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民办高校校长群体特征的实证研究

2017-05-06申政清王一涛徐绪卿

高教探索 2017年4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长影响因素

申政清++王一涛++徐绪卿

摘要:本文以人口学特征、教育背景、职业背景为主要维度对我国民办高校校长的群体特征进行实证研究。我国民办高校校长以男性汉族为主、年龄较高,多為中共党员并拥有全国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政协委员等重要的政治身份;民办高校校长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拥有较高的职称并取得较多学术成果;民办高校校长职业经历丰富,多具有公办院校及企业工作经历。民办高校校长在学校的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决策权有限、任期较短,自身作用发挥受到限制。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长;群体特征;影响因素

办好的教育需要好的经营者。校长作为学校的重要领导,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校长作为主持大学校务的最高行政长官,他们不仅是大学的CEO,同时也是大学的灵魂,他们代表大学的精神并决定大学改革发展的方向。”[1]我国民办高校校长一部分由举办者兼任,而大部分是外聘产生的。外聘校长的权力虽然有限,但依然是学校的重要决策者,是仅次于举办者的二把手[2]。

2016年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订,民办学校非营利性和营利性的分类管理是本次修订案的核心。可以预计,大部分民办高校会选择成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这意味着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将和国际非营利性私立高校接轨,在内部治理上借鉴美国等国家非营利性私立高校的做法,赋予外聘的职业化校长更加重要的权力。而对于营利性办学的民办高校,随着越来越多的举办者逐渐退出学校领导岗位,职业化校长的重要性也将进一步凸显。本文将对我国民办高校校长的群体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进一步明确校长对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及作用,为我国出台民办高校校长的相关政策及文件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设计

截止2016年5月,我国民办高校共741所,本研究样本共选取468所民办院校,包括民办本科院校(151所)和民办高职院校(317所)。独立学院和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在法律地位上也属于民办高校,但其内部治理结构、权力分配比较特殊,故不作为研究范畴。在此之前,我们课题组曾讨论过民办高校校长群体特征的相关内容[3],但是本文所研究的民办高校校长仅囊括正校长而不包括副校长,因为正校长和副校长在聘任条件、权力分配、职责范畴、工资待遇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不能一概而论。在原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缩小研究范围,将有助于进一步探索民办高校校长的特征,其研究结论也更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

本研究中关于民办高校校长的大部分信息数据来自于各民办高校官网。校长属于民办高校的核心领导成员,大部分民办高校都在官网中详细介绍了校长的信息,这为我们收集数据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我们对一些民办高校校长及熟悉民办高校校长的干部领导进行了深度访谈,从中获得了很多珍贵的一手资料和信息。在此基础上,笔者建立了民办高校校长信息数据库,借助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变量进行统计分析。

二、民办高校校长的群体特征

确立对民办高校校长群体特征的研究维度对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非常重要。麻省理工学院曾公布校长资格标准:个人素质、知识背景、学术成果、管理经验及能力[4],这是校长必备条件的基本方面,也是考察及研究校长的主要范畴。在此基础上参照其他学者对校长群体特征的研究维度,本文主要从人口学特征、教育背景、职业背景三大方面对我国民办高校校长的群体特征进行研究。

