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7-05-06闹拉吉

大陆桥视野·下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学过程思维能力培养

闹拉吉

【摘 要】目前,学校的课程要求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为看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能学好语文的基础知识,还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为其他各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段,这就要求小学的语文老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主要从思维能力的培养所包含的内容入手,介绍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以及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有效培养思维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包含的内容

(一)激发思维能力的积极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积极性,如果懒于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那就更不会有思维能力提升的可能。要想提高思维能力首先就是要激发思维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只有学生感兴趣了,求知欲上升了,才会主动去思考问题,这种强烈的兴趣和获得知识的积极性,也为他们思维的发展提供好的基础。

(二)培养思维能力的想象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想象力,给学生提供充分想象的空间,不要一味的用常规答案遏制学生对问题答案的想象力。想象力丰富代表学生善于动脑,善于思考,那也是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表现,许多科学家例如瓦特不就是看到水开了冲击壶盖从而展开的联想,发明了蒸汽机,所以对思维能力培养就要加强对想象力的训练。

(三)注重思维能力的批判和探索

对思维能力的批判和探索,这就需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自己剖析自己发现的问题,或者通过教师所设计的有针对性的反思问题,使学生能进一步的思考,一步一步的推理出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教师应尽可能的少讲,用启发去引导他们不断发现问题,这种独立发现知识和掌握知识的关键就在于学会运用这种获得知识的方法。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关键一点就在于培养思维的探索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教师观念有待转变

在少数民族地区,一些学校的教师还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只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认为小学语文的学习就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能够认字写字就可以,缺乏对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忽视了新课改要求的以学生为本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提供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也要改变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运用当地语言学习语文的习惯。

(二)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师资水平低下,在少数民族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这些在学校任教的教师大多起点较低,又是本地区土生土长的人,讲课不使用普通话或者说普通话不是那么规范,而且主攻专业也并非是语文教育,见识少,经验也会少,没有较强的知识积累,没有给学生提供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知识的能力,也常常会有其他学科教师代课的现象,这些表现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不符合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

(三)教学设备有待完善

教学设备不完善是目前许多学校都面临的突出问题,更不用说在少数民族地区,有些学校教学设备只是黑板、粉笔、教材,没有任何輔助教学的教学设备,也没有辅助上课所需要的教学工具,而对于学生来说,可能除了教材,学校没有提供任何拓展学生知识的书籍和材料。

三、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地区不发达,为了摆脱这种不发达就必须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而重视教育事业的第一步就是重视对语文的教育。小学语文不仅教会学生基本的汉字,也教会人们语言的发音,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现在的小学生都是用自己死记硬背来的知识写作,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缺乏独立的思考,生搬硬套,这就体现出小学语文的教学是何等的重要,小学语文是基础,如果基础没有学好,又怎么去学习别的知识,如果没有将小学语文知识活学活用到现实中,那一切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学到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那才是最重要的。

四、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硬件设备

就目前的学校现状来说,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发挥他们的长处,调动教师参与学习研究的积极性,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要不断引进优秀的教师到学校任教,不断加大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语文教师对教材的熟练程度,不断提高教师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除了要整合教师资源,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有些地区存在经济落后,地方偏远等问题,许多现代技术尚未普及到,这就需要不断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

(二)加强引导,锻炼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独立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经之路就是学生能够独立的去想问题。只有学生愿意独立去思考,才能不断发现问题,从而进行对问题的探索,而小学的学生又正处在爱玩、爱动的阶段,这时语文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孩子们的性格特征,让学生们去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在思考之后要善于启发,从语文教材的内容出发,指导学生能够运用课本中的知识点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好方法。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通过锻炼学生对教材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能够有效判断和归纳教材的重难点,从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也是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多种方式教学,善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该明白学生是主体,应该摒弃这种老师只在讲台上面教,学生只在讲台下听的传统观念,要善于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舞台。也要摒弃因为在自己的民族或地区就使用方言授课的思想。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教师要建立新的观念,在认识到小学语文重要性的前提下,首先要注意自己教学语言的使用,尤其是在少数民族,更应该注重语言的使用,可以将本民族特有的传统和教材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发特有的课程资源,不断发掘教材中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毕竟兴趣是学生开始独立思考的第一步。另外,在语文的课堂上不能一味的只用口语讲解,在教学设备完善的情况下,也要借助一定的多媒体,这样的讲解会更加生动形象,也更有利于展现出所学内容的结构等,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帮助。

五、结束语

通过本文以上的论述,影响小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尤其是在对学生思维开发和培养最关键的小学阶段,更应该采取有效途径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郑杰.基于目标整合的小学语文阅读研究[J].科学教育,2008(02).

[2] 王建民.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J].成功(教育),2011(09).

[3] 罗俊.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03).

猜你喜欢

教学过程思维能力培养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