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语交际需求“真”

2017-05-07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创设

很多老师说,平时从没上过专门的口语交际课,感觉教材提供的话题,很难使学生真正交际起来。也曾多次观摩口语交际课堂,目睹学生在老师创设的“空”情境中进行着“假”交际。这个问题令人深思。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倾听”“表达”“交流”,是我们重新思考口语交际真实发生的着力点。

倾听+表达≠口语交际,“交流”才是口语交际真实发生的关键。传统的“听说教学”有听有说,但“听到”和“说出”的信息都呈单向,没“交流”。“口语交际”要有“交流”补位,使“听”与“说”呈现动态的交互过程。可见,口语交际课要在“交流”上寻“真”。

一、在“真发现”中确定交际点

首先要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和目标。口语交际也在单元文本框架之内,是整组文本的一部分,也是整组文本的价值综合体现。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组口语交际“聊聊热门话题”,要求在学校里、在家庭中、在社会上寻找热门话题。话题很多,如果不激发学生的交际愿望,那么最多算是一堂思想政治课,成了说空话、套话的“假”交际。教师在选择话题时宜小不宜大、宜简不宜繁、宜真不宜虚。本组课文有《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威尼斯的小艇》《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为学生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新鲜、独特的风俗人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为学生“聊聊热门话题”做铺垫的。口语交际活动就是对学生的经验进行整理和指导,“聊聊热门话题”就从这四个文本开始,在此基础上创设、拓展,引导学生在感兴趣的话题上聊开来,培养倾听、表达、交流的能力。

其次,研读要求,发现交际点。我们要善于研读教材,在字里行间寻找口语交际活动的交流点、交际点在哪里。

如,口语交际“打电话”似乎在“表达”方面要求多,对“交流”并未提出明确要求。细读活动提示,会发现交际的训练点:没听清时,可以请对方重复。表面看,这是对学生“倾听”能力的训练,仔细推敲,如果听者没听清,直接对表达方作出反馈,并提出“我没听清,请你再说一次”时,“倾听者”与“表达者”身份互换,双方均在小小电话里锻炼了“倾听”“表达”“交流”的能力。这是此次口语交际不可忽视的训练点。

又如,“向你推荐一本书”要求学生把推荐理由、喜欢理由说清楚,似乎是“表达”多一些,如何“交流”呢?这里主要引导学生:听别人介绍的时候,可以提出问题;读过同样的书,可以补充谈谈自己的看法。交际训练点:听完后要提出问题,补充看法,要求信息的输入者也是信息的输出者。这不仅是“倾听”“表达”能力的训练,更是“交流”能力的培养。

从上面两例不难看出,编者在教材里安排了充分的交流、交际点,老师要善于在“点”上做足文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注意表达的目的与对象,从而真正交流、交际起来,而不是你说我听,我说你听。

二、在“真情境”里实现交际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这是课标的要求,更是实现交际的关键,但也是最大难处。前不久我观摩了一场口语交际教学赛课,发现“课前谈话胜过课堂设计”。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课前的情境是生活的、真实的,学生有交际的愿望,而课堂里老师创设的情境欠真实或不够生活化,无法让学生真正“入戏”。有些话题本身就有情境感,如“打电话”“小小新闻发布会”等。有的话题情境感相对弱一些,如“奇妙的动物”“向你推荐一本书”“聊聊热门话题”等。那么,创设怎样的交际情境才能让学生真正交流、交际起来呢?

首先,情境能激发需要。需要是活动的内在动力,创设情境要更多关注儿童的内在需要,从儿童的生活、现实需要出发。语言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我们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如参观、访问、调查类活动,慰问、做好事类活动,吹泡泡、做贺卡、联欢类活动,超市购物、菜场买菜体验类活动,等等,给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丰富空间。课堂教学中组织一些模拟交际活动:“旅游”活动中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风土人情、景物;模拟“商场购物”当售货员,向“顾客”推介商品;模拟“银行”“餐厅”等服务活动,当服务员等。这些活动是在学生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模拟的,能激活学生实践经验,激发学生内心需求,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其次,情境要利于双向互动。口语交际有着很强的双向互动性。交际双方的角色要不断变换,让参与交际的双方既是说话人,又是听话人,既是表达者,又是领会者。这样交际双方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及时调整、交流信息。有些话题的双向互动性非常明显,我们只要做到整体把握,就能水到渠成。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很多,如表演、小组交流、询问、即兴交谈、话题讨论等。

“学会劝阻”就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进行双向互动。教材要求学生先说一说对不正确的行为是怎样劝阻的。“说一说”就是让学生对“怎样劝阻”进行充分讨论。在学生说清楚的基础上,再分角色表演。这里的“表演”实际上就是口语交际训练,教材安排了四幅情境图。情境图提供的几种不正确行为,是生活中常见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结合实例让学生学会怎样劝阻。要注意的是,如果只关注“劝阻一方”怎样说话,就有可能失去互动性。因此,学生表演时,不但要引导“劝阻一方”会劝,还要引导“被劝阻一方”会应对,这才是真正的双向互动。

三、在“真合作”中提升交际力

“互动”需要双方甚至多方参与。口语交际训练,“合作”这一活动形式必不可少。

首先,组织“真合作”。同桌合作、小组合作、教师和学生合作……不论是“生生合作”还是“师生合作”,形式上都要进一步细化,产生多种合作方式。

如一年级下册“打电话”,引导学生了解要有礼貌、要把自己的身份和名字介绍清楚、要把事情说清楚、要把别人的话听明白后,组织学生开展“真合作”。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一个扮演打电话的人,一个扮演听电话的人,展开“打电话”模拟交际训练。还可以是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合作,随机抽取一个学生家长的手机号码,请学生给家长打电话,汇报自己学到的打电话秘诀。

第一次合作,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合作面广,合作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让学生在“邀请同学参加生日会”“向老师请病假”两个接近生活的情境中,有效巩固课堂前半段所学的交际技巧。第二次则是将家长纳进课堂,交流双方变为孩子和家长。学生能从容不迫地表达、倾听、交流,这样的合作也是对本节课的总结和升华。

其次,引导“真评价”。口语交际课上,教师有花样百出的评价,但“评价效度”却不高。主要是评价指向不明,评价要求有误差。有的老师在黑板上写:声音响亮、倾听认真。这样的口语交际评价标准,笼统得没有指导意义。下面课例,在要求、过渡语等方面都紧扣情境内容,实现了“真评价”:

谁能有礼貌地和小熊打打电话?

谁能在电话中有礼貌地介绍自己?

光有礼貌地介绍自己还不够,还要把话说清楚。

说清楚固然重要,听明白也很重要。

四通电话四个秘诀,电话你会打吗?

从一个评价要求,到两个,到三个,再到四个,显示出循序渐进的层次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打电话的方法技巧、习惯态度。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这样的“真评价”很有指导意义。

从听说教学到口语交际教学,不仅是理念的变化,更是认识上的一次提升。不论是内容的确定、评价的实施还是情境的创设,都需要打“假”求“真”。口语交际教学不是听说能力的简单相加,而应该以整体交际功能的实现为目标取向。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创设
情景交际
交际羊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两块磁的交际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