·民办教育·我国民办高校校长群体特征的实证研究

(一)校长的人口学特征

1.民族及性别

民办高校校长民族特征与我国民族结构特点一致,以汉族为主,在获得的122位校长民族信息中仅有两名少数民族,即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院长秦和(满族)、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院长黄伦生(壮族)。本研究共获得了347位民办高校校长的性别信息,男女比例悬殊,男性共319位,占到91.9%,而女性仅28位,比例为8.1%(见表1)。女性校长的比例偏低,主要是有两个原因:第一,从社会化理论出发,社会化过程塑造了男性、女性不同的社会角色。在很多文化中,女性社会化的导向是养成施爱者的角色,与之相对,男性的社会化导向是养成经济支持提供者的角色,这样的社会文化使得女性角色以家庭角色为主。第二,从社会结构理论出发,在社会的经济职业结构中,女性明显处于边缘和被支配地位,由劳动的性别分工所固化的性别不平等是一种基础性的不平等。在社会的职业结构中,男性占有关乎社会经济命脉的主要工作岗位,而女性则主要从事社会服务工作,这就使得女性很难进入高知识、高科技、高技术的管理高层[5]。不过,通过比对数据发现,我国民办高校女性校长比例超过我国公办高校女性校长的比例,我国的“211”大学的女性校长占1.9%,“985”大学没有女性校长[6]。从这个角度看,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为女性参与社会高级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然而与美国高校的女性校长相比,我国民办高校女性校长的比例依然较低,2006-2011年间女性担任美国大学校长的比例已由23% 增至26.4%[7],在世界最好的100所大学中,女性校长比例占到15%[8]。

2.政治面貌及政治身份

如表2所示,获得的155位民办高校校长政治面貌信息中,共有143位属于中国共产党党员,占到92.3%,这表明我国民办高校校长以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主。本研究共获得60位校长的政治身份,如表3所示,这些校长大多拥有全国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政治身份。民办高校校长的政治面貌和政治身份,体现了民办高等教育和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如下:其一,从资源依赖的角度来看,民办高校对政府具有很大的依赖性。依据资源依赖理论,任何组织都需要从外部环境中获取其发展必须的资源,资源越重要、越稀缺、越不可替代,这种依赖就越深[9]。政府拥有对于民办高校发展所需的各种关键资源的控制权和各种行政审批权,同时政府和执法部门的很多工作是不透明和不规范的,政府行为的任意性和随意性使得政府会根据关系的亲疏远近而提供差别化的服务。而具有较高政治身份的校长和政府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便能够减少这种不确定性带给学校的冲击,并获得从法律和正式制度中得不到的支持和保护。其二,从公共政策的影响来看,民办高校的政治参与是一种长远的政治战略。公共政策的内容和范围对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影响非常大,民办高校校长拥有较高的政治身份,可通过多种参政议政的途径影响公共决策,而民办高校的这种政治参与行为将有利于创造民办高校生存和持续成功的公共环境。

3.年龄

我国民办高校校长的年龄特征如表4所示,178位校长中51岁以下年龄段人数总共16人,仅占9%;而51岁到60岁之间年龄段的人数共51人,比例为28.6%,几乎占到三分之一;61岁到70岁是民办高校校长年龄分布的主要阶段,共93人,占到52.2%;最后71岁以上年龄段有18人,占到10.1%。总体来看,民办高校校长的年龄较高,平均年龄已达到61.63,而且仍有很多70岁以上的老校长。与民办院校相比,公办院校校长的年龄较年轻。中国大学校长任职时的平均年龄是 53 岁,平均任职年限是4.3年[10],民办院校校长和公办高校校长的年龄差异与国家相关政策密切相关。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列入中央管理的党委书记和校长初任时,属提拔任职的年龄一般不超过58岁”,“党政领导班子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5年,任期届满应及时换届”。而根据2015年11月最新修订的《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第十条,“民办高校校长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具有10年以上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经历,年龄不超过70岁,校长任期原则上为4年”。从该《规定》可知,民办高校校长比公办高校校长具有更大的年龄空间。

对数据进一步挖掘发现,校长中来自于公办院校的退休领导其年龄偏大,而由举办者或者董事长兼任的校长年龄偏小。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由举办者兼任的校长平均年龄为55.9岁,非举办者担任的校长平均年龄为61.2岁,进行单因素的方差分析,P=0.036,即表明两类校长的年龄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差异。主要原因是非举办者担任的校长大多来自公办院校退休领导,其年龄本身就偏大,而举办者兼任的校长从青年时期办学至今不过十几年,其年龄尚轻。

(二)校长的教育背景

民办高校校长的教育背景关乎到自身的知识、技能、素养等内在特质,也是其能够成为校长的必要条件。我们在研究民办高校校长的教育背景时,采用交叉表具体分析不同类型民办高校校长的教育情况,即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校长在毕业院校、最高学位、学科背景等方面的情况。

