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研究生开展专业志愿服务的意义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7-05-06赵扬
赵扬
摘要:体育专业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能够响应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并且能够提升体育研究生自身综合素质;本文提出从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建立专业志愿服务基地打造专业服务品牌、提高管理水平三个方面来促进体育专业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专业志愿服务;意义;可持续发展
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体育专业研究生开展基于自身专业的志愿服务对研究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建立健全研究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才能保证将研究生志愿服务活动可持续发展。
一、体育专业研究生开展专业志愿服务的意义
1.专业志愿服务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在《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要拓展青少年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高校研究生是继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使命的重要人力资源和智力储备,要让他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这个过程中要改进方法,调整传统“说教”模式,利用社会实践这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对体育专业研究生进行涵养教育。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深受青年学子喜爱、逐渐成为高校社会实践主流,特别是志愿服务蕴含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高度的内在一致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志愿服务使研究生在“做中学、做中思”,体现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对良心尽责、对他人尽责,对社会国家尽责,就是对自己尽责,志愿服务使研究生在奉献爱心的过程中净化心灵、提升境界、树立科学的“三观”。
在志愿服务的内容设计上要贴近实际,要充分考虑到研究生的智力水平和多年专业积累,一些层次低内容简单肤浅的志愿服务无法真正使研究生有自身价值的实现感。志愿服务的内容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考虑被服务对象的需求,也应当关注服务者内在渴望,对于研究生阶段的同学应开展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志愿服务。让研究生在助人奉献中进步,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示范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
2.体育专业志愿服务是促进全民健身开展的有益补充
北京奥运会彰显了我国在竞技体育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我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体育大国,但距离体育强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大众体育、全民健身方面。国务院2011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设计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加强全国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奠定建设体育强国基础。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全民健身做为国家层面政策被进一步推动实施。当前,据中国社会指导员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至2014年8月,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142万名,如此少量的社会指导员已无法承载和满足全民健身的需求,而要解决这一问题,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引入多方力量,合力解决问题。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工作方案》中指出:要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形成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为主体、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技工作者和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组成的全民健身志愿者服务队伍。
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就是这样一支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不仅具有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同时经过本科的积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对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又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认识,对实践更具有指导意义。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基于自身所学开展专业志愿服务,能够用专业知识指导大众体育服务全民健身,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健身需求,也弥补了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不足,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体育强国贡献自身的力量。
3.体育专业志愿服务能提高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为进入社会夯实基础
“十三五”期间,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将高达700万人,就业压力巨大,由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用人单位更加注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而这两者的塑造与提升有赖于研究生在实践中将书本知识深度地理解、消化、吸收后应用到实践中去,内化为实践技能,进而转化为专业核心能力。专业志愿服务,以专业实践为立足点,满足了服务者——体育专业研究生渴望通过专业实践获得专业核心能力和实践能力增长的意愿,进而满足其成才的需要,同时,专业志愿服务也让被服务者获得高质量和专业化的服务。
志愿服务本身是一种情景教育,体育专业志愿服务更是一种基于专业背景下的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真正体会了自身掌握知识技能以及实际应用时的优势与不足,激发研究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意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端正学习态度,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实践,使学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另一方面,在专业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了解专业趋势、社会需求与行业交叉热点等情况,使研究生对这些问题有综合的分析与认识,调整今后的学习方向、学习重点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专业志愿服务不仅给研究生一个充分融人专业、锻炼技能的舞台,更能通过多个岗位多种情况加强对研究生的历练,有效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专业志愿服务均已团队组织形式开展,是对团体协作与他人合作实现团体目标的能力进行锻炼,让研究生在团队服务中理解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重要意义,并提高沟通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增强职业自信心,提升基本心理素质。
二、增强专业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有效机制。推动体育专业研究生开展专业志愿服务
1.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
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包括4个方面,分别是通识培训,专业培训,实地培训和岗位培训。通过通识培训端正志愿服务动机提高服务意识,更好地理解志愿服务精神,提升服务能力树立良好的志愿服务形象;专业培训是培训的重点内容,对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培训以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的温习与提高为主,并加人保健养生、意外突发情况应急处理等相关知识,确保研究生在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对相关情况能妥善处理;实地培训,指根据现场情况以场地功能内部设施、组织结构等在场地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以确保专业志愿服务的顺利实施;岗位培训根据专业志愿服务的内容划分为多个具体环节和岗位,结合岗位任务服务流程等内容精准培训确保专业志愿服务开展的有效性。
2.建立专业志愿服务基地,打造专业服务品牌
专业志愿服务不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稳定的志愿服务基地。今天去这里明天去那里,无计划性,活动随意分散。建立实践基地要立足专业,一定要发挥专业所长,依托广大民众对体育的需求,加强与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民间团体的合作以此建立专业志愿服务基地,搭建研究生实践平台,树立服务品牌,利用网络、微信公众账号等平台展示已经开展的专业志愿服务,扩大自身影响力。要注重培养研究生品牌意识,认真筹备,全身心投入,踏实做好每次专业志愿服务,积累口碑,在内在建设和外在宣传上下功夫,培养富有生命力和社会影响活力的專业志愿服务组织。良好的品牌和口碑,也利于培育团队的凝聚力、荣誉感和向心力,使志愿服务队伍稳定并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生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中,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
3.提高管理水平,引入激励机制,做好保障工作
2015年教育部印发《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提高志愿服务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专业志愿服务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组织和实施的全过程要精心策划。每一项专业志愿服务,从学院组织开展到鼓励研究生自发开展,尊重研究生的兴趣点,每次专业志愿服务要有针对性不能泛泛而为,要充分听取研究生的想法和建议,不要让研究生成为被动参与者,要让研究生成为主动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要让研究生有存在感、参与感和获得感。在活动计划中,将专业知识技能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结合巧妙地融入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充分弘扬“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研究生真正乐于参与,增长才干。完善专业志愿者登记注册制度,特别是对专业志愿者本身专长、特长、兴趣和志向的了解及动态管理,使每个专业志愿服务参与者能够才尽其用。探索专业志愿服务与课程相结合,将志愿服务作为实践课程,成为培养研究生的第二课堂,以志愿服务促学、促练、促成才。
在管理中要统筹协调,将资源充分有效地整合,避免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做好常规管理的同时还要建立激励机制,激励也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管理原理”,它激发人的动机,驱动人朝向期望的目标努力,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更好地推动专业志愿服务的开展。要给与志愿者充分的尊重和认可,厚植以志愿精神为重心的文化氛围,提升团队凝聚力,提倡互帮互助,互相鼓励,使志愿者不仅在工作上团结协作,更可以在情感上相互扶持,使整个团队更有凝聚力和认同感,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树立榜样,发挥榜样正能量的激励作用,要加大对榜样及优秀专业志愿服务实际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受到良好的影响,激发他们持续专注专业志愿服务。此外,还要将专业志愿服务纳入到研究生评奖评优体系中,让研究生的优异表现变成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积累,增强研究生的自信心和个人需要的成就感。
强化志愿服务的保障工作。让研究生参加志愿服务没有后顾之忧,既能保护志愿者权益,又需要防范危险的出现,由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要对每一次活动开展风险评估,有效防范危险的发生。综合多方面力量对专业志愿活动资金给予支持,为研究生出行、就餐、购买保险提供必要资金保障,努力为志愿者创造安全的工作和服务环境,帮助其更好地开展专业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