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构建美术区域 提升幼儿核心素养

2017-05-07蒋晨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幼儿教育核心素养

蒋晨

摘要:美术区作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幼儿提供了精细动作练习的机会,也为幼儿审美表征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更是获得“关键经验”、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场所。为了更好地发挥美术区的功能,使幼儿在美术区活动中获得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提升,我园通过巧妙构建美术区的空间、海量收集美术区材料、充分提供美术区工具等策略构建美术区域,使美术区更具开放性、便捷性、操作性、探索性、灵动性、创造性。

关键词:美术区域;核心素养;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4B-0058-04

近年来,学前教育领域很强调让幼儿通过主动学习,获得他们成长所必需的“关键经验”,提升以自主性、创造力、合作能力等为代表的七大核心素养。美术区作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幼儿提供了精细动作练习的机会,也为幼儿审美表征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更是他们获得“关键经验”,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场所。

为了更好地发挥美术区的功能,使幼儿在美术区活动中获得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提升,我园根据班级的设施结构,充分利用空间,构建了巧妙的布局,使美术区更具开放性、便捷性;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充分挖掘资源,收纳了大量的材料,使美术区更具操作性、探索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开拓思维,提供了各种操作工具,使美术区更具灵动性、创造性,从而构建了以支持性为特征,以参与、互动、导向为要素的区域环境。在如此的环境中活动,幼儿的自主性、好奇心、坚持性、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反思能力等核心素养得到相应提升。

一、巧妙构建美术区空间

1.整体布局开放便捷,让幼儿自主按需选择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幼儿教育已从着眼于表层的当前认知,逐渐转向关注于深层的长远发展,开放性的学习区域活动就是符合新理念的一种游戏形式。

根据班级的原有设施结构,我们对美术区做了整体布局的调整,根据不同的美术方法,将大区分割成小块,并将区域充分开放化,细化美工区的操作内容,如戏墨娃(水墨画)、油你真精彩(油画)、星罗棋布(布艺)、给你点颜色看看(彩绘)、情定沙缘(沙画)等,让幼儿能自主地按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经过精心布局,我们将区域的柜子设计成了不同的造型,如“十字型”“L型”“马蹄型”,或靠墙摆放的全敞开型,或依角而成的半包围型,每个小区顺势而成、巧妙连接。既开放,又相对封闭,既有一定间隔,又能自由交流。我们充分利用柜子进行分割,内置篮筐、上摆货架、侧贴图示、后加操作,发挥区域的最大价值。

活动中,每个孩子在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下,按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进行活动。他们个性化的兴趣得到满足,学习的原动力得到激发,弥补了集体教学的缺陷,使幼儿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个人的经验、特点得以体现,也使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具体落实。

2.标志规则清晰形象,帮助幼儿控制行为、形成定型

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的观点,人的行为就是“刺激——反应联结,通过刺激可以预测反应,通过反应可以预测刺激”。在幼儿园教育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可以形成不同的刺激条件,对幼儿的认知、行为具有激发性,可以有目的地塑造幼儿的某些行为习惯,如果环境创设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就可以影响或促进幼儿特定方面的发展。

因此,在美术区的设置中,我们注重各类标志和规则的融入,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例如,在美术区域适当的位置贴上相应的规则图示,事先与幼儿一起商讨确定,再由师生共同合作,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形成“我们的约定”。在这种情况下,环境就能替代教师的指导语,成为行为习惯的提示,帮助幼儿自我控制,逐渐形成动力定型,促进幼儿坚持性的素养发展。

3.作品展示彰显艺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审美,是一种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其本质就在于让幼儿懂得美、追求美、創造美,从而陶冶情操,促进知、情、意和谐发展。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带有直觉性、表象性,因此教师要正确把握方向,给予幼儿多方位、多元化的感知,让幼儿充分感受美,善于评价美,随后形成创造美的能力。

我们在美术区的设置中,为幼儿预留了充分的展示空间,桌面展示、墙面黏贴、空中悬吊,或专门成列,或变成装饰,或形成隔断,全方位巧妙地呈现幼儿的作品。幼儿的作品或独树一帜、或组合造型、或批量成势,展示摆放看似随意恰是有为,处处彰显艺术气息,不仅给幼儿提供展现自我、相互欣赏、比较评价的平台,也给幼儿美的熏陶。幼儿能自由地欣赏、观察、讨论,或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发展幼儿的反思能力。

