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良种苗木繁育及其推广的思考
2017-05-05梁韶华李小兵
梁韶华+李小兵
摘 要:本文首先指出了影响苗木移植成活率的因素,主要有栽植季节、长途运输等原因,接着研究分析了良种苗木的繁育技术,主要有栽植、假植、管护,最后分别介绍了良种苗木繁育推广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意义。本文研究成果将对研究良种苗木的繁育及其推广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良种;苗木;繁育;推广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速度也在逐渐提升,对城市园林绿化苗木要求也随之提高,做好良种苗木移植成为更快实现绿化美化目标的必然要求。所以,为了满足园林绿化的要求,必须做好良种苗木的繁育与推广工作,保证培育的良种苗木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且有着较强的环境适应性。
一、影响苗木移植成活率的因素
1.苗木起运过程中的人为伤害。人工起苗容易造成伤根,运输中的装车卸车常使苗木伤皮;在栽前的苗木保管过程中往往造成苗木失水,尤其是根系失水,这是影响栽植成活的最为主要的因素。
2.长途运输。长距离的运输容易导致苗木出现失水过多的情况。山地苗较少的侧根与须根,难以形成土球,且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土球松散,如果处理不当,往往容易影响苗木栽植的成活率。
3.根系四周的土壤含水情况。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苗木根系四周的土壤含水情况发生变化,特别是移植到单位树池或者城市路边的苗木的根系土壤含水情况会发生很多的变化,主要原因有:(1)根系四周为非透气铺装;(2)苗木仅有较小的营养空间;(3)根系四周的水分、土壤、温度等向不利于苗木成活的方向改变;(4)施完工未完全换土;(5)土壤中含有不利于苗木成活的水泥或白灰渣。
4.栽植季节。选择在合适的季节进行苗木的栽植,可以提高其成活率,换言之,在不适宜的季节进行苗木的栽植,再加上施工人员缺少经验,未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势必会影响苗木的生长。夏季温度较高,苗木根部吸收水分受阻,且枝叶的蒸腾量大导致苗木自身的水分收支失去平衡,此为影响苗木成活率的重要原因;而冬季温度较低,根系处于休眠状态,仅依靠原本储存的营养与水分与严寒抗衡,而冬季较为干燥,苗木可能出现生理干旱,最终干枯而死。
5.栽植方法。最大的问题是栽植深度。如果栽植偏深,不但直接对苗木的成活造成影响,而且推延发芽时间,甚至到很晚才发芽。这是因为在发芽季节的春季,深层土壤的温度比上层偏低,从而使得发芽比较缓慢。
6.栽后管理问题。主要是水分的供应,春季四五月间,往往雨水偏少,根本不能满足新栽植树木发根的需要。这是造成树木栽后不成活或成活率偏低的最常见因素。
二、良种苗木的繁育技术
1.栽植
(1)刨坑:在正式栽植之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做好定点工作,确定标高,并对树编号,便于之后的栽植工作。且树坑的直径与深度均应满足设计要求,其中直径需大于土球直径30~40cm,深度应大于土球高度20~30cm。假如定植坑内的土质较差,需适当扩大坑径,并置换周围土壤。
(2)栽植:确定苗木的朝向,使树冠最为完好、丰满的一面置于背阳面。栽植前,在坑底加入厚度为15~25cm的松土。將土球置于松土上,准备填土。在填土之前,应尽可能地将土球周围的蒲包片、草绳去除,如果操作不便,可以将其分别剪碎、剪断,填土应分层进行,并做好踏实工作。应确保栽植的深度小于土球的高度,栽植完成后与原土地相平或低于3~5cm。
(3)栽后管理:栽植完成后,进行第一次浇水,应从坑的外围开始,控制浇水量,达到压实土壤的目的则停止;第二次浇水应在栽植2~3天之后进行,保证浇水量充足;第三次浇水在一周之后进行,等水完全渗入土壤,对苗木周边进行中耕、松土、封堰操作;
(4)其他养护管理:早春或者晚秋是苗木成活率最高、最适宜进行栽植的季节,如果因特殊原因,必须在其他不适宜栽植的季节进行栽植,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常绿树种的土球应符合要求,并疏剪树冠,对其叶片进行适当摘除。且应及时对树冠进行喷水,避免因蒸腾量过大,导致苗木缺水,晴热时应进行遮荫,寒冷天气应做好防寒处理。
