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有仰望 足有定力

2017-05-07郭志明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

郭志明

摘要: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新样式,名师工作室应该如何准确定位,如何运作以发挥最佳效益,一直是大家探索并认真研究的课题。名师工作室必须高点定位,优化常态活动,有效开展读书讲书、研学研修、会课辩课、演讲演教、整合开发、送教支教等活动,这样才能使名师工作室真正成为教育生命共同体、专业发展新平台、名师成长新基地、教学产品研究所、教育资源辐射场、儿童成长供给站、教育文化展示区。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发展定位;常态优化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4B-0022-06

一、名师工作室应该有怎样的发展定位

“名师工作室”是以某地区、某校名师(一般为“特级教师”及以上荣誉获得者冠名)为领衔人,以打造教育人才品牌为追求,以教育研讨、基地活动和网络交流为载体,联合一批有共同教育理想和追求、有相同学科专业背景和业绩的优秀教师组织起来开展创新型、建构型教育教学研究的专业发展共同体。

1.教育生命共同体。美国教育家托马斯·萨乔万尼说过:“共同体是由于自然的意愿而结合,对一套共享的理念和理想负有义务的个人的集合体。这种团结和约束的紧密性足以把每个人从一种‘我的集合体改造成为一种集体的‘我们。作为‘我们,共同体的成员们是紧密编织而成的富有意义的关系网络的一部分。”名师工作室这个团队大方向必须一致,在领衔人的旗帜下,成员服从或服务于领衔人的主张,方向一致,分工合作,利益共享。南通市中青年吴建英名师工作室就确定了这样的宗旨:“同行中共进,共享中共赢。”这样的宗旨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体现。鞠九兵名师工作室有一个阅读分享平台,每天晚上8:00到8:30之间进行微信平台共享,这就是同行共享的具体体现。

当然,这个共同体存在的前提是思想要解放,言论要自由,观念要碰撞。就是胡适所倡导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就是蔡元培在北大所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思想。没有思想的自由,就没有研究的深入。

2.教师专业发展新平台。美国学者丹尼斯·斯帕克斯把教师专业发展分为五种类型:个人引导式、观察与评估式、参与发展或改进过程式、培训式、探究式,这五种形式比较突出团队的价值。德国学者裴迪南·滕尼斯在《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指出:共同体是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是一种原始的或者天然状态的人的意志的完善的统一体,是建立在习惯制约的适应或者与思想有关的共同的记忆之上的。名师工作室这种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超越了行政,改变了传统,突破了传统的学校集体备课、师傅带徒弟等教师成长模式,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变,充分激发了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发挥区域性名师所积累的资源优势,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范式,并将呈现越来越好的发展前景。“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这里所描述的其实正是名师工作室常态呈现的一种形式。

3.名师成长新基地。工农业或者高端科技、军事项目的研发,常常喜欢用“基地”一词。一般而言,基地有三个核心要素:一是固定的机构,二是常态的工作,三是研发的产品。我们名师工作室这个基地做什么?这一点,下文要论述。出什么?出人才,出名师。英国卡迪文实验室在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个实验室就是典型的顶尖人才的孵化器。在南通,现在的特级教师很多出自各名师工作室,工作室就是要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表情,有自己的学术符号。像王笑梅名师工作室每批出一个特级教师:朱国忠、瞿德良、蒋晓飞。名师怎样才能出现?需要平时严格的训练。所以朱爱华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将它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狠抓基本功培养,每天各成员要将自己基本功训练的情况,包括普通话、粉笔字、名作背诵等,通过微信反馈给主持人。正因此,工作室中的名师成长很快。

