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规范嫁接育苗管理技术
2017-05-05刘惠萍高俊峰
刘惠萍+高俊峰
黄瓜嫁接育苗技术是一项已推广多年且对瓜类重茬枯萎病有显著防治效果和抑制作用的好技术,是利用黑籽南瓜发达的根系和抗病性强的特点,将其作为砧木,与高产优质的黄瓜接穗嫁接出抗病、丰产、优质的黄瓜植株新个体的一项技术,可有效解决设施黄瓜土传病害——枯萎病的难题,在生产上有很大的实用意义和经济价值。使其在设施黄瓜反季节栽培中发挥较大的增产增效作用。
一、选择适宜良种
1.接穗。主要根据北方冬春两季气温低、光照弱、棚内温度提高难度大的自然限制因素,有针对性地选用耐低温、耐弱光、抗性强、早熟、丰产性好、品质优的黄瓜良种作为接穗品种。适宜的品种有中研21号、津优35号、津优303号、津优30号、津优36号、津优1号和吉星水果黄瓜。
2.砧木。宜选用当年生产的云南黑籽南瓜。
二、适期育苗,培育壮苗
1.育苗时间。冬春茬育苗应比正常育苗提早30 d左右,按照定植日期倒推来确定育苗时间,需在2月上旬定植的,就于前1年12月上旬播种。育苗时需在日光温室内加盖小拱棚,并用地热线做成热床。秋延后栽培的在7月中旬进行露地育苗,8月中旬定植。
2.育苗方法。完好、发达、健壮的根系是壮苗的基本标准,而获得好根系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护根育苗,即营养钵育苗。营养土是从播种到缓苗期种苗生长的营养来源,养分的丰与欠、单与全,直接影响着幼苗的长势,因此要获得健壮苗,就必须使用配比适当的营养土。一般营养土的配制方法为:选择前茬没有种植过瓜类作物(最好是豆茬、葱蒜茬)的园土6份和充分腐熟的鸡粪、马粪、羊粪等优质有机肥4份,并在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加入磷酸二氢钾0.8 kg、磷酸二铵1~1.2 kg、尿素0.25 kg,打碎、混匀并过筛后装钵。
3.种子处理。接穗每667 m2用种量为100~150 g;砧木黑籽南瓜每667 m2用种量为1.5 kg。采用营养钵育苗时,应在667 m2定植总株数的基础上多播20%。为了促进幼苗健壮生长,提高发芽势,必须在浸种前选择饱满、鲜艳、无虫、生活力强的种子晒种2 d。最为提倡和使用最多的种子消毒法是温汤浸种,用种子体积5~6倍的55 ℃温水浸种20 min,杀死种子上携带的病菌,然后把种子放到25~30 ℃的温水中浸泡3~4 h,待种子吸入的水量达到干种子质量的70%~75%时即可进行催芽。催芽前最好把浸好的种子稍晾一下,待种皮稍干时再催芽。催芽时把种子用干净的尼龙网袋装好,再用湿毛巾包起来,放置于28 ℃左右的温度中,待种子露白后点播。
4.播种
(1)营养土的处理与播种方法。播种前先进行营养土消毒,将已装好营养土的营养钵用50%多菌灵700倍液和辛硫磷800倍液浇透,杀菌杀虫后用食指在钵中间轻压1个小窝,将已露白的种子平放在中间,再覆上1 cm厚经过消毒的营养土。
(2)接穗、砧木的播种方法与播种时间。鉴于砧木(以用根为主的永久性种苗)和接穗(只用苗头、不用苗根的过渡性种苗)的特性,从省地和省营养钵、营养土的角度考虑,推广把砧木和接穗播在同一个营养钵内的做法,即在同一个营养钵的中间播砧木,边上播接穗。此法不但可以省地、省工、节约成本,而且便于操作(拿出一个需要嫁接的营养钵,立即取掉砧木头,嫁接上接穗头即可)。
