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记载京津冀一体化研究成果
2017-05-06陆奇
陆奇
[摘要]《北京社会科学年鉴》自新世纪起已连续编纂出版16期,这是一部记述祖国首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概况的大型年度资料性文献、学术工具书,这是一项宏伟的文化基础工程,它具有“高立意、多投入、塑精品”特色,被誉为“具有准中国社会科学年鉴价值”,展示并促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事业发展。
本文以2015年版北京社科年鉴为依据,汇总国家近年对京津冀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以及2014年一些专家学者学术成果观点,以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此年鉴体现“认识世界、传承文明,理论创新,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社会科学功能,体现“存史、资政、育人”的地方志年鉴功能。
[关键词]北京社会科学年鉴;京津冀;国家发展战略;学术成果观点
两年前的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北京在新形势新时期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奋斗目标,发出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动员令”。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该战略的实施对北京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影响。两年来,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讲话,犹如一座领航灯塔,廓清了北京的发展思路,指明了北京的工作方向。
《北京社会科学年鉴》(2015年版)记述了上一年广大社科专家学者为首都科学发展建言献策,其研究成果更加适应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的需求,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做好北京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推動京津冀协同发展切实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社科年鉴,记载研究成果
由北京市社科联主编组织编纂的《北京社会科学年鉴》自新世纪起已连续编纂出版16期,这是一部记述祖国首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概况的大型年度资料性文献、学术工具书,这是一项宏伟的文化基础工程,它具有“高立意、多投入、塑精品”特色,被誉为“具有准中国社会科学年鉴价值”,展示并促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事业发展。
本年鉴从多方面多角度,即设置一级栏目为特载、学科综述、科研课题、获奖成果、学术活动、机构、学术团体、大事记、附录等,全面概括记述北京首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本年鉴编纂16期约3500万字的学术成果、珍贵资料,形成北京首都哲学社会科学的史志鉴为一体的资料性文献。本年鉴是北京社科联自2000年至2015年已编纂出版16期,其中自2003年开始出版电子版。这是一部全面系统记述首都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各项事业发展状况和学术动态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学术工具书,它将首都社会科学事业研究发展的最新政策、最新观点、最新成果、最新动态、最新信息等方面全景式地奉献给广大读者。它已成为北京市社科联的一个学术品牌。
遵循学术规范。本年鉴在多年的编纂过程中认真遵循2005年国务院颁发《地方志工作条例》、2008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和2012年《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规定》指导编纂本著,总体达到“年鉴编纂出版应做到:观点正确,框架科学,资料翔实,记述准确,编写规范,编辑出版符合国家标准。”
本年鉴得到众多领导和著名学者的支持,学术顾问有:严力强、吴树青、余志远、张静如、郑杭生、顾明远、顾海良、高铭暄、陶西平、黄晓勇、曹子西、曹长盛、傅华、童庆炳、满运来、戴逸、邵长兴等。
本年鉴这些年来与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有着很好的合作。在学科综述一级栏目中的北京研究栏目中设置了:北京经济、北京历史与文化、北京城市建设与管理、北京环境建设、北京科技创新五个课题(文章)。其中,前三篇文章邀请北京学的孟斌、张勃研究员等撰写。他们精心收集资料、归纳撰写出高质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总之,《北京社会科学年鉴》坚持体现“以科学的理论的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先进文化功能,坚持体现“认识世界、传承文明,理论创新,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社会科学功能,坚持体现“存史、资政、育人”的地方志年鉴功能,坚持体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成小康,力实现中国梦”的北京社科年鉴功能。我们应继续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年鉴编纂。
京津冀域,国家发展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要解决遇到的突出问题,必须纳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以打通发展的大动脉,更有利地彰显北京优势,更广泛地激活北京要素资源。同时,天津、河北要实现更好发展,也需要连同北京发展一起来考虑。”
由此,明确了北京在新形势新时期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奋斗目标,指明了北京建设、发展、管理的前进方向,深刻阐释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和规划思路。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讨论,2015年4中央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在深刻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意义、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基础上,对协同发展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发展定位、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交通环保产业三个领域率先突破、体制机制改革以及组织领导等方面,都进行了部署。
2014年2月13日,中共北京市委召开扩大会议,再次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市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各项贯彻措施。市委书记郭金龙指出,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对北京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里程碑意义。总书记的指示就是我们的工作纲领。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郭金龙强调,学习贯彻好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重点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上进一步统一认识,在新时期首都城市的战略定位上进一步统一认识,在解决好人口问题上进一步统一认识,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上进一步统一认识,坚决维护首都和谐稳定。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北京自身经济发展及促进京津冀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不把北京集中的疏解出去,就不能为北京经济结构的升级腾出资源和空间,北京的大城市病也得不到解决,从而很难很好发挥四大功能。
本年鉴在特载、学科综述、科研课题、学术活动、大事记等栏目中记述了有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资料。
第一,特载中有三篇文章:《习近平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立足优势深化改革勇于开拓在建设首善之区上不断取得新成绩》、《习近平对北京市战略定位提出明确要求北京市委召开十一届五中全会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习近平就推进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提出5点要求》、《市委十一届五中全会要求以总书记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奋力开创首都工作新局面》。
第二,在学科综述中有多篇文章:《北京历史与文化》、《北京城市建设和管理》、《2014年北京社科基金项目成果综述》等。
第三,在学术活动中有多个条目:《2014京津冀协同发展研讨会》、《2014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人民日报主办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第二届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等。
