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17-05-05聂金泉萧学新
聂金泉+萧学新
摘 要:水稻是我国大多数地区的粮食作物,水稻的产量关系着国计民生,稳定水稻产量对保证粮食的供给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就对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从选用良种,培育适龄壮秧、抢时早栽,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科学管水,平衡施肥及病虫草综防,减灾保产的四大方面,提出配套技术措施,可为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
关键词:水稻;良种;优高栽培;培育壮秧;科学管水
水稻一直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要农作物,只有保证粮食产量,才能保证国家的发展。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稻种植面积在不断的减少。因此,要想保证水稻产量,就应该加强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避免水稻产量下降导致粮食危机问题。本文将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介绍,只有不断接受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才能增加粮食总产,确保粮食安全,保证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选用良种,培育适龄壮秧
1.良种推荐
良种不仅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而且能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应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选用经审定且生育期适宜,抗病力、抗倒力强的优质、高产品种,如天优998、五优308、华航31号等。
2.种子处理
为了减少种子带菌、增强抗病能力,防止地下害虫危害,使其发芽快而出苗整齐。在播种前应晒种1~2d,再用药剂处理。药剂处理的方法是:用“福伴”10mL拌水稻种子1kg,阴干后即可播种。
3.适期播种
根据水稻生长所需的条件及当地的气候特点、前茬作物的腾田时间、育秧方式等来确定合理的播种时期,在肇庆地区:旱育秧苗,于3月上旬育秧为宜,4月10日前栽完;水育秧苗,于2月底至3月初播种为宜,在4月中旬前栽插结束。
4.培育壮秧
壮秧有利于大田早生快发,为争大穗多穗打下良好基础。两季田地区,要作好栽大苗秧、长龄多蘖壮苗秧的准备,应适当扩大苗床或秧母田面积,为培育多蘖壮秧创造条件。
(1)旱育秧。旱育秧是当前国家重点推广的十大农业新技術之一,是水稻实现高产、稳产、增收的先进实用技术,它改变了传统的育秧方法,操作简便,具有五省(省工、省种、省肥、省水、省秧母田)、两增(增产、增收)技术效果。通过近几年推广,深受农民欢迎。但是,调酸、消毒、施肥、化控等技术要求高,操作繁锁,农民很难准确掌握,常常出现肥害、徒长、缺素、病害死苗等现象,对培育多蘖壮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①苗床选择。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保水保肥力强,地下水位低的平整沙质壤土,最好是常年种蔬菜的菜园土作旱育秧苗床。栽667m2大田水稻需旱育秧苗床20m2。在整地播种的前几天,清除杂草,并粗耕,然后按10m2秧床施腐熟粪水5担培肥。
②整地开厢。选晴天将旱育秧苗床地整细整平,拣去杂物,按照厢面宽133.32cm,厢沟宽33.33cm、厢沟深16.67cm开厢,整好苗床,将厢沟走道中的土壤取出用筛子过筛后堆好备用(盖种)。
③施肥播种。苗床整好后,按20m2用“台沃牌水稻旱育秧肥”1~2kg加15%毒死蜱颗粒剂50g与10~20kg细土充分混合后均匀撒于厢面,然后用钉耙或锄头将肥料均匀欠入表土3~5cm土层内,达到肥料与表层土充分混合,并用木板刮平和镇压厢面,使床土稍紧实,再慢慢浇水至厢面有明显积水,达到10cm左右土层处于水分充分饱和状态。
待厢面积水干后,将经过种子处理的稻种按用量(视秧龄长短1m2播种50~75g)均匀撒播在苗床上(有条件的可用摆播器播种),然后用过筛细土均匀盖种,盖种厚度0.5cm(以不现稻粒为度)。盖土过薄易抗芽,过厚苗弱细,分蘖不良。盖土后再喷施芽前除草剂。