2.假植。对于短时期内无法栽植的苗木应进行假植。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假植场地,其主要应满足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要求,且其地势应较高避免出现积水问题。根据假植苗木的具体情况做好种植安排,如果假植树木数量较多,应根据种类、规格等进行分类,并进行集中摆放,以确保在假植期间苗木的日常养护管理与运输工作可以更加便利。对于树干较大的苗木,双行独自成排,以“树冠侧枝互不干扰”为原则来确定株距,排与排之间的距离不宜过窄,影响运输车辆的正常通行,空载在6~8m范围内。完成树木的安排之后,应从土球的底部到1/3土球高度范围内进行培土拍实,为防止包装材料被腐蚀,应在土球高度的1/3以下范围内进行。在必要情况下,避免树身发生倒歪,使树木受损,应设置支柱。
在假植过程中,应根据外部环境,不定期喷水,确保土球与叶面保持潮湿,保证树体自身的水分代谢处于平衡状态。定期检查土球的外部包装材料,一旦发现包装材料出现腐蚀损坏问题立即进行补修,情况严重的应重新进行打包。同时,也应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做好苗木的看管围护,避免出现人为损伤,待达到栽植条件,立即进行苗木的栽植。
3.管护
(1)浇水:在栽植过程中,苗木的根系有所损伤,致使吸水能力变弱,所以对于刚栽植完成的苗木,应控制浇水量,水量过多可能会使根系出现发霉腐烂的问题。一般而言,前三次浇水时应完全浇透,前三次的浇水时间分别为栽下时、一周后、10天后,之后应逐渐拉大浇水的时间间隔。除此之外,还应定期浇湿树干上缠绕的草绳。
(2)架荫棚:进入4月中旬,温度不断升高,使得苗木的蒸腾量也随之增加,为确保树木自身的营养与水分的供需平衡,防止阳光直射灼伤皮层,应根据当地的阳光照射情况搭建荫棚。拆除荫棚一般在10月份之后。
(3)抹梢:如果萌发的新梢过多,应根据“去弱留强,去密留疏,去基部留顶部与中部”的原则进行抹除。一般每根枝杈上的芽的数量控制在5~7个较为合理。
(4)叶面施肥:叶面液肥是由1kg尿素与200kg水溶合而成,应选择上午7~9时与下午5~7时,主要是因为在这两个时间段内,枝叶的活力旺盛、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5)越冬:在冬季到来前,应做好保护措施,用波尔多液涂刷树干,再用稻草缠绕包裹。
三、良种苗木繁育推广体系的建立及其意义
1.推广体系的建立
(1)通过繁育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推出优良苗木品种;
(2)创建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培育出符合园林绿化需求的良种苗木;
(3)不断完善品种构成,提升苗木的质量与产量;
(4)组织安排繁育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培养良种苗木繁育的技术骨干。
2.建立推广体系的意义
(1)建立良种苗木繁育推广体系,有利于苗木产业的综合发展;
(2)建立良种苗木的繁育基地,培育出质量符合要求的苗木,且能够满足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的产量需求;
(3)良种苗木繁育推广体系的建立与繁育基地的创建,对于良种苗木的科技水平的进步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总之,良种苗木繁育及其推广是适应国家行业发展规划要求的,其不仅满足城市绿化的相关规定的要求,还符合当前城市建设规划规定。综合来看,既满足生态环保要求,又具有公益价值,并且能够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良种苗木的繁育及其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史元胜. 长治市大规格良种苗木繁育与推广[J]. 中国园艺文摘,2009,09:146-150.
[2]韦静峰,陈春芬. 广西茶树良种苗木繁育推广技术体系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7,05:184-187.
[3]. 四川良种苗木繁育与推广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物技术与良种研究所[J]. 四川林业科技,2014,04:115.
[4]李茂才. 园林绿化大规格苗木培育新模式探索[J]. 科技创新导报,2009,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