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用蒲公英的反季节栽培技术

2017-02-16曹秀云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良种蒲公英

摘要: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野生保健蔬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野生蒲公英产量低,不易采集,人工种植能形成一定规模,产量和质量也会明显提高。反季节生产的蒲公英可在春节前后上市,市场价格高,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关键词:蒲公英;良种;反季节栽培;软化栽培

中图分类号: S64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2.023

蒲公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食用部位为嫩苗或嫩叶,富含多种有益成分,是一种健胃、清热、解毒的山珍野菜。鲜食蒲公英可生吃、炒菜、做汤、凉拌,深受百姓喜爱。

1生物学特性

蒲公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整株含白色乳汁,株高 10~25厘米,无茎,叶基生莲座状,长圆状倒披针形或阔披针形,叶柄短,与叶片不分。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无毛。主根粗大,入土深度可达 1米以下,而且根具有再生性,断根后可长出新根。蒲公英属宿根植物,单株花量随植株年龄而增加,花为舌状花,黄色,头状花序,果实成熟时似白色绒球。种子褐色或深褐色,冠毛白色、污白色或黄色。

蒲公英适应性强,耐寒、耐热、耐旱、耐酸碱、耐瘠薄。当地温达到 1℃~2℃时即可发芽,可耐零下 40℃的低温。蒲公英可在多种类型的土壤中生长,但在天气凉爽、湿润和阳光充足的气候条件下,若在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湿润的土壤上生长, 其叶片舒展,肥大,深绿色,口感较好。生长适宜温度为 15℃~20℃。

2良种准备

人工栽培蒲公英在我国属起步阶段,野生的蒲公英大致有大叶型和小叶型两种,大叶型叶片肥大,叶片较厚,适宜人工栽培。

华北地区蒲公英多在清明节前后开花 ,开花后 14~15天左右,花盘外壳由绿色变成黄色时 ,种子也由乳白色变成褐色,此时种子达到成熟。选择晴天到野外采种,选取叶片肥大,锯齿较深,色绿多汁的植株,摘下变黄的花盘 ,放在阴凉的室内后熟 1天,当花盘全部散开 ,再阴干 2天,种子半干时,搓掉种子尖端绒毛 ,然后晒干备播。

3栽培技术

目前,反季节栽培的蒲公英,一般在冬春季节上市,比露地生长的要早,而且口感好,普遍受到市场欢迎。

3.1整地施肥,适时播种

4~5月播种育苗。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灌良好的砂质壤土,每亩施有机肥2500~3000公斤,深耕后耙细整平、作畦,畦宽 1米左右,一般采用条播,沟宽15~20厘米,开5厘米浅沟,浇小水,水渗入土壤后播种,覆土0.3~0.5厘米。蒲公英种子很小,可以将種子与细沙按1∶6的比例拌匀后播,每亩按2公斤左右播种。播后出苗前不能浇大水,大约5~10天即可出苗。

3.2田间管理

幼苗期管理:蒲公英幼苗细小,要随时拔除杂草,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出苗 10天左右进行第 1次间苗,20天左右时即可定苗 ,苗距 5厘米。出苗前后需保持土壤湿润 ,土壤干旱时可用喷壶喷洒,确保全苗。出苗后应适当控制水分 ,培育壮苗 ,当幼苗长出3~5片叶时可进行分苗。

定植后管理:定植后浇一次透水,新叶长出前一般不用浇水,如果土壤干旱可用喷壶喷水。新叶长出后,视土壤墒情浇水,畦面土见湿见干。随松土打垄,发现缺苗及时补齐,栽后 2~3 周内不宜浇大水,防止烂根。在叶片迅速生长期,要保持田间湿润,每亩追施尿素施10~15公斤,结合浇水进行,促进叶丛旺盛生长。

3.3扣棚定植

反季节栽陪的蒲公英应在10月底前扣棚,深翻土壤,11月上旬定植。选择春季培育的优良植株,挖出肥大的肉质根,注意留顶芽,整株栽植于种植畦内。株距5~8厘米,行距10~15厘米,一穴双株,根部覆好土,要浇透水,利于缓苗成活。移栽结束后不要浇太多的水,防止徒长和倒伏,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在生长过程中,适当追施1~2次叶面肥,一般每平方米施尿素15克,磷酸二氯钾10克。在每次采收完后,在畦面上施1~2厘米充分腐熟的厩肥,保湿遮荫。

3.4软化栽培

为了增加可食性,常采用软化栽培技术。蒲公英萌芽后,进行沙培,每次铺 1厘米厚的细沙,待叶片露出地面 1 厘米后,再一次进行沙培,依次进行沙培 4~5 次,当叶片长出沙面 10~15厘米,即可采收上市。通过软化栽培后的蒲公英,苦味降低,纤维减少,脆嫩爽口。

4 病虫害防治

蒲公英抗性较强,一般不发生病害,偶有蚜虫或地老虎为害 。

蚜虫防治,可用烟草石灰水溶液,用烟叶0.5公斤,生石灰水0.5公斤,香皂少许,加水30公斤,浸泡48小时后过滤溶液,喷洒叶面。药剂防治,可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 2000倍液防治。

地老虎防治,可用 90%敌百虫 1000倍液灌根,效果较好。

5 采收

棚室内栽植的蒲公英最早可在1月上旬采收,以采大留小、采梢留根的原则适时采收。当株高达到10~15厘米,有 7~8片真叶时,用钩刀或小刀挑挖,沿地表1~1.5厘米处平行下刀,保留地下根部,以长新芽,先挑大株收,留下小株继续生长。也可掰取心叶以外的叶片上市,每15~20天采收1次,去掉老叶黄叶上市,提高菜品品质。

参考文献

[1]李振军,等.蒲公英的软化栽培[J].吉林农业,1999,(02).

[2]吴双林.可开发的食疗佳蔬[J].农村新技术,2000,(03).

作者简介:曹秀云,本科学历,副教授,研究方向:园林园艺技术。

猜你喜欢

良种蒲公英
蒲公英
Every “flower”has its day
蒲公英的歌 外二首
第二代杉木人工林优化栽培技术初报
枸杞良种提纯过程及种苗新型培育技术
华山松良种容器育苗技术
可以吃的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