4.教學产品研究所。名师工作室由名师领衔,名师组成,是教师中的研究者的团队,特别需要出研究成果,就教学风格、教育教学重要问题、教育教学热点难点进行开发,是一个研究大平台。美国贝尔实验室之所以举世闻名,因为它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不断创造奇迹——晶体管、激光器、太阳能电池、第一颗通讯卫星的研制成功,有声电影的问世,射电天文学的创立…… 85年间近3万项专利,11位科学家问鼎7项诺贝尔物理学奖,更有9项美国国家科学奖、8项美国国家科技奖等顶级科技奖项被收入囊中。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工作室的长盛不衰,需要自己的产品支撑。名师工作室就是要出产品。如王晓东名师工作室梳理出高中数学微研究点150个,形成150个经典案例,做成微课。这就成系列了,对高中数学教学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5.教学资源辐射场。名师工作室在一所学校,在一个区域,就必须让成果在学校、在区域资源共享,影响和带动学校和区域教师,促进学校和区域良好教育生态的形成。美国学者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育心灵》中说:“共同体是个体内部不可见的魅力的外部可见标志,是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与世界联系的交融。”这里强调与外界的联系和交融。资源辐射有这样几个载体:一是活动开放。名师工作室每次活动,都要向周边辐射,它本身也要不断地向人们传达活动和成果的信息。二是成果共享。像姜汉荣名师工作室开发的自编《油泵》校本教材,不仅自己学校教学用,宝应中专、如东中专的学生课外兴趣小组也用。张淳名师工作室参与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编写,全省学校使用,湖南学校也在用,他们还去湖南参与教材使用的培训。三是学术引领。工作室所形成的优质教育资源要引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四是建立基地学校。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的教学主张如果比较成熟,得到公认,可以建“基地学校”,一起参与研究和实验,让教学主张落地,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像祝禧的“文化语文研究所”就在有序地进行着“基地学校”的挂牌,李凤名师工作室也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落实着“基地学校”。

6.儿童成长供给站。教育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儿童的发展,儿童发展是教育的最后归宿。作为名师专业发展的新样式,名师工作室必须为儿童发展殚精竭虑。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要为孩子开发丰富多彩的学习和活动资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丰富的养料。被称为“行走在儿童阅读推广道路上的种树的男人”、第二届“全人教育奖”提名奖得主周其星,他定的目标是“我选择做阅读教师,去打造一间彩色的阅读教室,去汇集更多的老师、教室和一个个家庭。”他带着团队成员优选儿童阅读材料,又自编儿童阅读课程,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江苏陈铁梅“审美人生工作室”为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专门开发了“百幅名画”欣赏、“百尊雕塑”欣赏等学生课外读物。通州实验小学的航模、四驱车、机器人工作室,为孩子们的兴趣小组活动开发了一系列产品,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可能很多名师工作室在考虑自己的工作时会关注自身发展,而上述这些实例,为我们的名师工作室发展拓展了思路和空间。

7.教育文化展示区。不管是以学校为依托的名师工作室,还是以教科研部门为依托的名师工作室,都应努力成为学校文化或单位文化的示范区、展示区。这里应该是教师精神的高地,学术研究的阵地,教育美好的圣地,这里所有的人都应该精神卓越,气象万千。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能为学校形象增光添彩;我们所有的产品,能服务于教育水平的提高。平时呈现也好,别人参观也好,都能给人以一种纯净、和融、美好、高端,一种崭新的团队文化:向上、团结、勤奋、创新,一个团队发展的标本和样板。这样的团队,全新地演绎着教师的职业意义、教师间的合作意义、学校的存在意义、教育的发展意义。

二、名师工作室应该有怎样优异的运作形式

名师工作室要开展常态的研究活动,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自选动作,使工作室的工作扎实而富于成效,有序而高品位。

1.读书与讲书。主持人和团队成员共同读书,读有影响的教育家的专著或其他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读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读能拓展视野、提升素养的书,是名师工作室最主要的工作。读什么书?一是根基性阅读。朱光潜在《读书是一种训练》中认为:“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誤了。学哲学的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一种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的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厡富》。”二是主题性阅读。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主题性阅读。很多人一直从事教育,却是凭经验在做,所以经常做一些反教育的事。到底应怎样理解教育,就可读《论语》《学记》《陶行知文集》《给教师的建议》《民主主义与教学》、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等等。三是研究写作性阅读。写一篇论文或一本书,围绕写作内容,认真阅读相关著作。如写《有效教学操作论》,可以读读美国鲍里奇的《有效教学方法》、余文森的《有效教学十讲》、赵国忠的《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美国布罗菲的《透视课堂》、华东师范大学周彬的《叩问课堂》等等。四是提高性阅读。要多读边缘学科的书,心理学、社会学、逻辑学、哲学、美学等,像皮连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学》、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吴康宁的《教育社会学》等等。要尽可能读读国外的书籍。苇岸在其散文集《大地上的事情》一书的序言中指出:“在中国文学里,人们可以看到一切:聪明、智慧、美景、意境、技艺、个人恩怨、明哲保身等等,唯独不见一个作家应有的与万物荣辱与共的灵魂。”所以他只读外国书,这或许能给我们读书者某种提醒。

