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关于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

2017-05-05李瑞青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2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技术科学

摘 要 现代的科学技术已经展现了它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让社会和国家都进入了高速前进的道路。关于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也被不断讨论:科学技术就是意识形态或科学技术是反意识形态等观点争论不断。本文借用马尔库塞悲观的科学决定论和哈贝马斯寻找反思之路的乐观态度,简要探讨科学技术在当今社会成为一种意识形态这一问题。

关键词 科学 技术 意识形态

作者简介:李瑞青,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哲学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BO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407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让科技这一词语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科学、高科技运用、高科技推动、科技助力已经十分普遍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的常用词中。对科学技术的讨论也愈加热烈。科学技术被看作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国家安全、社会保障与公共健康等问题依赖科学的发展与进步,科学知识在被生产出来的过程中依赖于技术的发展也能够促进技术革新。

一、关于科学与技术

在科学从纯科学、好奇地探索发展为科学技术,技术转移以物质为承载,不断发展的技术转化为对生产力的大力推动下,科学转化为技术之后才能更加直观地展现他的力量与能量,发挥更大的作用。而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作为一个经常争论的问题,在科学技术哲学方面也有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下也有对其划分和解读。对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的探讨也十分有必要,通过更加详细的文本阅读对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有一个更加清楚深刻的认识。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研究主题下对科学与技术的探讨一直都在,对于将科学技术称为意识形态的问题领域,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的对比下关于科学技术是否是意识形态、科学技术如何称为意识形态、科学技术如何充当起意识形态的问提上都有不同的观点。有些人将哈贝马斯的《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中的内容看作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对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做出的回应。在这里我认为两者都是对科学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潜移默化或逐步普遍等现象进行的分析和预见,人们一直没有放弃对科学进步带来的成果的追求,也一直在注视着科学进步所带来的问题。在本文中则以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为问题,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哈贝马斯的《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两本著作为本文叙述观点的主要参考。

通过对于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的解读,深入了解与分析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问题,对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进行简明梳理,以科学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在科学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综合思考中对此问题的见解,来对本题目进行简要探讨,讨论背景是西方代议制政府的社会、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下的科学技术是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的探讨首先还是要对科学的发展进行简要说明。关于科学似乎人人皆知要科学,求科学,但是什么才是科学呢?真正要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却无处可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吴国胜教授多次探讨“什么是科学?”这一问题,“来自”西方的科学,在引入我国后也有了中国的看待角度。而不论西方的还是中国的科学也一直在发展着:由科学到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一体化成为两者存在的基本形式。到现在继续发展为科学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技术与公共管理等。科学发展至今已经不能用单一的眼光去看待,科学及书的新发展趋势使科学不仅局限在知识范围内,也在为社会体制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助力。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现今生活的影响之大使我们要认真并正确对待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

在科学的发展历史中,科学技术为人类带来了大量物质、精神上的收获。自二战以后,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之下人们开始思考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正面与负面的问题。人类发展至今,科学技术无疑为人类贡献了巨大的力量。科学的基本作用能够使我们大家清楚的、真切的认识世界、发现新事物;当我们在运用科学时,通过运用科学能够回答我们对自然或其他所提问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一类的问题;我们能够接触到的科学一般是知识传播科学的成果,比如说我们能够接触到的直观的科学成果一般是固定的概念、定律或文章等。技术的基本任务更加倾向于以工具的形式带领我们更好的探索世界,有所发明,有助于我们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很多技术是看不到的,一般以物为承载,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物品等都蕴含了大量的技术在其中。比如说工艺流程、建筑物,等等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技术成果一般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或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又或者考虑能否带来经济效益等。对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进行了解可以知道,雏形形成于其创始人霍克海默,“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是他们的共同理论观点。马尔库塞继承并发展,在他这里该理论趋于成熟,但是马尔库塞持消极态度;与马尔库塞相反,哈贝马斯使“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得以系统化,持积极态度并提出了交往理论。在对意识形态的不断接触学习后,在最近接触的意识形态的解释,也是我比较倾向愿意选择的:一是作为一种具有辩护性、理论基础的观点,它在形成之后会为社会活动进行辩护,宣称这种已经形成群体活动方式或成为社会基本制度是合理的。第二种对意识形态的理解是以利益——权利为基础、对社会秩序有一定影响力的观念体系。当然意识形态也有其他多种解释,这里不一一列举。在这两种理解中可以看出:意识形态并不直接等同于觀念体系,它是一种具有其本身形成过程中所带有特征的特定的观念体系,人类社会发展形成的产物,与该社会群体的群体、统治阶级的权利和利益都相关的有体系的观念。

