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噻虫嗪·氟虫腈·萎锈灵悬浮种衣剂防治花生茎腐病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2017-05-05董志桥
摘 要:花生茎腐病俗称烂脖子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感病后很快枯萎死亡。主要为害子叶、根和茎等部位;中后期,果荚往往腐烂或种仁不满,造成严重损失,一般田地发病率为20%~30%,严重者达到60%~70%,特别是连作多年的花生地块,甚至成片死亡。近年来,该病在我县夏花生田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2015年6-10月,按照阜南县植保站的安排,笔者进行了34%噻虫嗪·氟虫腈·萎锈灵悬浮种衣剂防治花生茎腐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4%噻虫嗪·氟虫腈·萎锈灵悬浮种衣剂1000mL-1200mL/100kg种子处理,对花生茎腐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蛴螬兼治效果十分明显。宜在我县花生病虫防治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34%噻虫嗪·氟虫腈·萎锈灵 ; 12%萎锈灵 ;花生茎腐病 ; 防治效果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药剂
试验药剂:34%噻虫嗪·氟虫腈·萎锈灵悬浮种衣剂,山东中农民昌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对照药剂:12%萎锈灵可湿性粉剂,陕西恒田化工有限公司。
设清水对照处理区。
2.试验设计
(1)药剂用量与处理编号。
(2)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70平方米,随机排列;重复次数:4次。每小区边缘设40cm保护行相隔。
3.试验条件、环境
(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防治对象:花生茎腐病[Peanut Diplodia Collar Rot]
试验作物:花生;品种:白沙1016。
(2) 试验环境。试验地选择在花生茎腐病常年发生较重的阜南县方集镇马圩村腰庄村民组农户刘同友一花生田中进行。前茬作物为小麦,6月3日收获、小麦产量水平530kg/亩,小麦于2014年10月20日亩施底肥40公斤+30公斤[45%史丹利复合肥40kg(N:P2O5:K2O=15:15:15)+无机有机复混肥30kg(苏州双匙牌有机无机复混肥N:P:K=15:5:5、有机质≥20%)],并于2015年3月17日亩追施46%尿素6.5kg。花生于2015年6月6日下午播种,采用人工点播,行距30cm×穴距25cm,亩播种量17.5kg;花生不施底肥、也不追肥。
4.施药方法
(1)种子处理方法。根据试验设计,将定量药剂加入到稀释所需要的水(每100kg花生种用药液2.5-3.0L)中(小塑料盆内),搅拌均匀、配好药液;将称重的花生种子放入塑料大盆中(拌种后,将该盆清洗干净后再进行下一处理小区拌种),把药液均匀的洒在定量的花生种子上,边洒边搅拌,反复搅拌均匀后,倒在塑料布上摊开凉干,于2015年6月6日下午人工点播。
(2) 施药器械。1mL、5mL、10ml、20mL一次性注射器,马头牌JYT-5架盘药物天平,小塑料盆,台秤,塑料布若干块,搅拌用木棒,塑料大盆。
(3) 施药时间和次数。拌种时间于2015年6月6日上午8时30分在室内进行拌种(人工包衣)。本次试验共施药1次。
(4) 使用容量。按照每100kg花生种子喷洒药液2.5-3.0L。
5.气象及土壤资料
(1)气象资料。施药(拌种)当天晴天,最高气温31.9℃,最低气温20.1℃,日均温26.5℃,相对湿度69%,北风、微风。6月6日-9月25日112天的整个试验期间,最高气温24.6-36.4℃,最低气温11.3-27.3℃,雨日34天,雨量483.7mm,是我县年平均降雨量的50%;日降雨量>10mm日数8天、>100mm日数2天,最高日降雨134.5mm。
(2)土壤资料。土壤类型为砂壤土类灰潮土。有机质含量为1.66%,PH值为5.8。肥力中上等。
6.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1)调查时间和次数。共调查5次,时间分别为开始出苗调查出苗时间,出苗后10天出苗率及药害调查,出苗后10天、30天、60天调查防效,收获后晒干实收测产。分别于6月13日、6月24日、7月14日、8月13日、10月2日调查。
(2)调查方法。出苗时间调查:花生出苗时,调查小区内总苗数的1/3左右,观察药剂对花生出苗时间的影响。
出苗率和药害调查:在点播花生种子时,每处理随机取10穴计数花生种子粒数,并分别作一标记;花生出苗后10天,调查该10穴花生总苗数;同时,观察花生苗有无药害,并记录药害的类型和危害程度。
(3)防效调查。出苗后10天、30天、60天调查茎腐病发生情况。方法为每小区随机5点取样,每点调查6株,每小区共调查30株,调查各小区病株率及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
测产调查:收获时,做到每小区单收、单放,晾晒干后进行实收测产。
二、结果与分析
1.对花生的安全性
田间调查表明:各处理药剂对花生出苗时间、出苗率均无明显影响,调查没有发现药害现象。两种药剂对花生种子作拌种处理与空白对照相比,对花生具有一定的生长刺激作用。
2.对花生茎腐病的防治效果
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防治效果经“反正弦平方根转换”后,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测定。
田间调查表明:34%噻虫嗪·氟虫腈·萎锈灵悬浮种衣剂对花生茎腐病有较好的防效,直观效果明显;防治效果随着用量的提高而增加。34%噻虫嗪·氟虫腈·萎锈灵悬浮种衣剂1000mL-1200mL/100kg种子处理区,花生出苗后10天、30天、60天对花生茎腐病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60.8-75.0%、72.4-81.1%、74.8-80.6%。均高于对照药剂12%萎锈灵可湿性粉剂1500g/100kg种子处理区。
3.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各处理区对花生实收增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3>处理2>处理4>处理1。34%噻虫嗪·氟虫腈·萎锈灵悬浮种衣剂1000mL-1200mL/100kg种子处理实收增产率为10.6-12.4%,高于对照药剂12%萎锈灵可湿性粉剂1500g/100kg种子处理。
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产量结果进行“平方根转换”,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测定。
4.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各处理药剂对花生根腐病等真菌性病害有一定的防治效果。34%噻虫嗪·氟虫腈·萎锈灵悬浮种衣剂处理區对花生蛴螬等地下害虫亦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三、结语
二种药剂试验剂量均对花生安全。34%噻虫嗪·氟虫腈·萎锈灵悬浮种衣剂每100kg种子用1000-1200mL(有效成分340-408g/100kg种子),配成药液2.5-3.0L,进行拌种(人工包衣),对花生茎腐病最终防治效果为74.8-80.6%,实收增产率为10.6%-12.4%;对花生蛴螬等地下害虫亦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病虫防治和增产效果非常显著。宜在花生病虫防治中推广应用。
作者简介:董志桥(1976-5-)男,安徽阜南人,安徽农业大学2007级,农业技术与管理,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研究方向:农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