读书以后要讲书,为什么?好多人读了书却记不住,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联系不起来,那就要讲。把读的内容讲出来,就能加深记忆,就能把现在读的与曾经读过的联系起来,就能把读的内容与自己的想法勾连起来。一个人讲似乎没这个氛围,工作室则为讲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讲是为了把阅读的东西融化到自己的血液中。讲什么,怎么讲?就要设计相关活动,如读书笔记漂流、书本内容复述、名著名句展示、读书互动报告等等。还可以进行深入一些的同书异悟、精彩再现、读书争鸣、此书彼书之类的活动。经过这样一些努力,我们阅读的效果就会显著起来。

2.研学与研修。工作室的成员一旦进入团队,就要努力形成一种生活方式,就是“研学”,研究性学习。研学,一为厚根基,二为专业发展。比如蔡宏圣名师工作室搞“数学史研究”,本地资源有限,就到许多大学图书馆去找相关资料,经常参加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举办的数学史研究活动。

工作室每年每学期都要集中一段时间开展主题研修活动,这种活动,一是主题鲜明。先后就名师阅读、课堂风格、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教学主张提炼、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等专题开展研修。二是走近大师。聘请“大师”讲学,主要采用“高校再读”与“大家讲坛”的形式,组织工作室主持人及有关成员专程赴有关高校接受著名教授和专家的面授,听教授、博导授课,同时不定期地邀请教育专家、知名教授及著名特级教师为工作室上示范课和讲学。让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和成员与“大家”接触,就是想促使他们站到一定的高度去发展自己。三是参加高级研修。根据名师的不同类型,分别选派相关人员参加各种类型的高级研修,促使他们成长。如长三角优秀校长高级研修、国培学科工作坊坊主高级研修等等。四是选派出国进修。按照省里的出国培训安排,分期分批让每一个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都能在周期内到加拿大、英国、新加坡等国参加培训,亲身经历异域教育,形成教育的“接轨”思维。异域交流回来后要进行专场汇报活动,让更多的人分享学习的体验。

3.话题与课题。优秀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相互间的切磋和研讨。工作室要经常组织话题沙龙活动,在研讨中交流、碰撞、升华。可以研讨的话题很多,比如:“教育细节与教育理念”“‘?与教学”“教育:超越知识的智慧”“享受教育”“课堂教学:师生生命的交响曲”“解读‘名师,感悟成功”“可持续发展:中小学教师的自我超越”“和谐:课堂教学的生命化追求”“我心目中的课堂教学关键词”“我心中的一个教育隐喻”“我说‘学生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改革与数课”等等。话题研讨,意义在倾听,在吸纳,在思辨,走向开阔,走向深刻,走向科学,走向建树。

工作室要有自己的课题,个人也要有个人的教育教学研究专题,这样才能在岗持久深入地研究,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科研特色,获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名师工作室申报的课题与一般教师的课题不同,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尤其是结合自己的教学主张设计并开展研究。领衔人美术教师陈铁梅的课题就是“审美人生教育”,这是她的教学主张,也是她的主攻方向。课题定好以后,要围绕课题做项目。陈铁梅就先后进行了走向卓越、走进专家、我型我秀等系列项目开发,美术微课百例、基于互联网+的课程博物馆等项目的打造。姜汉荣名师工作室以自己的教学主张为课题,开展了“‘双场合一范式研究”,围绕课题先后在本校骨干专业开发课程,涉及到数控、机电、家纺等领域。吴建英名师工作室的课题是“阅读文化课程构建”,项目有“给孩子们上的阅读课”“中国风母语美微课程群项目”等等。课题的成果往往显示了工作室的研究里程。