第四,在科研课题中,有各方面立项的研究课题百余个:《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北京市产业升级研究》、《京津冀文化产业研究》、《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合作机制研究》、《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研究》等。
第五,在大事记中,有几条消息:北京市与天津市、河北省档案局在京召开档案事业协同发展工作会议;“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北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北京市社科联组织首都社科专家到河北各地开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调研等。
研究成果,学者观点汇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本年鉴记述首都地区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第一批中一些重要研究成果。
两年来,北京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天津加快布局先进制造业,河北承接京津冀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以经济建设带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
第一,经济建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丁芸教授主持的“促进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从多方面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脉络做出了透彻分析,并结合现状为推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财税对策,其成果《促进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五条建议》得到李源潮同志批示,并为北京市相关部门工作提供了参考借鉴。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杨维凤副研究员主持的“北京市与中小城市区域经济合作研究”,探讨了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为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思路,其阶段性成果《“首都经济圈”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得到郭金龙同志批示,为北京市统筹解决首都经济圈问题和制定相关政策发挥了作用。
侯秀芹等将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合作机制进行对比后发现,京津冀产业结构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进而结合京津冀三地最新的统计年鉴,对这一区域进行产业结构层面的对比分析,找出京津冀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为京津冀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实现合作共赢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政治建设。
赵弘认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在工作机制、交通体系建设、新一代卫星城建设、公共服务均衡化、利益共享机制五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且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上下贯通、强有力的协同发展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快交通一体化建设,消除阻碍协同发展的软性制度约束,为要素流动扫清障碍,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引导基金,有效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
首届“北京城市发展定位于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法制保障与政策支撑协调会”在北京联合大学召开。会议以法制保障为主题,辅以相关政策为支撑,讨论如何在法律层面为北京城市定位和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会议认为,首先必须为北京城市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科学定位,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和法律制度,使行政决策有法可依。其次,必须遵循市场规律,让市场说话,行政机关有所为和有所不为。首都非核心功能产业的搬迁疏导要遵循价值规律、供求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不能生拉硬扯。此外,要做好产业布局,科学规划、合理调整三地的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总之,京津冀协同发展应以法治先行,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利益问题,而利益平衡以及利益取舍选择是一个法治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要有科学完善有力的法制保障。
第三,文化建设。
刘勇等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文化认同是重大而不可忽略的,但对京津冀而言,文化认同恰恰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刘勇等提出了文化认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具体构想:用文化理念凝聚人心,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精神助力;在文化认同的驱动下推动产业发展;通过文化认同增强区域旅游发展的凝聚力;在文化认同感的引领下,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长效支持。
北京已经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但与发达国家文化中心相比,北京还只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中心。唐莹莹和赵宗分析了发达国家文化中心城市建设的经验,认为高度各文化自觉、宽松的文化环境、严肃的文化法制、承受的文化市场、主打的文化品牌和市民的文化共享等经验对北京发展道路的前提下,如果能够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应该能发展得更好。
第四,社会建设。
在北京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阶段,首度将更加坚持和强化四个核心功能,着力推动五个之都建设,举力做好四个服务。同时,北京城市病治理、房价调控、遏制“摊大饼”式发展已迫在眉睫;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合理布局产业,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形成京津冀及环渤海区域协同态势已是国家战略要求。立足当前,展望未来,首都土地供给压力日益增大,急需进行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2014年11月28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围绕“首都土地利用与住房保障”这一主题论坛,邀请了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相關部门领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也积极探讨首都住房保障等问题,为加快建设首善之区而出谋划策。
《城乡一体化蓝皮书: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北京卷)(2013-2014)》(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分析了中国城乡一体化的新进展,尤其是中国城乡一体化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报告中评价了北京市区县城乡一体化水平、分析了北京市商品住宅价格形成及影响因素等问题。报告中提到,2013年,城乡一体化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城乡收入差距仍处于拉锯状态;公共服务均等化仍然显不足;农村资本积累不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2014年应加大城乡一体化领域的创新力度,同时应保持城乡一体化政策良好的连续性。此外,本报告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促进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等问题也进行了思考。
第五,生态文明建设。
