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田文艺思想研究
2017-05-06姚丽娟
姚丽娟
摘 要:李广田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在我国文坛享有盛誉,他的文艺思想是我国文坛的一笔财富,对于我国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李广田的文艺思想生成背景出发,对他的文艺思想的基本内容进行概述,并对他的思想进行评价,分析其中的贡献和不足,并从人文与科学并存的现代性、影响深远的现代文化、审美性与功利性的平衡和文艺大众化的理性践行四个方面对他的文艺思想启示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李广田 文艺思想 研究
李广田,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曾经和北大的学友卞之琳、何其芳等合出诗集《汉园集》,名噪一时。李广田曾经在云南大学担任校长,在党内的反“右倾”斗争中,曾一度被划分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1968年被迫害致死。他是我国最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他的文艺思想是我国文坛上的一笔财富。
一、李广田的文艺思想生成背景
在20世纪的初期,我国文坛曾经有一场声势十分浩大的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对旧文化进行了抵制,开始引进西方的先进文化,从而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文化产生了较为激烈的碰撞。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文化会面临着一个双重的选择。到了20世纪30年代,社会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国共两党的对峙使得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地激化,我国知识分子在这样的背景下受到了影响,外部的环境难以容下“一张书桌”。在这样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文坛开始发生了变化,对说教比较注重,带有功利性目的的左翼文学开始涌现出来。每一个时期有新事物的诞生,也会有与它相反的事物存在并且发展,文学亦如此。在左翼文学诞生和发展的背景下,对文学的独立性和自由进行追求并且远离政治的“京派”文学和“海派”文学开始诞生。李广田是“京派”文学的代表人物,是第三代作家。
京派作家大多数都是在农村长大的,因此,他们的作品一般都是以农村作为最主要的体裁,提倡“人的文学”。李广田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文坛展露头机,进行诗歌的创作,但是他的名气还是通过散文打造出来的。在抗战开始之后,他便投身到教育事业当中。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周作人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他是“京派”作家代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它的作品风格平淡但是不失清远和淡雅,因此备受人们的喜欢,从而对20世纪20-30年代的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受到影响的青年作家当中,李广田就是其中一个。李广田认为周作人的作对戏剧化的情节进行淡化,但是却能让人体会到平淡并且朴实的人生。因此,在周作人的影響下,李广田前期的散文淳朴风格是比较突出的,乡土的气息也比较浓重,体现了对自由的追求。
1929年,李广田考上了北京大学的外语系,从此他开始阅读莎士比亚、狄更斯等外国作家的一些著名作品,并且还对部分篇目进行了翻译。在这期间,他开始把写作的重心从诗歌转移到散文当中。马尔廷的散文整体风格比较平和和安静,对于情节没有过度的戏剧性渲染,语言朴实平淡,因此受到了李广田的喜爱。也正是在马尔廷的影响下,李广田的散文风格呈现出了平淡的特点,对日常的人和事进行了描述。但是,在他平淡的作品当中,也会有不平淡的感觉存在,会透露着真诚、善良和优美的人性。此外,李广田的散文写作风格也受到了怀特和何德森的影响,乡土文艺观在其中不断地酝酿和形成。
二、李广田文艺思想的基本内容
对于文学家来说,进行文学的创作会首先思考和解决“文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在李广田的文艺思想中,他认为文学的素材来源于实际的生活,通过语言文字这个工具,加上作者自身的认识和想象,使用艺术的手段来进行形象化的表现,从而使其形成一个内容和形式都比较一致的完整世界。在李广田的观念中,文学创作的目的不仅仅是写作,更在于让读者通过文学作品对生活有一个认识,并且鼓舞自己进行创作。然而遗憾的是,李广田对于文学的定义和理解在当时甚至在当今的文学研究界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认可,这种情况其实是畸形和异化的。在李广田的文艺思想当中,对生命进行感悟是他的第一个重要的思想和内容。在他的很多作品当中,都提到了“生命”这个词汇,并且从自己的角度对生命进行了诠释和分析。其次,表现性和象征性也是李广田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七七事变”之后,李广田文艺本质观开始转向了对人民生活的反映,更多地站在人民的角度进行内容的思考。他认为文学是生活的反映,文学的政治功利性在于“为人民”。
三、李广田文艺思想的评价
(一)思想的贡献和不足
1.李广田文艺思想的贡献