4.会课与辩课。名师的根基始终应该在课堂,会课活动是名师培养最重要的活动,每学期都要组织一至两次集体会课活动,养就个性养风格。会课的形式有主持人与团队成员的小组会课,工作室之间的大型会课,按中学和小学幼儿园学科组的分组会课,邀请著名特级教师或优秀教师共同参与的会课等等。每次会课都要有研究的主题,并组织相关的说课和评课活动,评课专家由相关导师担任,也可特聘一些学科专家。会课可以进行全程录像,会课后,执教者要整理出课堂实录,请导师对其教学流程进行点评。每年工作室编成专辑《中青年名师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在一定范围内交流,比较成熟的则推荐到报刊发表。比如丁卫军老师执教《皇帝的新装》《春》,李凤老师执教《观刈麦》《松鼠》等的课堂实录和点评,分别发表在《基础教育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刊物上。

辩课是在说课、评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就是教师在备课、上课或者说课的基础上,就某一主题或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方面,提出问题,展开辩论,以加深懂得,真正促进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共同提高。从古时佛学界的辩经,到现在的大学生辩论,我们教师也完全可以辩课,大家在辩论中升华看点,诞生创意。原则是“同在共行”。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懂得对方;共行,就是把上课老师的問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辩课时可以采用这样的话语结构:假如你(我)来教…… 这既要求参与者尊重彼此的处境与条件,又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设计。

5.演讲与演教。演讲是西方教育重要的内容和形式,它能全面培养人的各方面素质,尤其是增强自信激动力。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认为:“教师应当是德才兼备的人……既教学生怎样演讲,又教学生怎样做人。”西南联大时,闻一多教学就是在演讲,鼓动了一颗颗年轻人的心。工作室要经常开展演讲活动,可以分别以“学习陶行知,走‘名师之路”“教育:我心中的理念与追求”“我读书、我成长”等为主题开展专题演讲活动。平时开展各项交流活动,比如读书交流、成长回报、话题研讨发言等等,也可以演讲的形式进行。

现在有一种教研形式叫“模拟上课”,其实是一种演教。课备好了,先模拟着上一下。这样,哪些环节比较顺畅,哪些环节比较疙瘩,心中就有数了,就可以在教学之前把它修改和调整好。名师工作室的活动,可以多开展这种“模拟上课”的演课活动,并将其推广到教学的其他环节。比如布置作业和考试考查,我们可以预估学生的作业状态和考试考查状态,调整并优化作业布置和考试考查。再如兴趣小组活动,我们设计好了,可以先演示一下,看这种设计能否达到预设的效果,从而让教学设计最优化,提高教学的实际水平。

6.整合与开发。工作室需要开展课程的整合和开发活动。特级教师赵谦翔教学《赤壁赋》,确定了“感悟苏东坡”的主题,整合教材及课外资料实施教学,将苏东坡的《赤壁赋》《定风波》《浣溪沙》《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东坡突围》等诗词赋整合在一起,还有余秋雨、周国平研究苏轼的文章,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写出自己心中的苏东坡。于是,学生写出了《一位诗哲》《漂泊者的歌谣》《缚不住的苏东坡》《清江明月自有意——浅谈江月意象在“前赤壁赋”中的作用》等等。现代教育倡导教师开展创造性劳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主张“学材再建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是刻板地按照教材的顺序实施教学,而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重新排序,更主张跨科整合,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这方面,名师工作室应该有更多的投入。

各工作室成员可以结合自己的学科,开发属于自己的“教师课程”。比如数学老师开发“数学史课程”,语文老师开发阅读课程,英语老师开发外国文化课程,历史老师开发中外历史发展比较课程,音乐老师开发音乐欣赏课程,美术老师开发“名作欣赏”课程等等。在开发的过程中,要寻找大量的资料,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开发“教师课程”为什么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是能让自己的特长更突出。比如《古诗欣赏路径》,让老师对古诗词的研究更深入,更有独特之见。二是促使自己读更多的书,看更多的文章,一直走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李旭东名师工作室注重学生阅读课程的开发,进而关注教师的阅读,这种课程开发的路径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7.交流与访谈。工作室要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或者是利用例会交流,或者是围绕专门的主题交流,互相借鉴,互相促进,解决困惑,校正航向。可以针对工作室成员可能会碰到的一些问题开展专题交流活动,如“做课题有什么难度”“论文写作的困难与突破”等等。这种交流,大家谈切身体验,议操作方案,容易产生好的效果。