二、海量收集美术区材料

材料是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载体,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在与材料的“对话”中获得发展的。材料是幼儿进行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的学习工具。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个被动的观察者是无法得到知识的,必须通过在分析种种活动中自行挖掘或建立知识,幼儿的主动活动与教师精心投放的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教师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拥有一双会发现、会思考的眼睛,充分挖掘身边的有效资源,收集各种各样的材料充实美工区。

1.全方位收集各类材料,激起幼儿创造的火花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与生俱来就有艺术创造的潜能,我们必需抓住这一时期,实施有效的发展策略,以发展其创造力。因而在美术区的设置中,我们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各种材料,并按照材质特性进行有序分类。(见下表)

这些材料大部分是开放性的非结构材料,幼儿可以用这些材料进行自由创作。如饮料瓶可做成小动物、小汽车,包装盒上可以彩绘雪人、树林等。各种各样的物品,让幼儿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大胆尝试、尽情发挥,通过绘画、制作来表现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初步的创造意识被萌发,创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多角度分层整理材料,引起幼儿探究的欲望

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体验感知、获得新知,不同材料能给幼儿不同的收获。所以在材料整理时,我们还给材料进行分层标记,让幼儿在取材、创作时能有目的地进行思考、探究。

例如彩绘区中,我们以材料本身的难易度为依据,将材料分为三层,第一层:各种平面纸张,标为一星;第二层:纸杯、纸盘、卷筒纸芯、纸盒等,在立体物品上彩绘难度较大,但由于易着色,且拿捏方便,故标记为两星;第三层:泡沫球、乒乓球、鹅卵石等,由于这些物品不易着色,且小不便拿捏,故标记为三星。星级越高挑战难度越大。幼儿可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操作,发现不同的现象。

除此,我们还以操作方法上的难易度为依据,对材料进行分层。例如在中班主题《冬爷爷的礼物》中,结合的手工制作雪娃娃这一区域活动,第一层材料为:两个黏贴在一起的纸碗、已经剪好的彩色纸条、小手小脚眼珠形状、胶水等材料,利用现成的材料黏贴成一个立体的雪人;第二层次为:未黏在一起的纸碗,泡沫球、冰棍棒、瓶盖、炫彩棒等,幼儿自己利用纸碗、泡沫球做身体,用冰棍棒做手,用炫彩棒添画五官等;第三层次为:开放性的材料箱,含薯片盒盖、卡纸、丝带、树枝等材料,幼儿可进行自主探究,选择不同的替代材料表现雪人的身体、手臂、帽子、围巾等。由于投放了半成品材料,有利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选择游戏。在富有不同挑战性的材料激发下,让幼儿充满探究的欲望。

3.添设引导性材料,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所谓材料的引导性是指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能引导幼儿做出“成品”,引导性是体现活动区教学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美术区的设置中,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和发展需要,仔细梳理,有针对性地制作添设引导性材料,并鼓励幼儿根据引导材料,自主学习,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如何将“原材料、半成品制成成品”。

例如:大班制作圣诞卡区域活动中,要求幼儿能做成立体镂空的造型,并进行不同的装饰。于是教师制作了相应的步骤图,一步一步的制作过程清晰地以图示的形式展现给幼儿,老师并没有集体教授,而是投放在美术区中,让幼儿自己研究、学习、制作。过程中,幼儿会碰到应该剪在开口面还是封闭面、能不能剪断纸张、怎样折叠、用什么装饰等等问题,教师都不急于介入指导,而是耐心引导幼儿研究步骤图,并大胆尝试,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作品,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幼儿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