李广田在文艺上的学术研究范围是十分广泛的,不仅仅涉及诗歌和散文,同时在小说、民间的文学和教育等领域中也会有涉及,因此他的文艺思想对于后人来说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的。在我国,《庄子》这部书是我国最传统语言观念提出的地方,对于语言,主要表达语言对于承载思维的作用。这部书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对语言要传达的意思进行了掌握,那么语言这个载体是可以置之不理的。这种观点在我国一直传承下来,一直到“五四”运动兴起的时候都还存在。在“五四”运动兴起之后,鲁迅、老舍、戴望舒等人开始对白话文进行大力地提倡,因此不断地由文学理论家对语言的本身进行关注,李广田就是其中一个。在这方面的研究中,他提出了“活的语言”的观念,认为语言既是交际和表达的一个手段,同时也会使得语言有新的思维和定义。但是遗憾的是李广田的文学语言“本体论”并没有能够长远地走下去。在文艺的批评方面,李广田的理论视野受到鲁迅、矛盾的影响,是比较开阔的,一般会对几种的批评类型都进行兼备,其中李广田在文艺的批评领域,对于独立性和思辨性的重视是他最大的贡献。此外,在李广田的理论著作当中,他对于歌谣、传说等一类的民间文学也是十分重视的,同时还对少数民族的各方面内容进行了关注,为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2.李广田文艺思想的不足
李广田的专业背景并不扎实,早年他很多时候都是一边进行农业劳动,一边进行文学的创作,因此自身的文学底子比较单薄,在开拓性方面有所欠缺。同时,还存在文学“工具论”偏颇的情况。这些先天性的背景原因和后面的一些遗憾使得李广田的文艺思想不足之处展露无遗,但是这样的不足却不会影响他在我国文坛上的贡献。
(二)思想的启示
1.人文与科学并存的现代性
李广田的文艺思想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此他对于我国的古典文学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明显的喜爱感。李广田在北京大学就读期间,对西方的社会和文化也有所了解,因此他的思想不仅对我国传统进行了继承,同时也会在西方文化的渲染和熏陶之下产生变化,呈现出中西合璧的情况,使得人文和科学之间进行交融和并存。李广田的文艺思想对于真善美的关系是追求的,他能够意识到自己所背负的历史的使命,因此对于文艺理论的现代性进行不断地挖掘。在多年的研究之后,李广田在文学的思想方面形成了一个不完全依附于我国古典思想,但是又不完全对西方的近现代文艺思想进行效仿的文艺思想,从而在文艺思想的道路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和赞誉。
2.影响深远的现代文化
李广田的文艺思想整体表现出一种平淡和对传统的传承,但是他的文艺思想从来没有丢失过对现代文化的追求。在李广田文艺思想发展的各个时期,他都能做到与时俱进,不对当时的社会文艺进行过多的跟风,能够从客观、理性的角度进行思考,使其发挥出现代文化的特点。这种深远的现代文化影响对于我国文学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广泛的。
3.审美性与功利性的平衡
在抗战爆发之后,我国的文艺在救亡图存方面的追求和功能明显高于审美,何其芳等文学名流也纷纷加入到文艺救亡图存的行列当中,使得文艺的审美性和实用性之间的关系陷入了一个决定论当中,导致文艺工作和原有的艺术审美价值出现了偏离。但是李廣田却没有被这样的思想同化,他在服务大众的同时也不忘继续关注文艺的审美性,不断地通过努力寻找文学功利性和审美性之间的一个平衡点。此时的李广田,他的文艺风格和思想不会有态度偶读褊狭,会更加全面,从而也会少些浮躁和肤浅,多些冷静和深刻。
4.文艺大众化的理性践行
我国的文艺大众化是经历了很长的过程的,主要有三个阶段,分别是“五四”新文学运动、30-40年代的“文学革命”和当代的大众传媒文化。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社会进入到了一个大众消费的时代,商品经济不断地发展,从而使得文学创作从“精英”走向“大众”,从“高雅”走向“通俗”。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出现了一定的偏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每一天所面对的都是内涵比较肤浅,但是包装又比较奢华的一些文化的复制品,使得现代和传统文化的理念出现了激烈的碰撞。在这样的背景下,文艺大众化开始回到人们考虑的视野当中。李广田对于文艺大众化的提倡不仅仅包含着“普及”,同时也有“提高”的思想在其中。和很多只注重短期功效的文学家比起来,李广田更提倡长久性的发展和思考,把“大众化”作为一个发展的最终目的,把国民素质的提高作为蛀牙偶读内容,不会刻意地对大众的观念进行迎合和媚悦。
四、结语
李广田的文艺思想是随着社会的格局和文艺的背景进行发展的,作为我国影响力较大的一个散文家,他的文艺思想是我国文学上的一个财富,不仅在他所生活的年代影响着我国的文学和社会,同时对于现当代的文学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他的文艺思想进行研究,不仅仅是对一笔财富的探讨,更是发挥它的后续功能,推动我国文艺理论研究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进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元元.流亡与逃难:战时李广田创作思想与艺术的新变[J].长江丛刊,2016(26):9-10.
[2] 秦林芳.抗战前期李广田的文学思想[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6-69.
[3] 冯丽,邬冬梅.在黑暗中前进——李广田所领导的校园抗战文化活动及其思想嬗变研究[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20):273-274.
[4] 白雪.李广田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