1.毕业院校

如表5所示,共获得176位校长的院校毕业情况,其中毕业于“985”高校74位,“211”院校35位,普通高校53位,即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校长主要毕业于“985”和“211”重点高校,而毕业于普通本科高校的人数也较多,将近占到1/3。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校长毕业院校信息存在差异,即本科院校校长毕业于海外高校、“985”高校、“211”高校的比例高于高职院校,而毕业于普通院校的校长比例则低于高职院校,表明我国民办本科高校校长的毕业院校层次高于高职院校。此外,我们发现很多民办高校校长拥有海外求学的教育背景,有14位校长毕业于海外高校,38位校长曾出国访学或进修。海外求学经历对民办院校校长的培养至关重要,学习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有利于民办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2.最高学位及职称

如表6所示,本研究共获得202位校长的学位信息,拥有学士学位48位(23.8%),硕士学位71位(35.1%),博士学位82位(40.59%),该数据表明我国民办高校校长总体属于高学位人群。虽然我国民办高校校长的学位水平较高,但与我国公办本科高校相比依然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校长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高达71.2%[11]。此外,民办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校长在学位上也存在很大差异,拥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2.28%、71.55%,即说明我国民办本科高校校长的学位水平整体高于民办高职院校。学校的办学层次越高,校长的学位层次要求就越高。校长的学位水平不单单是学校层次的一种表现,更重要的是高学位的校长具备相应高端的知识和能力,对于高校的发展必不可少。调查中还发现一些民办院校的举办者学历不高,只有专科及以下学历,这些举办者往往不兼任校长职务,而兼任校长职务的举办者一般都拥有较高的学位。

校长的学位是其教育背景中最重要的部分,而职称是衡量校长学识能力的又一重要指标。如表7所示,245位校长的职称信息中,副教授6人,教授113人(不包括硕導和博导),硕导44人,博导52人,获得高级专业职称30人,获得教授职称的人数共239人,占到总数的97.6%。该数据表明,我国民办高校校长基本属于拥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获得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具备担任校长职务所需的学术权威。

3.学科背景

民办高校校长的毕业院校、学位、职称水平高低可以影响民办高校的发展层次,然而其学科背景也能够影响学校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路径。本研究中共获得156位校长的学科信息,如表8所示,我国民办高校校长以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为主要学科,学科结构多元而且偏人文社科类。相比之下,我国公办本科高校校长的学科背景则以理工科为主,我国理工科高校占高校总数的27.5%,但近5年来新上任的高校校长中具有理工科背景的比例仍然占到50%左右(如表8所示), “985”、“211”重点院校比例却更高[12]。我国民办高校校长以文科为主的学科背景和国外大学校长的学科背景有些类似,2011 年美国大学校长学科比例最高的为教育学,占总数的 37.7%;其次是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分别是 14.2%、11.9%;随后是宗教(神学)、商学和法学;理工等学科的比例相对较低[13]。

(三)校长的职业背景

1.职业生涯轨迹

我国民办高校校长的职业生涯相比公办高校校长更加丰富,主要任职于公办院校、政府部门、企业。经统计共获得235位校长的职业生涯轨迹,其中52位校长由举办者兼任,183位由非举办者担任,即我国民办高校校长主要是非举办者担任的校长,多具有公办高校工作经历,在政府及企业任职经历相对较少。由举办者兼任的校长和非举办者校长的职业轨迹具有显著差异,由表9所示,在是否具有公办院校工作经历方面,34%的举办者兼任的校长拥有此种经历,而73%的非举办者校长拥有此种经历;在是否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方面,58%的举办者兼任的校长拥有企业工作,而只有11%的非举办者校长拥有该背景;在是否具有政府工作经历方面,两类校长情况相当,只有少部分人具有该工作经历。

