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塑现代之路

2017-05-05蔡馨瑶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专制复杂性民主

摘 要 巴林顿·摩尔在《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中通过横向的国别比较,根据地主和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总结出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的资本主义民主、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三条路径。本文通过分析摩尔论述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合理地认识路径类型内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开放性的看待三条现代化路径和未来的现代化趋势,重新认识走向现代的道路。

关键词 现代化 复杂性 专制 民主 社会起源

作者简介:蔡馨瑶,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345

《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是巴林顿·摩尔的成名作,奠定了摩尔在西方比较史学的重要地位,与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埃米尔·涂尔干的《自杀论》并称为20 世纪社会科学的三大经典。在当时弥漫的西方式民主自信的思潮中,摩尔以宏大的视野考察世界上六个主要国家的现代进程,洞见到农业社会迈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路径不是单一的线性发展,资本主义民主也不是经济成功的必然结果。通过重新考察亚欧历史,摩尔发现现代国家的历史起源实际上带有专制和民主的双重本性,农业国家的社会结构——尤其是阶级关系的组合模式——的破裂与新结构建立的方式影响着国家未来的走向。摩尔依据比较的、历史的、阶级的分析方法来探究世界现代化历史的因果关系,突破了传统理论对新兴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析论述模型,首次关注到地主和农民这一对旧秩序中的对立关系在各国历史情境的演绎,塑造出三条通向现代化的路径,对比较史学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方法创新和理论创新意义。

一、摩尔分析现代化进程的逻辑起点

摩尔在本书前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本书旨在对土地贵族和农民在农业社会(简单地界定为绝大多数人口都以土地为生的国家)向现代工业化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各自所发挥的政治作用进行解释。更具体地说,本书试图找出一系列的历史条件,正是因为具备了这样的历史条件,农村两大群体中的一方或双方才能够演变成极其重要的力量,从而推动了不同形式西方议会民主制的出现、右翼专制(即法西斯政权)和左翼专制(即共产主义政权)的崛起。” 这段话高度凝练了摩尔考察不同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分析框架,展现出摩尔的历史观、发展观等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是摩尔构思成书的逻辑起点,也是本书区别于其他现代化著作的重要亮点,成为我们理解摩尔及其著作必须掌握的立场。

在现代化问题的探讨中,许多学者都把定义何为现代,何为现代化作为研究的首要任务。西方学界对于现代化的涵义众说纷纭,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学说和派别。有的观点从纯粹经济的角度出发,认为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工业化,其影响从经济方面开始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种观点在经济史学界和社会史学界被广泛接受。例如美国学者罗斯特认为产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准是判断现代化的主要标志。社会主义学者注重从政治立场的角度看待经济、技术等发展,在现代化的研究中强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区别,主要目的是努力转变落后的形势。 而韦伯及其追随者帕森斯认为现代化是一种全面的理性的发展过程,包含文化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政治的现代化以及经济的现代化。 解读内涵对于理解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是这些理论中或者过于强调经济或政治某一方面的影响,或者在全面认识之中过于强调主观意象,因而在客观且全面的历史检视视角上留有空白。摩尔在对现代化的讨论中,没有给出现代化的明确解释,但是透过主旨和具体论述可以体会到摩尔将现代化界定为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急剧变动的历史过程。他采用了一种最宏观的历史视角,将政治、社会、经济、国际、战争等全部影响因素都纳入研究领域,并且将现代化视为历史跨越的生成过程,这样形成的是非理论的、客观的现代化概念,从而填补了理论研究的空白。摩尔的现代化观念也决定了他的研究方法是进行宏观的横向社会结构比较,避免走上以往以西方国家个案为蓝本进行实证分析,把归纳出的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作为标尺,度量各个国家走向现代化实践的老路。使摩爾克服了对现代化的单一性认识,没有形成西方盲目的民主必胜的思潮,而为总结民主的、法西斯的、共产主义的多条现代化路径奠定了思想基础。

