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朝末年的摩崖刻经书法

2017-05-05王子东

环球市场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义书法史摩崖

王子东

山东省邹城市文物局

北朝末年的摩崖刻经书法

王子东

山东省邹城市文物局

北朝的佛教摩崖刻经通过对可感不可见的佛学理念的观照,塑造出了可感可见的书法形象,使刻经作品具备佛教的审美特质,创造出了独特的“刻经体”书法样式。这些摩崖刻经不仅仅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大的作品,以其具有佛性的文字形象及其经文本身共同构建了佛教的文字般若,使人们通过对文字的观照领悟佛法实相。开创出了独特的宗教审美意境和书法表现形式,这是其伟大的创造,也是佛教艺术史和中国书法史上不朽的杰作。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北。朝末年的摩崖刻经书法。

北朝末年;摩崖刻经书法

引言

佛法教义与中国书法在世界各民族中,唯有中华民族把应用文字的书写变成独立观赏艺术,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书法艺术。中国书法从产生到发展的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支配,可以说“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自佛教文化传入汉地之后便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法教义的传播依赖于语言和文字,文字书法是佛法教义的重要载体。作为传播佛法教义的载体的书法艺术与佛法教义本身有着诸多的联系、相通之处,二者在很多层面互相契合。佛法与书法的邂逅促生了一系列独特的书法样式和书法审美理念,一部中国书法史中佛教题材占据非常大的比重,佛法教义和佛教的审美理念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书法,使之产生了很多具有佛家样式的书法审美典范和书法理论篇章,以及书法创作理念。可以说,佛教文化传入中国,使中国书法走向了新的纪元。

1、北朝末年的摩崖刻经书法出现的原因

在释迦牟尼时代,传播佛法的文字是借助于口诵的文字(字音),几次佛教集结之后,佛陀教义才被书写的文字所记录。佛教传入汉地之后,佛法以既表音又表意的汉字书法为载体,使其文字般若的内涵丰富了起来,这时文字般若便承载了三个层面的内涵:其一是记录佛教经论的语言文字(字义),其二是语言文字的字音,其三就是书写这些文字的书法形式(笔法、结字、章法、墨法)所体现出的书法意象(字身),这三重功能共同构成了汉传佛教的文字般若。在中国书法史上很多书写佛教主题的书法作品,既记录了佛教的教义,又表达了佛教的审美理念,成为佛教艺术史和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国书法的理论和实践。北朝晚期的佛教摩崖刻经就是其中的典范。

2、北朝末年的摩崖刻经的意义

在印刷术尚未发明的时代,信息的传播须借助于文字的抄写。以文字传抄佛教文典是佛教理念传播的重要形式,而将佛教典籍刊刻于石则是抄写佛教典籍文献的进一步发展。起初,佛教理念的传播依赖于佛经的传抄流布。随着佛教的进一步发展,观诵这种抄写的经卷已不能满足信众的宗教需求。北凉时期,在河西走廊地区一大批石塔便应运而生了。这些佛塔之上往往刻有佛经和发愿文,这是中国佛教刻经的最早形式。北魏时期,中原地区出现了石窟刻经,把经文刻于石窟石壁之上,这是佛教刻经的进一步发展。北朝末期,在北周和北齐辖内,佛教刻经又出现了新的形式—摩崖刻经。这些刻经小者刻于一块巨石之上,大者刻于一千余平方米的石坪之上。大多字大盈尺,有的甚至有数米之高。这些刻经背向大地,面朝苍天,气象宏阔宏大,字体沉稳庄严,具足妙相庄严。这是护法的壮举,也开创了中国书法史上佛教石窟刻经独特的书法形式。石窟刻经不仅能使佛经长久保存,也可以使信众在膜拜佛像之时诵读经典,更重要的是石窟刻经犹如壁画一样能够营造出独特的氛围。置身于刻有佛经的石窟之中,浓重的宗教气氛会扑面而来。石窟中既塑佛像,又刻佛经,这种经像同在的石窟的建造,既供养了佛身,又供养了佛法,所刻经文书法已超出了传递文字信息的实用功能,成为营造石窟宗教气氛的装饰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摩崖刻经书法特色

3.1 用笔

首先,线条较多的保留了篆书用笔特征,起收笔及转折处无明显的提按变化,用笔饱满圆浑、含蓄凝练的特征。但是,这处刻经中因其时间的早晚,风格又同中有异。较早的洪顶山"大空王佛"题记中的隶笔翻挑之势比尖山与铁山题记中的隶笔翻挑之势明显;其次,由于摩崖榜书巨大,摩崖面凹凸不平,很难一笔完成,因此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会经常出现。如大的横笔、擦笔,少数撇笔,都经过了描写加工,因而这些笔画在形态上较其他笔画更显突出,给人更为醒目深刻的视觉感受。

3.2 体势

其结体取势的总体基调是平整、宽博。在其早期作品中,隶书的体势特征比较突出。用笔横平竖直,重也居上,形体整巧宽博,略有倚侧。在其晚期作品中,铁山刻经《石颂》吸收了楷书的用笔和结体方式,字形方整,结构重心居上,体势左敛右放,单字体势平正,意趣横生。

4、北朝摩崖刻经对当代书法的借鉴意义

北朝时期刻经书体所呈现出的独特审美内涵,无不透露着魏晋时期佛教"观"思想和玄学文化影响的超然绝俗、简约云檐的风骨。书者在雄强、朴拙、自然天成的魏书时代里,却对隶书的审美价值为基准进行更新及总结,保留了隶书宽博的体势,篆书浑厚而简约的线条取代了隶书波挑之笔画,又吸收楷书的峻厚,从而形成了含蓄、简约、和穆的特点。铁山、葛山摩崖刻经便是雄浑厚重的线条、方圆兼备的笔法、因地制宜的章法来诠释着北朝摩崖刻经书体的特点。作品不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更与佛教义理紧密结合,营造出"山即是佛,佛即是山"的幻境,堪称我国书法史上一绝。北朝时期独特的隶楷书刻经书体也对当代书法创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葛山摩崖刻经选字

结束语

总而言之,北朝是我国美术史的一个黄金时期,受儒、释、道思潮的共同影响,艺术从功用性走向了审美自觉。人们对美的理解突破了"比德"的局限,将自然美和艺术美、人性美结合起来,追求H者的和谐、宁静与淡泊的统一。而这些正是刻经书法所追求的,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1]杨锁强.论北朝摩崖刻经的书法史地位[J].中国书画,2010,11:71-73.

猜你喜欢

教义书法史摩崖
西狭颂摩崖石刻
论本科教育中书法史课程的开设与教学
刑事追缴的教义学构造
摩崖石刻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
宏观构建、精微解读—《书写的形态:中国书法史的经典瞬间》读后
“南行唐北界”摩崖石刻考察图辑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对书法史教学实践中的若干思考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教义学展开
实行着手中的主观与客观:基于刑法教义学超越论的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