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经济增长的动因分析
2017-05-08许金菁
许金菁
摘 要: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十三五时期要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供给侧的劳动、资本、技术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推动作用。在分析了安徽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别对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与安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安徽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将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经济增长;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技术进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7)01-0010-0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概念,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再次强调要实现结构调整突破,需要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可以预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在我国当前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处于一个突出位置上,将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不仅能够增加资源要素的有效供给,而且能促进技术进步、优化结构等。[1]因此,实施供给侧改革将会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促进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安徽的经济发展状况,然后分别对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与安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安徽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将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
一、安徽经济发展状况
(一)增速放缓
安徽的GDP在过去十年里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0年安徽省GDP增幅高达14.6%,而2015年全省GDP增长8.7%,经济增速创下了多年来的新低,但增速放缓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表明安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换挡期,应该将经济发展
的中心从数量转移到质量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结构优化
一是产业结构方面,2015年三产比例是11.2∶51.5∶37.3,可以看出,工业仍然是安徽三次产业的重中之重,但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安徽的工业经济发展还不够充分,工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随着信息消费、健康养老、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消费热点的持续升温,安徽经济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三是城乡区域结构方面,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目标是:2015年城镇化水平已达到51%,2020年将达到58%,2030年将超过70%。安徽省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因此通过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和潜力很大。四是收入分配结构方面,居民收入占比上升,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39元,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16元,增长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与之相对应的是,全年居民消費价格同比仅上涨1.6%。
(三)活力增强
随着简政放权、国企改革、财政金融、现代市场体系等重点领域改革的扎实推进,安徽省积极落实国务院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省级行政审批项目精简30%;
省级政府权力清单出台,精简约60%;安徽省地方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出台,省级核准事项同口径减少1/3。
二、安徽经济增长的动因
(一)劳动力投入与经济增长
1.测算方法
劳动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常用就业弹性系数这一指标来衡量。就业弹性系数是就业人数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即GDP增长1个百分点带来就业增长的百分点。就业弹性系数系数越大,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就越强,能够带动就业的人数就越多,反之则越弱。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E是就业弹性系数,L是就业人数,Y是国内生产总值GDP。这种测算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但是如果进行三次产业间就业弹性的比较,由于三次产业就业弹性波动较大,这种方法就不恰当,此时通常用对数线性模型对E进行测算,方程为:
其中,β为就业弹性系数,L和Y分别为就业人数和GDP。
2.实证分析
是安徽1978-2015年就业弹性趋势图,可以看出就业弹性呈现三个阶段的特征:(1)从改革开放初期到80年代末期,就业弹性系数大多在0.2左右,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2)到了90年代初期,就业弹性显著提高,尤其是在1991年达到最高;(3)进入新世纪以来的这十几年,就业弹性均在0.1左右,而在此期间安徽的经济增长率大多在10%左右,这表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越来越低。
接下来用对数模型测算安徽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本文选取2004-2015年的数据进行计算。由于数据不平稳性会造成虚假回归,因此本文先对数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2]经检验,数据取对数后的序列不平稳,经过差分后得到平稳序列,再用OLS进行估计,回归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安徽第一产业2000-2015年就业弹性为-0.237,这说明经济增长带来的是就业减少,第一产业不具备吸纳就业的能力;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为0.329,即第二产业经济增长1%,就业人数增加0.329%;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为0.348,是三次产业中数值最大的,说明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最强。
(二)资本投入与经济增长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本形成的速度也日益加快,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显著。从供给侧来看,资本投入有利于扩大再生产,从而增加社会产品的供给。本文采用固定资产投资来近似表示资本投入量。
其中,T为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z为资本投入增量,△GDP为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量,GDP0为基期国内生产总值。我们选取安徽2000-2015年的数据代入计算,结果如图3所示。
显著下降,至2011年下降到最低点;(3)从2012年至今,安徽经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一直保持在0.2左右,呈平稳态势,这充分体现了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总体来看,自2000年以来,资本投入对安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在增加的。可以预测在未来较长时期内,资本投入仍然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安徽经济增长对资本投入的依赖会继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供给侧改革推动下,安徽需要改变过去依靠大规模资本扩张来驱动经济增长的做法,换之以优化资本内部的结构,依靠提高资本投资效率来形成有效驱动。
(三)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不仅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而且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因而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一般而言,技术进步通过两种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一是技术进步通过影响生产力三个要素,进而提高生产率來推动经济增长;二是由于技术进步形成高技术产业,其产值直接是GDP的组成部分,从而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是安徽2000-2015年的科技投入和GDP数据表,可以得出:(1)纵向比较,2000-2015年间,安徽的研发经费逐年在增加,呈递增趋势,并且在2008、2009、2011、2012年增幅较大,年名义增长率在30%以上;(2)横向比较,除个别年份外,安徽研发经费支出的年名义增长率大多高于同期GDP的名义增长率,这与国际惯例(研发经费支出的增长率应高于同期GDP增长率)一致[3],为安徽的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提供了较好的环境;(3)从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来看,虽然自2000年以来稳步上升,2015年达到了历史最高1.96,但与我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差距,我国2015年该指标为2.07。这表明安徽应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特别是对研发的投入。(4)从科技活动人员来看,2000-2015年安徽的科技活动人员数总体呈增长的趋势,个别年份存在着波动。科技活动人员是技术进步、科技创新的核心,是科技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安徽应在保持科技活动人员稳定的前提下,做好科技人员投入工作,更好地发挥他们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
三、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1)从数量上来看,安徽的劳动力人数已进入递减通道。近年来,安徽的就业人数增长率不断降低,2015年就业增长率下降到0.72%,低于当年的人口增长率。这说明当年新就业人口数量少于退休人口数量,劳动力数量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在减弱。在劳动力数量无法维持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提高劳动力质量就变得至关重要。因此,安徽要着力提升劳动力质量水平,在培育中高端劳动力的同时吸引更多人才聚集,用高质量的劳动力供给来推动经济增长。(2)资本投入在将来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其在GDP中比重会逐步降低。十三五期间,安徽应将工作重点放在优化资本内部结构、提高资本投入效率上,而不能再依靠资本大规模扩张来推动经济增长。(3)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会不断增强。安徽的经济要稳定增长,需要在要素投入上,由原来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投入向增加创新环节和要素投入转变。一方面,人力资源作为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更是需要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安徽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突出企业在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让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
参考文献:
[1]邱晓华,等.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及前景分析[J].经济研究,2006(5):4-12.
[2]肖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经济增长趋势预测[J].科学发展,2016(5):18-22.
[3]钟德华,段丽华.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与省区经济增长[J].科技管理研究,2008(6):161-162.
[4]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1978-2016[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 刘 宝)
Analysis on the Cause for Anhui Economic Growth
XU Jin-ji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Party School of CPC Anhui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Hefei 230022, China)
Abstract: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new normal, thus the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is a must so as to achieve high-spee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13th Five-Year-Plan period. According to economic growth theory, the supply of labor, capital and technology is great impetus for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nhui'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k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bor input, capital input,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Anhui's economic growth, concluding that Anhui's supply-side reform will promote its economic growth effectively.
Key Words: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s; economic growth; labor input; capital input; technological 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