摩尔的逻辑框架体现出连续的历史观。《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出版于1966年,当时在西方对现代化的传统论述中,往往把注意力集中于伴随新社会诞生而崛起的新兴社会集团——资产阶级和产业工人阶级。 将地主和农民,尤其是农民,视为旧秩序的落后因子,在资本主义浪潮中只能被动适应或挨打,不能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主体作用。摩尔却独具慧眼,观察到历史是在继承中向前运动的连续性发展,在新旧社会形态交替之际,旧有社会结构存在不容忽视的惯性力量,会对国家未来的命运形势产生强烈的影响。即使是法国大革命这样毫不犹豫的否定与旧制度的全部联系,实际上托克维尔也发现旧制度才是大革命形成的真正根系。摩尔发现封建地主与农民作为农业社会最重要的群体,打破其结构关系中的旧制度因素,促使其向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改造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步骤,因而地主和农民也能对现代化发展产生积极的能动作用。具体来说各国土地贵族和农民的历史的运动——传统社会结构中对立的两方力量如何消长,如何与其他势力联盟,如何对待农业商品化趋势,如何打破旧阶级关系向新阶级关系演进等——影响各国进入现代化的路径。因此摩尔的理论模型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不仅回归历史发展,而且深入历史发展的关键环节。

摩尔在论述中主要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工具,而且避免落入早期马克思主义简单性、典型化理论范式的窠臼,展现出复杂性、开放性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复杂范式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无限复杂的大系统,历史是整体关联和流动变易的历史画卷,无限复杂的社会要素以无限复杂的方式交织在一起,整个的向未来、向可能展开。 摩尔并不像其他人批判的是经济基础和阶级关系决定论者,虽然将地主和农民的权力结构作为考察的出发点,但是从来没有否定特定的时间、地点、历史情境、主体行为选择等一系列条件的共同作用力,摩尔自己也明确是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中看待地主和农民的运动。历史现象庞杂多变且各种要素交织难解,寻找一条将其串联的主线才能清晰的看出历史背后的关系。而其他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环境的历史条件都是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这对关系而影响着现代化的建构,因此摩尔将地主和农民作为论述的主轴而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同时摩尔认为资本主义和议会民主结合走向民主的道路只是西方一些国家特殊国情的成果,现代化并不意味着欧风美雨的复制过程,摩尔避免了本质主义社会存在观,就已有的现代化生成过程总结出了与各国历史情境相适应的三条现代化路径,也承认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之外还存在着广阔的历史空间。

摩尔提出的逻辑框架将现代化研究引入到政治历史学范畴之中,提出的角度回归客观的、连续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史,挖掘旧秩序的结构运动为现代化提供的宏观动力,填补了地主和农民视角的理论空白。诚然,摩尔的逻辑结构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作者也坦诚论证过程中存有不整齐的边沿、沟壑和跳脱。但是对于梳理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案例,寻找共同点亦或发现决定性差异,依然提供了独特而实用的切入点。

二、现代化进程的路径异同

摩尔在本书的第一部分动用较大的篇幅详细论述了英、法、美三国的现代化历史进程,在阅读这一部分的过程中,笔者始终存有一个疑问:摩尔论述并强调三个国家经由不同的历史情境转变为现代化国家,甚至其中还大量穿插着对英法两国的差异性对比,却在结论里将三个国家统一归类为资产阶级革命路径。三个国家究竟是形成了三条现代化路径还是一条同样的路径?同理在其他路径中是否实际上每个国家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路径,这种路径类型的总结是否为一个伪命题?通读全书,笔者以资产阶级革命之路为例,发现对于这三个国家无论是归于一种路径,还是分述三种路径都有一定的道理,关键是明确在不同的目的和语境下对历史可以有不同的认知。历史是不可复制的,英法美三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的确存在着大量的差异性,认清这些差异的细节有利于客观的观察历史,避免为得出结论而总结。与此同时,摩尔将英、法、美三国统一归类于资产阶级革命路径,是在有限的语境内合理地进行高度地抽象概括得出的路径一致,同样有重要的方法和理论意义。

摩尔提出资产阶级革命路径是一条“资本主义和议会民主在经历一系列革命之后相互结合的道路,这些革命是英国清教徒革命、法国大革命和美国内战。” 走向资本主义民主之路有三个重要的条件:第一,土地贵族和国王之间态势均衡。第二,实现为市场而生产,即农业商品化的转化。第三,农民问题的解决方式和程度。美国跳过了传统农业社会对现代化的阻碍,英国虽然面临上述所有难题,但较为平和的满足了这些关键元素,而法国社会则是在不同的结构和趋势中通过暴烈革命艰难走向民主。也就是说这三个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具备了相似的要素,或者说没有过分的偏离到可能导致其他结果的相反方向,使之都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过程和议会民主的政治后果。但是实际上上述相似的抽象变量,经由各国多元因素融合的历史情境形成了三种独特的演绎,又构成了三个国家的独特性。