民办高校校长多样化的工作经历给民办高校的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能量。总体来看,民办高校倾向于选择在公办院校享有声望的教授及领导、在政府部门颇具影响力的权威人士及拥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人士担任校长,原因如下。首先,民办高校需要一批懂教育的专家治理学校。我国公办院校办学历史悠久,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的高等教育优秀师资,很多民办高校从创立到如今,短期内很难培养出在专业领域内的教授专家担任校长职务,而从公办院校外聘校长是最便捷有效的途径。其二,民办高校需要借助具有政府工作经历的人与其建立长久良好关系。民办高校的公共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政府,可以说民办高校从获取财政资助、确立校址、获得招生指标等都受制于政府,而选择在政府部门具有权威的人士担任校长能够为学校带来一定政治优势。最后,民办高校形同企业又不同于企业,办学模式、经费来源和使用、内部治理三个方面具有商业性特点[14]。很多由举办者兼任的校长在担任学校校长同时也是企业的董事长或总裁,采用企业式管理能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财、物、事等资源的优化配置。

2.社会兼职情况

在研究民办高校校长的职业生涯中,发现民办高校校长存在很多兼职情况,由于前面内容已经提到民办高校校长在公办院校、政府部门、企业任职情况,故这里的兼职信息仅包括学术兼职和社会组织兼职。如表10所示,学术兼职59人,其他社会组织兼职83人,两种以上兼职43人,共185人。民办高校校长的学术兼职体现了其高深的学术修养和造诣,校长的学术兼职不仅能够为学校获得更多的学术资源,更能够促进学校学术科研的创新与发展。民办高校校长社会兼职覆盖范围广,其体现的不单是校长在学术、职务、权威、声望方面的高水平、高层次,更能说明民办高校具备卓越的综合素质能力。校长的社会兼职领域越广,民办高校将会得到越加丰富的社会关系资源,这将为民办高校在提高声誉、招收生源、增加融资渠道等方面提供有利条件。民办高校校长承担多项重任,扮演多重角色,在校内是管理学校的经营者,带领师生求知问学的引路人,而在校外是筹资办学的融资者,协调公共关系的公关人。

三、民办高校校长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制约因素

(一)民办高校校长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

校长之于大学就像战舰上的舰长,海内外学者都充分认识到校长对高校发展的作用和重要性。“大学校长与大学的关系日趋密切,一所著名的大学常常伴有一位或数位著名的大学校长”[15],这是校长与学校重要关系的完美阐释,更进一步说明建设一所好的学校,好校长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好学校因好校长而著名,好的校长因学校的成功而名垂青史。就像理查德·布瑞德利说的那样,“悠久的历史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却并不是哈佛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学的唯一原因,更不是首要原因”,“哈佛最大的财富在于它成功地挑选了历届的校长,在它历史上的重要时刻,哈佛总能设法挑选到一位义无反顾地带领哈佛继续创新,走向辉煌的领袖”[16]。大学和校长荣辱与共,校长的办学理念、治校才华等直接影响学校发展的进程,大学可能因优越的办学宗旨而延续百年,也可能因卓越的办学模式而经久不衰,也可能因科学的管理体系而保盈持泰。

我国民办高校校长与普通高校校长具有一定普遍性,但又具有民办高校的特殊性,在民办高校的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办学起,许多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就成为知名的民办高校校长,他们用自己的知识、能力、热情、心血灌溉了民办高等教育这片新天地,也是他们促使民办高校得到蓬勃发展。如举办者秦和坚持办学21年,用科学的教育观和管理体系,铸就了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再比如举办者胡建波,注重知识技能协同培养,成就了社会公信力较高的西安欧亚学院。此外,外聘校长也为民办高校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朱九思先生曾担任文华学院(前身为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校长,为学校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国内知名教育家张楚廷先生曾担任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校长长达8年之久,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跻身民办高校前列做出了突出貢献。

(二)制约民办高校校长作用发挥的因素分析

校长对于民办高校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调查中发现,我国民办高校校长尤其是外聘校长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扫除这些障碍将为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