④ 盖膜。播种后及时用竹片搭拱架盖膜,注意拱高30cm左右,拱脚边离苗床边距离为10cm。
⑤苗床管理。温度管理:播种至齐苗期,主要是保湿保温,促苗齐、苗全。此期应保持膜内温度在30~35℃内,晴天中午膜内温度高于35℃时要揭膜两头降温,遇连绵低温阴雨天,膜内空气污浊,应每隔2~3d在中午打开膜两头换气1次。齐苗至一叶一心期,主要是适温促根,膜内温度控制在20~25℃,晴天中午膜内高于25℃揭膜两头通风降温。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主抓通风、炼苗、控水、促根。膜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晴天上午10点左右将膜半揭开,强太阳天全揭开,下午4~5点钟及时盖膜,阴天中午半揭膜1h左右,雨天每天揭膜两头换气1次,但不能让雨水淋苗床。如温度低于13℃则应注意盖膜防冷害。五叶期前都不能拆除竹拱架,特别注意雨天及寒潮期盖膜保温护苗。水分管理:旱育秧一般不轻易浇水,即使床土有细纹裂口,只要秧叶不卷筒,都不必浇水。如发现秧叶卷筒,且经过一夜仍不能展开时应及时浇水。移栽前1d下午应浇足浇透水分以利起苗。三叶一心期后如需浇水,以无渣清淡粪水浇灌为好,注意不能用井水和沼气水浇灌。施肥管理:旱育秧在苗床期一般不必施肥,尤其是使用“台沃牌水稻旱育秧肥”后,肥效一般可维持到5~6叶期。如果苗床培肥不够,中后期表现出脱肥症状,可结合灌水施肥提苗。按50kg清粪水需用“台沃牌水稻旱育秧肥”0.2~0.25kg浇灌,施肥后喷清水洗苗,以防烧苗。
(2)水育秧。有水源的地方在水田中育秧,秧苗有较好的生长空间,能满足水稻苗期的生长需要。适当“稀播”又可促进秧苗早发蘖、发大蘖、多发蘖,因此稀播是培育壮秧的前提。
①秧田要求。应当选择排灌方便、土质较肥的砂质壤土田作秧田,而不应选用泥脚深的烂泥田、卫生田(瘦田)做秧田。栽667m2大田(水稻)需秧母田80~100m2。
② 秧田底肥。在整田时按66.7m2秧母田用“台沃牌水稻水育秧肥”3kg加腐熟水粪8担,均匀泼施在秧母田内,耙匀耙细后作厢,做到肥、泥混匀,以泥保肥,然后将秧田耥平沉淀后做秧厢。
③ 作厢播种。将培肥后的秧田按2m开厢,厢面宽1.4m,厢沟宽60cm,把厢沟中的泥土抱在厢面上,填平低坑处,再用木板将厢面压平,待厢面收汗后即可播种(稻种不能全落泥);移栽667m2大田秧苗需播稻种1.0~1.25kg,将处理后的种子分厢称量撒播。再盖膜,进行常规管理。
④秧田追肥。秧苗在三叶一心后,按66.7m2秧母田用“台沃牌水稻水育秧肥”1kg拌细土均匀撒施或对清粪水5担左右泼施;移栽前7d左右再用“台沃牌水稻水育秧肥”1kg拌细土均匀撒施或对10担左右清粪水泼施。注意每次施肥后应立即用清水泼浇洗苗,避免肥料灼伤秧叶。若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移栽的,应增加1次追肥。
二、抢时早栽,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
1.抢时早栽
(1) 适时早插。可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延长本田营养生长期,促进早生早发,早熟高产。前茬作物成熟时要及时收获,及早整田,抢时栽插,力争插在高产期。
(2) 栽插要求。插秧要做到浅、匀、直、稳。浅:一般不宜超过3cm;匀:是指行株距规格要均匀,每穴的苗数要匀,栽插的深浅要匀;直:是要做到栽直,不栽“顺风秧”、“烟斗秧”;稳:避免产生浮秧,不栽“拳头秧”、“脚塘秧”。
2.合理密植
为了促进水稻个体与群体协调生长,提高地力和光能利用率,达到促蘖增穗、增收的目的,要防止过度稀植,以免因群体不足影响产量。提倡采取宽窄株或宽窄行插植方式,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有利于植株健壮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大田适宜插植密度为(9~33.33)cm×16.67cm,每穴插2粒谷的秧苗,7~9个茎蘖,插1.2~1.3万穴/667m2,保证9~11万/667m2基本苗。旱育秧栽植1.3~1.5万穴/667m2,栽基本苗10~12万/667m2。
三、科学管水,平衡施肥
水稻要高产,必须加强肥水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丰产苗架,合理促控禾苗,使植株在各个时间的群体结构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呼吸消耗的降低,为高产奠定基础。
1.科学管水
一是要灌足水稻生理用水;二是要利用水来调节和改善稻田小气候和土壤理化条件,以促进和控制植株的生长发育,使之达到高产。