12月,中共北京市委改革办公室对同属生态涵养区的平谷区、蓟县、三河市、兴隆县四地共建试验区进行调查研究。形成“京津冀生态涵养区协同发展试验区研究报告”,明确了实验区“三个示范区”的定位:京津冀生态合作示范区、生态宜居示范区、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示范区;规划了生态环保、生态产业、社会事业协同发展的路径;共同开发以洵河流域为重点的全面生态合作;“一带两园三基地”(即“平三蓟金三角”新型发展带,京津冀生态旅游休闲大观园和京津冀生态健康养老大乐园,京东创新综合产业基地、国际陆港商贸流通基地、京东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产业布局;以及教育、医疗的合作。并对试验区的设立和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为了推进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14年3日7日,第十届“国际立体绿化与新型城建论坛”在京召开。会议中,绿色建筑生态低碳城市建设的领导和专家一起交流互动,实地考察了北京经典的立体绿化工程,探讨了生态修复和城市湿地等新技术的应用。学者们普遍认为,传统城市建设造成严重污染,生态、低碳、宜居新型城市在我国发展态势,屋顶绿化、墙体绿化是建设美丽城市的重要举措。
良好开端,各方乘势而上
两年前的春天,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广袤的京津冀大地涌起春潮。两年来,三地共同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目标共同推进,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协同发展大战略在京畿大地全面展开,一张宏伟蓝图正从梦想照进现实。
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更广视野。在国家的支持下,三地三者结合的有力抓手,就是全力建设好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驱动发展。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勾勒了中国未来的实践路径,同样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定标引航。五大理念,创新居首。京津冀“一盘棋”建设,互联互通、协同创新是棋局之“眼”。同属京畿重地,京津冀既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矛盾最为突出、最为复杂,关注度最高,解决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要走出发展落差的“骨感”现实,要缓解大城市病等资源环境“亚健康”状态,要达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理想效果,关键看能不能把协同创新这篇大文章做好。在这方面,无论是以“绿色钢铁”为突破口,还是盘活三地科教资源,还是设立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等,目标都在于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走出一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区域发展新路来。
北京是中国智力资源最丰富的城市,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二分之一的两院院士,五分之一的高新技术企业,三分之一的国家专利,各大央企总部、部属院校、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业重在京津,创新资源十分丰富,且因为京津政策优势明显,对河北创新资源也形成了明显的“虹吸”效应。
国家发改委制定《“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已印发实施。这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市区域“十三五”规划,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的具体指引,对于打破三省市“一亩三分地”思维模式,增强发展整体性和协同性具有重要意义。
京津冀“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协同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首都“大城市病”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成效,制约协同发展和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得到破解;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地摊水平上升城乡居民收入较快;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规划》提出九方面重点任务:一、创新发展,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二、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三、互联互通,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五、共享发展,推动协同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六、传承创新,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七、依法行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八、开放发展,培育区域开放合作竞争新优势;九、深化改革,打造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
《规划》要求,下一步将下大力气推动落实,不断拓展协同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发展。
《北京社会科学年鉴》将逐年在特载、学科综述、科研课题、学术活动、大事记等栏目中记述北京地区的领导同志、专家学者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些重要论述与研究成果、课题方向,以此对于推动这个国家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学术支撑、智力支点,进一步起到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
党和国家重视发展史志鉴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编史编志”,李克强总理指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充分发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存史、教化、资政”的社会正能量。
学习“讲话”若干深刻体会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讲了四个重要问题。第一个问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第二个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導地位。第三个问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第四个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
这个讲话提出很多新思想、新论断、新政策、新要求,是发展和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第二,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理论创新,正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课题,不断根据新的实践推出新的理论,为我们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等,都是我们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形成了不可比拟的优势。
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应发挥各自学科优势,结合国家为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研究探索,提出建设性新理论新观点,当好思想库智囊团,提供理论支持、智力支持、知识支持。
第三,习近平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范系研究,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着重点。
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应用对策研究方面,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辨证的观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言献策、真知灼见,不断推出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
第四,习近平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第五,习近平指出:学科体系同教材体系密不可分。学科体系建设上不去,教材体系就上不去;反过来,教材体系上不去,学科体系就没有后劲。
笔者,2006年踏入“北京学论坛年会”,每年参加并提交一篇学术文章,如《借鉴方志学构建北京学》、《构建北京首都学》等。2010年前做北京学研究所的《北京学学科体系课题》中,认为应该设置编制《北京学教材》,并争取教育部认可的国家高校优质教材,在北京联大开设这门课。以此,为构建北京学学科体系打基础。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之年。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十三五”崭新航程之际,三地齐心,再接再厉,共绘协同发展壮美画卷。
篇末,赋诗:
清平乐·赞京津冀一体化
国家战略,合唱交响乐。序幕恢宏齐腾跃,美妙五彩孔雀。发展持续协同,首都疏解功能,互动互联共享,富强富裕繁荣。
赋楹联:
京疏津彰冀强发展协同神州盛;山清水秀空碧美輪美奂华北芳。
201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