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2017-05-07伍亚琼张伟罗怀海张勇杨永钊
伍亚琼+张伟+罗怀海+张勇+杨永钊
摘要:对60%呋虫胺防治水稻稻飞虱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稻飞虱若虫孵化高峰至2~3若虫发生期进行叶面喷雾防治,药后7天药剂处理防治效果可达89.2%~95.1%,速效性较好,可在水稻稻飞虱防治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呋虫胺;稻飞虱;虫口减退率
中图分类号: S481.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8.033
呋虫胺是第3代新烟碱类中的一种杀虫剂,其作用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类似,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活性。具有高效、广谱、用量少、毒性低、药效持效期长、对作物无药害、使用安全、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等优点[1-2]。
稻飞虱是四川省水稻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发生150万亩次。四川省主要使用药剂为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的噻嗪酮、有机磷类的毒死蜱、阿维菌素类的阿维菌素、同翅目选择性取食阻滞剂的吡蚜酮以及新烟碱类的噻虫嗪等,抗药性问题慢慢凸显[3-5]。为更好了解60%呋虫胺水分散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增加新农药储备,笔者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作物及供试靶标
供试作物为水稻,供试靶标为水稻稻飞虱。
1.2供试药剂
6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20%呋虫胺可溶粒剂(日本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式)。
1.3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珙县洛亥镇俄塘村旭东种植专合社内实施,土地流转面积近1000亩,稻麦两熟,试验田块水稻品种为宜香优2115,3月20日播种,用种量1公斤/亩;4月25日移栽,机播;8月中旬收获,常年稻飞虱迁入珙县最早地之一;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4%,pH值为6.5。
1.4 试验处理
试验共4个处理。6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63克 a. i./hm2, 6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90克 a. i./hm2,6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117克 a. i./hm2,20%呋虫胺可溶粒剂90克 a. i./hm2。另设清水对照。每个处理重复4次,小区面积100平方米,随机排列。
1.5 试验方法
2016年7月15日在稻飞虱若虫孵化高峰至2~3若虫发生期施药。采用3WBD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操作压力0.15~0.4Mpa,流量1.5~2.8L/min),对水量450升/公顷。施药时天气多云,药后7天均为晴天。在药前、药后1天、3天、7天,每天晨露未干时,每小区平行跳跃法调查25点,每点调查2丛水稻的虫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 施药前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到,药后1天,6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63g a. i./hm2、6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90g a. i./hm2、6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117g a. i./hm2、20%呋虫胺可溶粒剂(日本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式)90g a. i./hm2防治水稻稻飞虱防治效果分别为26.3%、28.4%、32.4%、35.4%,四者相当。
药后3天, 6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117g a. i./hm2、20%呋虫胺可溶粒剂(日本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式)90g a. i./hm2防治水稻稻飞虱防治效果分别为79.2%、79.9%,两者防治效果相当。高于6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63g a. i./hm2、6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90g a. i./hm2防治水稻稻飞虱防治效果、76.1%、69.1%。
药后7天,6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117g a. i./hm2,20%呋虫胺可溶粒剂(日本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式)90g a. i./hm2防治水稻稻飞虱防治效果分别为95.1%、94.5%。略高于6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63g a. i./hm2、6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90g a. i./hm2,防治水稻稻飞虱防治效果分别为86.8%、89.2%。
建议6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若虫孵化高峰至2~3若虫发生期进行叶面喷雾,用量90~117g/667g a. i./hm2。
参考文献
[1]张亦冰.新内吸杀虫剂——呋虫胺[J].世界农药,2003,(05):46-47.
[2]孫明娜,董旭,王梅,肖青青,刘艳萍,孙海滨,段劲生,高同春.呋虫胺在水稻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J].农药学学报,2016,(01):86-92.
[3]马利,廖华明,封传红,王胜,蒋春先,万宣伍.2012年四川省稻飞虱大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033):337-340.
[4]顾林玲.5种防治稻飞虱药剂的发展研究[J].2014,(03):5-10.
[5]张凯,王志伟,高聪芬.稻飞虱的抗药性监测方法[J].2013,(02):542-547.
作者简介:伍亚琼,本科学历,农艺师,研究方向:植保技术推广及安全用药技术推广应用。
通讯作者:张伟,博士,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植保技术推广及安全用药技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