(1) 水层管理。大田应采取“浅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促蘖,苗够晒田,寸水养胎,足水抽穗,湿润灌浆,蜡熟断水”的管理方式。对无水源保证的田块,移栽时也不宜关水过深,以免影响走根和分蘖,导致赤枯病的发生。孕穗期及抽穗扬花期田间保持浅水层,勾头散籽后采取干干湿湿间歇灌溉,一般于收割前7d左右排水落干,断水不宜过早,养好老稻。
(2)适时晒田。按照“苗够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当总茎蘖数达到目标穗数的80%时,或已进入分蘖高峰期,要及时退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够苗早的田块以及烂泥田要早晒、重晒。
2.科学施肥,提质提产
为做到水稻科学施肥、平衡施肥,建议施用氮、磷、钾含量40%的“台沃”水稻优化配方复混肥35~45kg/667m2。本着肥田少施,瘦田多施,冷浸田和漏水田增量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确定用量。一般作底肥一次性全层施用,即在田整好后栽秧前均匀撒施肥料,打1次浑水,沉淀0.5~1d即可栽秧;过水田可先栽秧,待秧苗返青成活后再均匀撒施肥料,可以减少肥料流失;特別要注意冷浸田、漏水田这两种特殊田块,在施肥上一是要增加用肥量,二是要增加施肥次数,不能底追一道清施肥,底肥应占总施肥量的6~7成,余下的3~4成在秧苗返青成活时及时追施,确保中后期不脱肥。栽插密度不够的田块或坐蔸田块,可在水稻移栽7~10d均匀撒施1kg/667m2“台沃水稻伴友”,达到促根壮秆,抑制旺长,预防坐蔸,促进早分蘖、多分蘖,增加有效穗,提高抗倒伏能力等作用。
四、病虫草综防,减灾保产
1.防除杂草
注意防除牛毛毡、四叶萍、水花生、鸭舌草、莎草等杂草,可用“藤净”50~75mL/667m2或“双超”60~90g/667m2在水稻4叶期至拔节前对水30~45kg/667m2喷雾。也可选用“田草一撒净”80g/667m2在水稻移栽大田3~5d后,浅水撒施。若与其他药混用,请遵照其他药剂注意事项施药。
2.病虫害防治
及时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螟虫、稻苞虫、稻飞虱等病虫害。在秧苗移栽大田前3~5d,选用“独功+鸿越”30mL/667m2或“杀双·毒死蜱”50mL/667m2+“米乡园”15g/667m2对水15kg/667m2喷雾。水稻移栽后(6月上中旬)防治一代螟虫,同时预防叶稻瘟病,可用“道立锋”30~45g/667m2对水30~40kg/667m2喷雾;水稻中期防治二代螟虫(包括三化螟,7月中下旬施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颈瘟和稻曲病(在水稻破口前5~7d左右施药),可用“杀双.毒死蜱”150~200mL/667m2+“尤美达+卡迪迅”50mL/667m2或“道立锋”30g/667m2对水30~45kg/667m2喷雾。
五、收获
当90%以上稻谷籽粒黄熟时适时收获,过早、过迟收获均会影响米质。实行优质稻谷与普通稻谷分收、分晒,禁止在公路、沥青路面上脱粒、晒谷。选用机收、机械烘干、贮藏新技术,则米质更佳。因各地的地理环境、栽培习惯、产量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有一些不同,建议因地制宜参照实行。
六、结语
综上所述,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加强水稻栽培技术,对实现水稻的优质、高量具有重要现实的意义。所以,这就要求农民应因地制宜,在适期播栽的条件下,做到选育优良品种,培养根系发达的壮秧,科学合理的扩行、减苗,保证生育期适当的肥料投入和水分控制条件,才能充分发掘水稻的生产力,实现水稻的高产高效,有效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同时也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实现产量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等. 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与探讨[J].中国稻米.2012.18(1): 1-14.
[2] 张娅丽.浅谈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在尧龙山镇的推广[J].农家科技旬刊.2015.
[3] 韦金福,陈德麟.浅析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相关要点[J].低碳世界.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