第一,我国民办高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权力受限。我国民办高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最高地位和绝对权力的掌控者往往是举办者而非校长。董事会决策,校长执行,党委监督,形成层级分明相互协调的权责机制。作为执行者,民办高校校长在实际工作中主管教学和普通的行政工作,在人事、财务等方面的决策权有限。在这种领导体制下,部分校长空有其职,不具实权,直接缩小了校长的工作范围,制约了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甚至很多民办院校的校长仅仅是一个“挂名校长”,并不会参与学校的日常工作,没有达到人尽其才的任职效果,纵使有再高的学识和才能,也无法得到施展。

第二,我国民办高校校长任期短而不稳定。国外著名大学校长平均任期为11.1年,而国内大学校长平均任期只有4.7年[17]。笔者通过访谈11位民办高校外聘校长得知,校长平均任期仅有4年。我国民办高校校长任期偏短主要原因是:其一,民办高校外聘的校长大多来自从公办院校退休的校长和教授,平均年龄为61.63岁,虽然这些阅历丰富的退休校长及教授拥有很高的学术修养、能力素质及较多的人脉关系,但其偏高的年龄将直接减短在民办高校的任期。其二,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和校长之间的冲突导致校长任期不稳定。举办者多强调增加经济回报和压缩办学成本,而校长注重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两者办学动机不同。当校长和举办者之间分歧比较严重时,举办者可能会随时辞退校长。此外校长大多是退休后的公办高校领导,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面子感”,若他们的意见经常遭到否决,他们也会主动辞职。

四、结语:对完善我国民办高校校长队伍的展望

民办高校校长是一支以男性汉族为主、年龄较高,接受过良好高等教育并取得较多学术成果的知识分子,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且拥有较高的政治身份。我国民办高校校长群体特征具备我国高校校长一职的普遍性,带有我国社会背景下的政治、经济、文化色彩,但也具有民办高校特色,成为高校领导中独有的一支队伍。与国外校长的遴选及评价标准相比,我国民办高校校长在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但仍具有世界性普遍意义的校长资格。

我国民办高校校长对学校的发展有着不可取代、影响深远的作用,但权力受限、任期短等因素直接制约了校长主体性作用的发挥,这将是民办高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当予以关注及进行改革的方向。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校长的作用,民办高校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校长聘任机制,遴选优秀的校长并给予校长应有的地位和权力。此外,民办高校应当建立配套的管理体制,为校长发挥职权提供必要的配套性服务,保证民办高校在科学运行基础上,实现人、事、物等资源的最优配置。倘若民办高校能够为校长提供良好的环境,相信在一代或几代好校长的带领下,民办高校能够办出特色、办出水准,能够成为优质学校,成为百年名校。

参考文献:

[1]眭依凡.大学校长及演讲的重要性[J].高校教育管理,2010(1):3-6.

[2][3]邱昆树,王一涛,石猛.我国民办高校校长群体特征及其政策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6(8):74-79.

[4]黄俊杰.大学校长遴选:理念与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43.

[5]洪大用,肖晨阳.环境关心的性别差异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7(2):111-244.

[6]张光进,王 鑫.中美大学校长群体特征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7(5):11-16.

[7][13]郭俊,马万华.美国大学校长群体特征的实证研究——基于履历背景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13(1):17-21.

[8]阿曼达·古多尔.世界上最好的 100 位大学校长在哪里[N].参考消息, 2006- 05- 10(14).

[9]梁建,陈爽英,盖庆恩.民营企业的政治参与治理结构与慈善捐赠[J].管理世界,2010(7):109-118.

[10]王彦霞,石晓丽.中美大学校长的群体特征及其权力对比[J].教学研究,2015(2):1-3.

[11][12]张应强,索凯峰.谁在做中国本科高校校长[J].高等教育研究, 2016(6):12-25.

[14]阎凤桥,林 静.商业性的市民社會:一种阐释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特征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2(4):57-91.

[15]贺国庆.大学校长与大学发展[J].教育研究, 2013(3):135-147.

[16]理查德·布瑞德利.哈佛规则——捍卫大学之魂[M].梁志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

[17]黄明东,刘永,郭梅.论大学校长任期[J].教育研究,2005(5):50-53.

(责任编辑刘第红)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校长影响因素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论校长的修养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