除步骤图外,还有一些作品的效果图,也可给幼儿的操作起到引导作用。如在大班美术区“情定沙缘”沙雕活动中,幼儿要结合圣诞节主题创作麋鹿。由于对麋鹿缺乏认知经验,而且制作立体沙雕颇具难度,如果让幼儿凭空创作,将难以成功。因此,教师事先准备了一系列关于麋鹿的图片素材,投放在沙雕池边,让幼儿了解麋鹿的特征,感受麋鹿的不同姿态。在创作过程中,幼儿也可根据图片的样子制作沙雕造型。在引导材料的帮助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麋鹿诞生了!同时教师还提供了树枝、树叶、积木等辅助材料,使幼儿的作品更加丰富。

另外,在美术区材料的投放中还要把握安全性、环保性、适宜性、可操作性、可替换性等原则,既要考虑其广度,又要注意结合阶段性目标,有目的、有选择地投放,避免无目的地全盘端出,令幼儿无所适从。

三、充分提供美术区工具

工具是人类思维精华的凝聚,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在幼儿园美术区域,由于美术工具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我们在提供时做了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在传统工具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老结合,更好地辅助美术区活动的开展,从而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发展。

1.提供数量充足的专用工具,让幼儿在操作中锻炼思维

美术区活动是手部的操作活动,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能促进幼儿的手眼协调发展。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越精细,就越能开发大脑的潜能。为了保证满足幼儿的操作需求,数量充足的专用工具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遴选梳理了各类工具投入到美术区中,以满足幼儿的各项操作需求。(见下表)

各种不同的专用工具,可以满足幼儿不同的操作需求,但在操作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则需通过幼儿自己的判断来进行选择适合的工具。例如:在大型的材料上进行大面积彩绘涂色,要选择宽大的排笔或大号水粉笔、毛笔;而在小型物体上绘画精细图案,要更换小号勾线笔、毛笔等;粘合纸可以用胶水,粘合立体物需双面胶,立体物接触面小的则需透明胶,木质物体要用乳胶等,只有做出正确选择,才能使操作顺利完成。幼儿在操作中锻炼了思维,逐渐积累起经验。

2.提供新颖独特的替代工具,使幼儿在好奇中学会分析

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所以除专用工具外,我们还提供各种新颖的物品,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积极尝试用不同的物品替代专用工具,变成独特的新工具。

例如在美术彩绘区中,提供了钢丝球、锅刷、海绵、牙刷、吸管、滴管、喷壶、海洋球等,幼儿在彩绘过程中可以用这些物品直接蘸颜料进行构图、印画、借形想象等。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对这些替代工具进行观察分析,什么材质能用来构图,什么材质印画比较方便,什么东西与自己创作的形象比较符合等,在使用中如果发生颜料吸不住、印不上,或太浓厚、易流淌等,就要分析其原因所在,然后找到关键想辦法去改进。幼儿在好奇中学会了分析,不论成功与失败,他们都获得了快乐体验。

再如美术手工区“蛋壳娃娃”活动中,幼儿要将蛋壳粘合在一个罐子上做成娃娃头。他们首先选择了胶水,粘不住;接着选择双面胶,接触面太小;又试了透明胶,不美观。经过一系列失败后,两名幼儿开始讨论分析,然后结合蛋壳的特点,他们想到了用轻泥做替代工具,最终顺利完成任务。可见,幼儿在选择工具的过程中,能与同伴进行有目的的交流,在分析后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幼儿的分工合作能力也得到提升。

在投放工具时,我们也注意空间的充分合理利用,有的摆放在桌面、有的悬吊在空中,有的集中投放、有的散点配置,都十分便于幼儿的取放,使美术区真正成为孩子能全心投入的工作坊。

责任编辑:颜莹

Art Zone Construction and Childrens Core Accomplishment Promotion

JIANG Chen

(Kunshan Beishanwan Kindergarten, Kunshan 215300, China)

Abstract: Art zone, as the important part of kindergarten activity, provides children with the opportunity of practicing their delicate action as well as the condition of developing their aesthetic ability. Meanwhile, it is the important place for children to acquire key experience and promote their core accomplishments. To better perform functions of art zone so that children can develop in a well-rounded way, our kindergarten takes strategies such as delicately constructing room for art zone, extensively gathering art materials, sufficiently providing tools with features of opening, convenience, operation, exploration, flexiblity and creativity.

Key words: art zone; core accomplishment; child education

猜你喜欢

幼儿教育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