二、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

霍克海默曾在《科学及其危机札记》中提出这样的思想,即科学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科学成果是能为社会带来能够加大推动生产力和生产速度的重要手段,大量的科研成果使曾经的幻想成为现实。在不断的发明创造中,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世界探索的可能性,也研发了各种有助于人类探索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程。科学变成了意识形态这一转变的时间大概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像其他人类文明传播活动一样,开始发挥意识形态的功能。

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代议制政府的稳定发展,国家对科学产出的干预行为不断增加、科学与技术彼此之间产生的助力迸发了巨大的社会推动力让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在这两个因素共同的作用下资产阶级革命的统治有所改变,资产阶级统治的形式转变为民主的、科技的、有效率地对人们进行统治,并为资产阶级更好地发展开启了自我约束与改革,这种带有补偿性意味的改变、约束和改革使得现有的资产阶级与传统的资产阶级统治形式有所不同。在我看来,在这些改变下模糊了原资产阶级的面貌,又因为科技本身的属性,让人们容易忽略或忘记科学技术对社会推动力后的问题。因为科学具有合理性、进步性、意识形态性,在科学与技术结合后,在为社会和人的发展做出贡献的时候,科学技术本身是一个中立存在,它不会主观的产生正面的或负面的作用力,然而人本身对科学技术的掌握和操控是带有不确定性的。科学进步对目标的选择和实现是有联系的,人类是否真的能够掌控我们所研发出来的科技产出。

现代的科学技术已经展现了作为意识形态的价值。比如说在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方面,我们会以一个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终将/能否,解决/发现/探索出其中的奥秘。”科学发展至今,纯科学活动、科学与技术彼此助力发展至科学技术成为一体,成为科学与技术存在的基本形态。

三、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对科学技术的思考

在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分析解读下从四个方面分析:政治动员方面、文化低俗方面、话语管理方面、思想肯定方面。对这四个层面的发展趋势的假设,虽然是集中在当代最高度发达的那些社会内外,但是在经过这样的设想之后,正如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开篇导言所说,对于一个事物的发展来说,当我们着重的去描绘:为它所带来的威胁、灾难而努力的背后遮盖的潜在原因。我们在对抗战争的同时也生产着对抗和平的工具,我们的活动使我们防卫的东西和我们之间彼此矛盾。

在马尔库塞的描绘下,话语、文化、思想和政治发展的趋势会使人类失去对我们自身、批判和否定的存在于单向度社会中的单向度人。在这里我以单向度文化为出发点作假设并进行探讨。单向度文化的本质是全面低俗化。俗化这一概念是使精英化文化失去其超越意义的术语。在浏览资料时,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是米其林餐厅的厨师,高超的厨艺和对烹饪食物的感情都会凝聚在探索做出的每一道菜品中。对食物的神圣敬意使这位厨师在烹饪中以其绝对的经验和烹饪技能让人们在享用食物时享受并赞叹大自然的馈赠。另一位则是材料分子方面的专家,食物在他的眼中是物质的各类化合物、是由数目不等的分子组成的物质。他通过运用自身专业的知识分析这位厨师所使用的食材,并追求在科学技术的辅助下,运用高科技的加工使这些食材能够像厨师烹饪的菜肴一样。最终的结果是这位专家在多次比试之后,他通过技术手段的复制,只是能得到一个视觉上不能区分的熟食,厨师所烹调出来的食物中的味道在专家用科技方法做出来的食物中并没有表现出来,这个科技生产食物的结果使原本非常具有内涵的一道菜品被贬低、拉低到大众文化的水平上。物仅限于物,失去了它承载的内涵与意义。

在《单向度的人》中,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同意识形态一样,具有明显的工具性、奴役性,起着奴役人和统治人的社会功能,统治转化为管理。当人变成缺乏批判性维度的人时,人的单向度就会展现出来,追求物质、文化低俗、思维缺乏革命性,人的批判性逐渐丧失。生活满足于物质富足,毫无危机感。科学技术创造的生产设备将劳动者束缚其上,成为生产设备的附属物。人在工具化的世界里,逐渐客体化为其中的一部分,从而丧失了人的丰富性。

