农村,也能够‘卖新泰、买全国。”

刘哲介绍,新泰市已建立了528个村级服务站,主要是和当地小卖店合作,通过建立一个服务站、招聘一名管理员、提供一套电子设备、设置一套供销系统、开通一趟货运公交、建立一套管理体系,在各村居实施“买卖提”电商服务。

“客流量比以前多了好几倍,一天就卖了2吨鸡蛋!每天买卖提的配货车从这里经过,省去了不少进货成本。”汶南镇南岙阳村大千百货超市老板孙坯千说,“谁想买什么物品,我都可以帮他买。附近的村民自家有农货,我可以帮他们发到网上卖。”

和杞农云商比较,益客食品产业园相对传统,却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定位。

这个江北最大的综合性畜禽食品工业专业园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总投资50亿元,一期占地1100亩。走进园区,本刊记者看到,一栋栋精美大气的建筑,鸡鸭生产车间、熟食生产车间、羽绒车间、纸箱包装、生物医药、智能机械等不同车间分布排列。

2004年开始建厂的益客集团,有40多家分公司,2013年销售收入已经超过100亿元,是世界第二大肉鸭供应企业。

在新泰,方圆90公里内分布着众多养鸭农场,他们只需提供场地,其他一切环节均由益客提供。“双方签订合同后,我们提供苗、料、药,指定收购保底价,保证他们一定的收益。”产业园行政经理李鹏告诉本刊记者。

益客集团帮助建设的养鸭农场,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养鸭场。引入“6s”生态养鸭管理模式,使用发酵床养殖技术,即使在场内,也闻不到任何异味。

“有了‘高科技设备,一个‘鸭管家能管住10000只鸭。”养殖户展庆法说,他的3个饲养大棚存栏肉鸭3万只,年出栏8批共24万只,纯收入30万元。

李鹏介绍,益客集团正在推广“千户家庭农场”模式,带动新泰市建成年出栏肉鸭10万—20万只的家庭农场1000户,实现年出栏肉鸭2亿只以上,增加农业产值50亿元以上,增加农民收入3亿元。

本刊记者在肉鸭屠宰车间看到,身穿工作服“全副武装”的工人,在现代化机器前忙碌着。“一只鸭子大概有80多种产品,从鸭肉到鸭绒、科研、生物医药,比如污水治理丸、鸭血肽、水产饲料等,形成一个循环产业链。”

不久前,一家奇特的大学在新泰成立——云禽大学,益客集团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张大丙、山东农业大学刁有祥两位教授担任名誉校长,“打造集现代化养殖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企业大学,精心培养既拥有先进养殖理念,又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级养殖人才。”

2015年3月,中国肉鸭产业高峰论坛在新泰召开,通过实地考察与研讨,对中国生态肉鸭养殖的“新泰模式”进行了论证,制定生态肉鸭养殖技术标准。

工商资本强势推进下的农业涅槃

2014年,在广州经营大型物流企业“新易泰”的李乐合回到故乡新泰,创办杞农云商和买卖提。

2014年,在宿迁经营“养鸭帝国”益客集团的田立余回到事业最初起步的汶南镇,打造中国肉鸭发展的“新泰模式”。

2012年年底,在泰安经营房地产的刘孝平回到故乡新泰市石莱镇,创办“良心谷”茶产业生态示范园。

……

很多在外地经营企业的新泰老乡,怀着建设家乡、投资农业的梦想,在新泰这片土地上开始了他们新的创业。

新泰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王业训告诉本刊记者,工商资本注入,做大做強农业,成为新泰农村产业融合的一大特点。有工商资本的资金实力作保障,可以在土地流转模式上大胆创新。比如“良心谷”,土地流转租金每亩800元/年,集中流转以后再按户主优先的原则分片包给农户管理,管理费为每亩1700元/年,茶农每亩地纯收入2500元/年,基地壮大后,将群众土地作为股份加入基地,使村民变股民。

去年10月,本刊记者曾走进位于新泰南部的“良心谷”。在横跨石莱镇、岳家庄乡、放城镇3个乡镇9个村的广大区域内,“良心谷”可谓规模空前——总投资3.5亿元,规划面积2万亩,已完成投资3亿元,流转土地1.5万亩,发展有机茶园1.2万亩、泰皇菊种植2000亩、有机粮食区1000亩。“良心谷”已成为北方最大的单体茶园、全国最大的有机茶园。

刘孝平说:“以前干房地产的时候,叫经商;现在做茶园,叫干事。”他总结出“五个结合”的种植经验:传统农业与科技、规模、现代营销模式、资本、文化结合。“靠科技的力量,‘良心谷实现了南茶北移,也实现了南方高档苗木的北移。”

“一产种植,二产加工,三产销售和旅游观光”的“良心谷”,成为中国现代高科技农业的典型代表。

规模化经营收效显著,比如另一家企业长兴现代农业创新园,目前已形成以土地流转、订单农业、专业合作社、企农共建为主的四种半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流转承包6个行政村1291户耕地,吸纳170多名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到企业务工。辐射带动12家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订单种植面积达4.2万亩,带动农户3300余户,户均增收8000元。

王业训指出,发挥工商资本撬动效应,加快培植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强龙头,实施企业联姻、集团注资、外资嫁接、民资撬动“四个一批”工程,加快畜牧、农机产业固优势、扩规模,引导林果、蔬菜产业补短板、上龙头,全市集聚农业龙头企业206家。二是壮枢纽,发挥合作社“承上启下、强社联农”作用,联企业、带基地、闯市场,发展起农民专业合作社1595家,组建联合社13家,带动22.5万农户增收致富。三是固基础,坚持“家庭经营”基础不动摇,实施“千户家庭农场”发展计划,从无到有发展家庭农场1576家,打造起农业适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主力军。

当然,在农村产业融合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新泰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进一步拓展三产融合的空间提供了借鉴。王业训向本刊记者总结,第一,农民的思想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乡土观念重,导致少量土地没法流转。第二,因为投入比较大,企业贷款相对困难。第三,大量资金投入之后,资产难盘活,企业本来可以以农产品为抵押,贷款购买化肥、种子等物资,卖了产品之后再还钱,但现在没有相关的政策,茶园、蔬菜大棚等无法抵押。融资难,对企业后续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第四,人口红利优势降低,劳动力成本高,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很多企业能够雇用的大都是老弱病残。

王业训介绍,农业用地和工业用地之间的转换也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有机茶园,需要同步建设茶叶加工厂,如果在园外建设,可能会有污染,若在园区内建设,土地就没法批准。“如果出台相关政策就好了,比如可以允許企业拿出1%的土地建设加工厂,这样1000亩的园子,就有了10亩地,可以建设一个小型加工厂。”

从采煤沉陷区治理,到工商资本注入农业,甚至肉鸭养殖、买卖提电子商务等大大小小的领域中,已形成多个“新泰模式”。新泰,这片《诗经》中歌咏“徂徕之松、新甫之柏”的土地,在经历了工业兴市、煤炭资源枯竭之后,正在为全国的农村产业融合提供越来越多的创新经验。

猜你喜欢

新泰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新泰国家一般气象站站址迁移分析报告
新泰厚票号与晚清时局
论新泰周家庄遗址春秋时期青铜礼器墓的等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