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及合理布局研究
2017-05-05王艳
王艳
摘 要: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中的主体,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由大规模的抢救性建设阶段进入到科学集约型建设阶段,生产和管理部门碰到了一系列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及空缺分析评价的研究,旨在对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科学晋级、优先建设、空缺分析等方面进行定量评价方法上的探讨与分析:为生产、管理部门今后对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开展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重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价值评估;布局
自然保护区建设是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之一。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原始的生态系统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繁衍和自我平衡,为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参考依据;自然保护区保护独立的不受人为因素干扰的区域为濒临灭绝的物种和一些分布区域狭小的特化的物种提供天然的生存场所;同时,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建设的基本单位,即便于管理又有强大的生态效用;自然保护区还有助于保留自然本底,储备物种,保存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其在生态建设中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
一、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
1.确定保护价值评价指标赋值区间
在对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对各个评价指标的确定采取赋值法,利用各个指标的实际数据就可以实现对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评价,以大兴安岭针叶林地理区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为例,对其保护价值的评价指标赋值如下所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类,高分值区间为[200,∞),中分值區间为[100,200),低分值区间为(0,100);特有植物种类,高分值区间为[100,∞),中分值区间为[20,100),低分值区间为(0,20);天然林面积,高分值区间为[88.08,100),中分值区间为[66.05,88.08),低分值区间为(0,62.64);特有植物种类,高分值区间为[100,∞),中分值区间为[20,100),低分值区间为(0,20);保护区内总面积,高分值区间为[87.10,100),中分值区间为[64.59,87.1),低分值区间为(0,64.59)等。共有17个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定量评价,涉及到的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有374处。
2.评价排列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
通过赋值评价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各个森林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排列顺序,且从中可以看出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标准要较高一些,如东北东部山地针阔叶林混交林地理区各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黑龙江库尔滨河自然保护区,其保护价值指数为0.4894;黑龙江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保护价值指数为0.5084;黑龙江凤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保护价值指数为0.6462;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指数较低一些,如黑龙江曙光天蚕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指数为0.4494等。而在晋冀山地半旱生落叶阔叶林森林类型保护区,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河南太行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保护价值指数为0.5380;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保护价值指数为0.7952等.
二、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合理布局
1.升级保护区为国家级的方法
湖北省、河南省的交接地带是河南淮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具有35938平方千米的总面积,具有7种濒危级植物、11种二级植物、3种一级植物、27种国家重点保护二级动物等,具有0.5548保护价值指数,与国家的保护价值指数标准相符,而且目前在该区域内只有5%的国家级森林保护区面积,不足10%的优先保护地区内国家级森林类型保护区面积,因此在合理布局规划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时,建议将该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
2.优先重点建设方法
目前我国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达到了350多处,对于该重点投资建设哪个保护区成为了难题,为了促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均衡发展,在优先建设时应当遵循平衡性原则、控制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即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对自然保护区建设是否符合自然保护地理单元的需求、行政区域发展等,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均衡发展提供保障;根据国家建设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要求确定合理的自然保护区数量,并与国家的经济状况相结合,对优先建设的保护区数量进行适当的设置;优先建设保护价值较高、具有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地理单元等保护区。
3.国家级自然保护小区建设
自然保护小区一般以保护一种或者几种珍稀濒危植物物种为主要目标的,面积较小的保护地形式,是自然保护区的延伸和补充,对于拯救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具有一卜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中,未在现有国家级、省级森林自然保护区中得到保护的,且种群分布面积极小的,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小区。对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小区的管理应由国家林业局直接管理,或委托所在省份里地理位置临近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代为管理。
4.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原则
对保护价值指数达到国家级标准的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级别升级;处于森林主要分布区的各自然保护地理单元内至少建立2处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或所建国家级保护区总面积占所在地理单元面积比例不低于5%;处于优先保护地区的自然保护地理单元至少建立2处以上的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或所建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所在优先保护地区面积比例达到10%以上;未受到现有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森林植被群系,要在其分布的区域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或升级所在的己有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未受到现有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国家重点保护森林动植物物种,要在其分布的区域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或升级所在的已有的省级自然保护区。
参考文献:
[1]聂宇一. 江西省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2]韩凤. 湖南省森林类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
[3]楼丹.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合理布局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