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轨道交通工程质量通病及质量探究

2017-05-06郝利东

大陆桥视野·下 2017年3期
关键词:通病工程质量轨道交通

郝利东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施工质量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特别是轨道交通工程。轨道交通项目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轨道交通的顺利进行,因此需要对施工质量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本文针对轨道交通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通病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策略,希望对于同行们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质量;通病

1.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管理逐渐成为了目前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施工工程的后期使用情况,因此针对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通病,需要进行及时的预防,这样才可以确保施工的顺利开展以及后期质量的保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交通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因此在对轨道交通工程进行施工时,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及时对施工过程中的通病进行处理,从而确保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2轨道交通工程内容

2.1普通整体道床施工

2.1.1轨排组装。

扣件轨排组装时一般为先在铁凳子上摆放钢轨,钢轨上拉弹条安装铁垫板,最后安装灰枕时利用电动扳手直接拧紧螺栓,导致部分灰枕尼龙套管失效。针对上述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下列的预防措施:

①轨排组装时降低铁凳子高度,使轨枕的起吊高度减少。

②严禁使用电动扳手通过螺栓挂起轨枕。

③扣件组装完安装轨枕时先使铁垫板长圆孔与轨枕圆孔对位准确,保证轨枕圆孔中心位于铁垫板长圆孔中心,手动旋紧螺栓,最后利用电动扳手拧紧螺栓。

④重点检查轨排组装质量,每节轨排吊装之前进行由技术人员参加进行交接检查,如发现不合格项立即整改。

2.1.2支立模板。

模板支立不垂直,板缝连接不密实,造成道床边不直,漏浆。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预防措施:

①模板选取时,应注意材质硬度,以防成型后扭曲变形,模板支立前应清理干净基底并润湿,且所有模板应先均匀涂抹脱模剂,铺设应牢固、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应分清模板类型,正确安装。

②模板支立完成后,要对模板底部缝隙采用砂浆进行封堵。

③支立模板时,应严格按墨线位置支立,模板斜支撑应支立牢固,位置偏差不大于±3mm。模板工作面应保证垂直,不垂直度不大于±2mm,表面不平整度不大于±3mm(1m),高程误差不大于0、-5mm。

④浇筑结束混凝土初凝前,对轨道几何尺寸、道床尺寸进行检查,发现轨道变化和跑模立即进行处理。

⑤混凝土浇筑前由作业队对模板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由质检员检查,检查合格后进行联合隐检,联合隐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合格后方进行混凝土浇筑。

2.1.3道床(排流端子)不合格。

隧道内整体道床每12m设置一处道床伸缩缝,道床伸缩缝两侧预留排流端子高低不等、前后不齐。因此,需要采取以下的预防措施:

①排流端子安装技术要求由技术人员按照技术要求进行单独技术交底。

②排流端子安装时排流端子应使用卡具进行固定,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移位。(卡具由机械设备人员进行设计)

③严格执行交接检制度,联合隐检时此项列为重点检查项目。

2.1.4轨道几何尺寸。

水平、轨距、高低、方向、轨底坡超限。对此,需要采取以下的预防措施:

①组装扣件时清理扣件和钢轨上的杂物。

②调整顺序为先调水平、后调轨距,先调基标部位、后调基标之间,先粗后精,反复调整。

③正确安装钢轨支承架,钢轨支承架与轨道垂直安装,架轨时支承架应安装稳固,螺杆拧紧。

④扣件按照设计扭矩拧紧,轨道精调之前检查扣件各部件是否安裝齐全,扣件是否达到设计扭矩。

⑤调整到位的轨道应加强防护,严禁承重、承受外力过大,受到撞击或调整好24小时以后,应重新检查轨道几何尺寸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

⑥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轨道的扰动,边浇筑边检查轨道几何尺寸,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⑦道尺、方尺的使用人员应经常对其检查校正,计量员定期检查计量器具的精度,不合格时及时校正。使用弦线时应拉直、拉紧。

⑧对施工中使用的钢轨支承架进行进场验收,不合格的按废品处理,支承架的几何尺寸、轨底坡精度定期进行检查,不合格的应进行校正或按废品处理。

⑨每次精调轨道时应伸入成形轨道5m以上,每次浇筑混凝土时调整好的轨道应预留5m以上,作为与下次施工的顺接段。

2.1.5道床伸缩缝设置。

道床伸缩缝设置不顺直,歪斜,没有全断面贯通;道床伸缩缝与结构沉降缝不重合。针对上述现象,我们需要采取以下的预防控制措施:加强固定伸缩缝的方式(如加可抽取的加固钢板)来控制道床伸缩缝的平直度,现场伸缩缝贯通,与结构沉降缝严格位置对应。

2.2钢弹簧浮置板施工

2.2.1轨道几何尺寸。

对于水平、轨距、高低、方向、轨底坡超限的现象,可以使其与普通道床及一般减振道床相同。

2.2.2道床(排流端子)不合格。

隧道内钢弹簧浮置板道床伸缩缝两侧预留排流端子高低不等、前后不齐。因此需要与普通道床及一般减振道床相同。

2.2.3隔振器与浮置板基底不密贴。

浮置板在顶升完成后才能到达减振效果,由于基底底面坑洼不平使隔振器倾斜、底部与基底面补贴,在顶升时受力不均匀,影响浮置板顶升。因此需要采取以下的预防措施:

①精确定位隔振器位置,复测其设计高程和基底的平整性。

②发现高程不合格时应及时处理(在凿毛的情况下采用高强砂浆进行找平),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③混凝土浇筑前对隔振器底部和基底面有无空隙以及隔振器是否摇晃进行检查(用8号铁丝折成弯钩逐个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2.2.4浮置板基底混凝土浇注控制不到位。

在混凝土浇注完成后,浮置板基底高程与设计高程不相符和不平整,影响后续施工。对此需要采取以下的预防措施:

①在浇筑前技术员要进行技术交底和现场控制线的交底。

②基底面高程和隔振器位置高程的核算。

③在浇注混凝土时控制收灰面的依据是弹在盾构壁上的墨线,钢筋头不能作为依据。

④现场点位标识清楚,防止找错。

⑤最后收面时应注意混凝土面是否到达设计面。

⑥在收面时还应注意横向位置的平顺性。

⑦现场收面时要有专人负责基底面的平整性。

2.3整体道床道岔施工

道岔转辙器滑床板不平整,造成转辙器工作时滑动阻力大,扳动不灵活,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间隙超标。转辙器基坑设备拉杆槽偏差较大和跑模情况,转辙器基坑积水。针对上述的情况,需要采取以下的预防控制措施:道岔拼铺好起道精调时,严格加强对转辙器滑床板的水平控制,混凝土浇注前做好对滑床板处的轨枕支撑加固,浇注时做到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转辙器基坑及设备拉杆槽采用钢模板施工,设备拉槽精确定位,处理好转辙器基坑与道床排水沟的关系,防止排水沟流水流入转辙器基坑。

2.4橡胶隔震垫道床施工

基底混凝土平整度差、橡膠垫铺贴不平整、边角不直,翘起、空鼓、皱折、钢筋焊接灼烧减震垫。因此需要加强基底测量精度、加强对厂家施工的盯控以及浇筑混凝土时做好橡胶垫和洞壁的密贴。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很容易出现的上述几种通病,所以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详细和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从而确保轨道交通工程可以顺利的完成施工。

参考文献:

[1]周顺超,郭华华,余志法.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01:14-15.

[2]李巧玫,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36:188.

猜你喜欢

通病工程质量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建筑给排水施工如何预防一些常见通病
建筑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与治理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盖世神功是青春期美丽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