个别访谈是导师与主持人、主持人与团队成员面对面的对话。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间的对话更能够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巧的。”个别访谈针对个体,是一对一的评价和会诊;针对过程,是即时性的点评和指点。它集专家智慧,较好地解决了培养对象的个性发展问题,对名师个体而言,是最实用、最受用的培养方式之一。个别访谈有两个主要路径:一是可以“现场约谈”。主持人首先汇报,结对导师进行点评,其他导师进行补充。或者成员先汇报,然后主持人点评。个别访谈具有仪式感,类似于行政工作上的“集体约谈”,导师们直面问题,不留情面,让人面面相觑,产生比较强烈的震撼。二是“日常交谈”。导师与主持人、主持人与成员经常开展交谈,涉及学科探讨、课堂评价、写作交流等等,这对主持人、对成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8.送教与支教。组织名师工作室成员到相关学校甚至跨区域交流,是一种信息的交换、能量的聚集和扩增,也是名师工作室组织开展学习的重要方式。我们可以和外县(市)进行交流、学习活动,共同执教,一起沙龙,对双方的影响和促进都很大。

名师工作室要发挥其辐射影响作用,带动面上更多的老师一起成长。支教帮扶的形式一是支教到乡镇。每一次支教不仅是一次展示,更是一种磨砺,一种挑战。有位名师到农村学校执教鲁迅的散文诗《雪》,没有多媒体的辅助,展示了“硬功”。有位老师执教季羡林先生的《幽静悲剧》,明确要求长文短教,这都是一种磨砺。二是城乡教师手拉手。选择几所乡镇学校的弱势学科,几位农村教师执教,工作室成员逐一点评,并放样上课,然后大家坐下来研讨。三是工作室成员联系蹲点学校。排出相对薄弱学校,分配给工作室相关成员,定期去听课、调研,协助学校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办学实效。四是外出支教。南通的名师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多次赴陕西咸阳、甘肃白银、新疆克拉玛依和伊犁进行短期支教,在当地引起轰动效应。

9.寫作与博客。著名学者肖川说过:“造就教师的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优秀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读书、实践,同时离不开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罗素在《教师的作用》中指出:“真正具有教师气质的人更希望在自己的著作中长存,而非依赖自己的躯体。精神上的独立感对于教师履行职业至关重要,因为他的职能在于传授知识、培植理性,以形成公众舆论。”名师工作室成员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有明确的写作要求,每人都要完成一定数量的文字作品。为了给工作室有更多的发表机会,可以自办刊物,也可创造机会联系发表,与《人民教育》《江苏教育研究》等建立合作关系。也可与出版社联系,出“名师系列丛书”,让工作室主持人出专著。

现在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我们必须娴熟于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不断适应现代教学要求,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潮头,融入数据大环境。名师工作室建设绝不能居于狭隘,大数据时代一定要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自己,又把自己置于大数据之中,不断锻造,不断淬炼。要建好博客,建好网站,有自己的微信群,在交流中丰满自己、提升自己。

责任编辑:宣丽华

Developmental Orientation and Normal Optimization of Famous Teacher Working Office

GUO Zhi-ming

(Nantong Tutorship Group of Famous Teacher Training, Nantong 226000, China)

Abstract: As the new pattern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ow famous teacher working office should be accurately positioned and how it can realize its maximum efficiency have long been explored and studied by people concerned. It must be positioned at a high level and optimize its normal activity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such activities as reading and explaining, learning and training, discussing and debating, demonstrating and lecturing, integration and exploitation, and supporting others in teaching, so that it can truly become educational life communit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latform, growth base,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eaching products, resource radiation field, childrens growth supplying station, and display zone of educational culture.

Key words: famous teacher working office; developmental orientation; normal optimization

猜你喜欢

名师工作室
带一支团队 抓一批项目 出一批成果
关于中职学校组建“名师工作室”的一点思考
名师工作室环境下,发展英语教师共同体科研能力的策略探讨
创建名师工作室 探索培训企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名师工作室”教师研修动力机制探微
青岛“名师工作室”聚焦讲堂注重社会效应
以工作室为载体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基于地理“名师工作室”主体功能和作用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