嫁接育苗要按嫁接方法的不同确定接穗和砧木的播种时间。采用插接法的,黑籽南瓜比黄瓜早播4~5 d;采用靠接法的,黄瓜比黑籽南瓜早播5~7 d。
5.嫁接时期与方法
(1)嫁接时期。砧木真叶展开,接穗真叶显露,苗高5~7 cm时是理想的嫁接期。
(2)嫁接方法。目前常用的嫁接方法主要有插接法和靠接法两种,实践证明,插接法较靠接法更为省工、经济,并且成活率高。采用插接法省去了买嫁接夹的投入,节省了加夹、取夹的用工,同时也避免了因断根、取夹过早或过晚造成的成活率低以及未愈合伤口易感病的弊病。
插接法:先自制1个与接穗下胚轴同粗,两头削成40°倾角的竹签,再准备双面刀片1片。嫁接时,先用刀片把砧木的真叶切掉,注意不要伤到子叶,然后把竹签削面朝下,沿子叶方向从右向左下插0.6 cm,再将接穗头从接穗子叶下1.5 cm处切下,用刀片在距子叶1 cm处向下削出长0.5 cm、倾角40°的斜面,此时拔出竹签,将接穗斜切面朝下,慢慢插入砧木,深度一定要和砧木的插孔吻合,使接穗真叶和砧木子叶呈十字型交叉。
靠接法:先切掉砧木的真叶和生长点,用刀片在子叶下0.8 cm处按30°的倾角向下斜切1刀,深度为1/3茎粗,再在接穗子叶下1.5 cm处按30°的倾角向上斜切1刀,深度以3/5茎粗,然后将两个切口上下套合贴紧,并使黄瓜子叶压在南瓜子叶上,最后用嫁接夹夹住接口,夹时注意把黄瓜苗夹在夹子口的内侧,这样有利于成活。嫁接好后立即浇足水,将嫁接苗放入小拱棚内,盖上遮阴的草帘或纸被。
6.嫁接后的管理。嫁接后3 d内,棚内白天温度保持在26 ℃左右,夜间18 ℃左右,湿度95%(棚膜上应常有水珠),光照强时遮阴避光。3 d后降低温度,白天保持在23 ℃左右,夜间16 ℃左右,湿度75%左右,增加光照时间。8 d后撤掉拱棚进入正常管理。10 d后稳定成活的嫁接苗可逐渐断根。当苗龄35 d,幼苗具有4片真叶,苗高13 cm时即可定植。
7.炼苗期的管理。定植前5~7 d,对秧苗适度降温、控水、加大通风量,进行抗逆性锻炼,使秧苗生长条件更接近定植棚的环境条件。
三、定植时的注意事项
黄瓜种植密度依品种的成株株型而定,株型大的株距就大,反之株距就小。一般黄瓜株距为28~30 cm,行距50 cm,用打孔器打孔,按“品”字型定植。
早春季节定植在考虑棚温的同时还要考虑地温,地温一定要达到15 ℃以上才可定植。苗子应按长势强弱和高低大小进行分级,然后从大到小依次定植。注意在取营养钵时,一定不要把土坨弄碎,以免伤根死苗。定植后立即浇定苗水,并在水中加入多菌灵和辛硫磷600倍液,确保植株健壮成活。
四、定植后的温度管理
从缓苗到根瓜采收前,管理上以促根壮秧为主,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 ℃,夜間13~15 ℃,地温22 ℃;从根瓜采收到第二条瓜长到15 cm左右为结瓜前期,此期应以促秧为主,白天温度可提高到31 ℃左右;第二条瓜采收后进入盛瓜期,以结瓜为主,白天温度保持在27~32 ℃,不超过35 ℃,夜间16~18 ℃。早春棚内温度达不到10 ℃时,必须在地膜+大棚的基础上,再搭建中小棚增温,用三层棚的保温措施确保黄瓜植株度过极端低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