哈贝马斯在《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中:“当今的这种科学成为偶像,脆弱的隐形意识形态更加难以抗拒。” 就像马克思曾说过的“公平交换”的观念是前资本主义时期的意识形态一样。后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科学技术跻身成为第一位生产力,开始执行意识形态功能,形成了以科学为偶像的、新的意识形态潜伏在人们心中。在人们心中技术是中性的,没有主观意识而且是先进的,为生活带来便捷,人们为发达的技术骄傲,也感受不到技术的统治,把科学变成偶像,更加难以抗拒,科学技术具有科学性、隐藏性使之符合理性,意识形态性较少。并且科学技术的不断改进修饰了晚期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用技术手段“收买”群众,并逃离了公众的“政治质疑”。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隐形意识形态”产生它對当今社会的影响。

哈贝马斯的观点认为:科学技术的第一位的生产力、国家干预科学生产活动的因素,科学技术才转化成了意识形态。哈贝马斯认为人的劳动与相互作用这两种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对社会秩序产生作用的因素。人的劳动与相互作用这两种活动类型是,人通过劳动、工具来改造世界来满足其生活的日常需要。在旨趣的作用下,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不是对客观实在沉思的结果。哈贝马斯的以“旨趣”为认识论基础是他在对待科学技术上重要的一节。在哈贝马斯归结的旨趣下有两张基本旨趣:以技术认识旨趣为基础以实践性旨趣为基础。而且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哈贝马斯理解的与国内有关意识形态的正统理解是不同的,在他的理解下:马克思主义反对既存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在资本主义代议制政府社会中就不是意识形态,可以说是某种“反意识形态”。在马克思的展望下资本主义最终会消失,然而现在资本主义一直存在,正是科学技术为其提供了新的支撑源泉,为其合法性提供了支撑。

四、正确对待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

在马尔库塞那里科学技术使人成为单向度的人:物质追求、文化低俗、缺乏批判性思考、革命性的缺乏。现代化的工业设备便捷、高生产率,个人的各种需求被极大满足,无形的剥夺了人的思想,丧失危机感,人们不断探索发现控制自然的方法的结果“为人对人的通知提供了概念和工具。”马尔库塞谴责科学生产的技术设备将劳动生产者变成为附属物。在工具化的世界里,生产者即人已经成为了工具体系的一部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决定了个人打破这种奴役状态的手段和方法更加困难,奴役、统治的程度越深重。所以,马尔库塞说:“发达工业文明的奴隶是受到抬举的奴隶,但他们毕竟还是奴隶。”

哈贝马斯那里,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合理化与科学技术关系越紧密,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越大,产生的社会结果是社会稳定、社会体制完善、人类物质的高度丰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阶级差异、对抗的消失。恰巧与马尔库塞在书中设想的成为了统治与奴役、限制人类自由的、集权的社会力量、对人类思想灌输和操纵。在哈贝马斯这里科学技术的新形式:以科学为偶像的新型的意识形态,即技术统治论的意识作为新的合法性形式,使人迷失、是迷惑人的力量。但是在哈贝马斯这里技术统治论也有其危险性:技术统治论治国将增加战争和破坏的危险。“它使社会的自我理解、交往活动、相互作用的概念能够被科学的模式代替。”依赖科学技术为人类带来的便利,过于乐观的对待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科学技术发展至今,带给我们的远远不止是各种高科技的发明与创新。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人类历史长河中传统的劳作方式,增大人类在面对巨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疾病生存概率。马尔库塞认为在单向度状态下的人们丧失了自我的真实个体,哈贝马斯乐观的看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关系下的潜在危机会让人类失去批判意识,但是现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人类在自然界中是如此特殊的存在,人类在漫长的进化史中学会了使用各种工具使自己更好的生存下去。工具的实用性使人类做到了无法依靠自己的四肢达到的目的。高速且合理规划的铁路运输让我们能够“日行千里”,精密的医疗机器在专业医生的使用下挽救了无数的生命,航天科技的研发让我们认识到更加浩瀚的宇宙。

在我们迫切需要科学技术改善物质或精神条件的历史时期中,我们赋予科学技术的责任是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而现在我们对科学技术的责任要求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对待科学技术不妨以严谨的审视、不完全放任自由发展的态度来正确看待。

参考文献:

[1]吴国盛.什么是科学?.科学人文.2007(10).

[2]刘大椿、刘永谋.思想的攻防:另类科学哲学的兴起和演化.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美]马尔库塞著. 刘继译.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4][德]哈贝马斯著.李黎,等译.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技术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