农业商品化是摩尔整本书论述的中心议题。英法美三个国家的农业商品化程度都比较高。英国“都铎王朝的和平政策与羊毛贸易的持续刺激相结合,极大地推动了商业和资本主义农村的发展。” 在商品化的驱使下,圈地运动使地主自发地向资产阶级靠拢,农民被迫脱离土地变成了工人,农村原本的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从宏观的层面看去,法国的农业商品化程度也很高,法国的谷物和葡萄酒贸易与英国的羊毛贸易非常相近。但是与英国让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相比,法国将农民禁锢在土地上强制劳动,由贵族将产品销往市场,这种商品化方式,在保持农业社会的剥削方式的基础上压榨更多收益,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法国商品化的渗透没能改变封建的社会结构,也就使土地贵族丧失了获取统治地位的先机,导致法国的资产阶级依赖封建的剥削方式受皇室管制,才有了后期贵族进攻。

在国王和土地贵族的关系方面,美国没有经历前工业社会的漫长进程,属于从零开始有意识地构建理想中的现代化,所以实际上没有出现传统意义的君主和贵族阶层,不需要进行国王和贵族之间夺权的斗争,这是历史赐予美国的优势。英国虽有君主,但在法治传统和封建领主制的作用下没有形成王权至上,反而在1688年之前已经形成了议会斗争反对王权、限制王权的先例。所以英国产生了独立的绅士和贵族阶层,在获取统治地位后积极推行有利于议会民主的政策措施,其政治体制也能够和平的包容经济变革下新贵族和資产阶级的种种要求。法国与前两者都不一样,法国形成了强大的皇室专制主义统治,但是最终还是走上了民主道路。这是因为17和18世纪的法国是相对独立的特性组成的混合体,是封建主义、资产阶级和官僚统治的混合体。 法国的形势最为复杂,也存在最多可能性。为了解决战争困局、维持奢靡生活,国王的一些行动不自觉地促进了现代化的发展,农业商品化到底在法国逐渐强大起来,反过来不断侵蚀着国王自身的统治。后期资本主义不断向封建主义渗透,贵族和资本家们开始进攻,法国大革命为后来民主制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尽管不是最优的关系态势,但在复杂因素相互作用下到底没有偏离太远。

农民问题对于革命走势非常重要。英国的农业商品化过程彻底摧毁了农业社会,使土地贵族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农民阶级作为商业化的牺牲品彻底失去了参与英国政治生活的主动权。英国最终解决了农民问题为民主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法国采用强制劳动的方式,将农民禁锢在土地和封建剥削中。由于法国农民早在大革命之前就获得了土地,封建身份带来的赋税徭役等沉重枷锁显得愈发不能忍受, 最终农民奋起反抗,成为法国大革命中要求平等民主的激进力量,帮助大革命废除了封建主义,但是农民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而位于新大陆的美国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摩尔并不认为美国式家庭农场中的农场主属于一般意义的农民。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种植园农业的争议主要是自由的劳动力,矛盾最尖锐的就是奴隶制的存废,最终演化为南北战争。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在最宏观的层面,这三个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具备了资产阶级革命道路中的重要变量,国王、土地贵族、农民、农业商品化和暴力革命这些关键的因素都是三个国家共享的,但是深入到这些变量背后,我们会发现这一路径类型内部包含的巨大差异。尽管具备一些要素并不必然决定着接下来经历的现代化进程,但是必须承认有些要素还是比其他更有利于民主的发展,在这一语境之下,对同样产生议会民主结果的三个国家进行宏观上的一致性提炼就是有意义的,按照广泛的制度性结果来给现代化路径归类就是有意义的。如果过分的强调差异,认为任何事件都会因时间、地点、情境而具有绝对不确定性,那反而会落入历史无效性的极端,否定研究历史的意义。摩尔在书中也反复强调应当合理地对待相似性和差异性两个方面。总结宏观相似为未来的现代化道路选择提供有益经验,深入具体差别为研究各国国情作出理念准备,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合理地选择观察和学习视角才是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

三、开放性前进的现代化道路

摩尔在欧洲和亚洲选取英、法、美、中、日、印六个国家作为观察对象,总结出了通向现代化世界的三类路径,分别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融合资本主义与议会民主的资产阶级革命路径;以德、日为代表的,由自上而下的革命所引发的法西斯主义路径;以及以中、俄为代表的,农民作为革命主力的共产主义道路。在摩尔的叙述之下,现代化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产生的差异性成果。土地贵族和农民之间复杂的结构关系是衡量社会变革的主要标志,这对关系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串联起多种影响因素,形成了特殊背景下行动者的反应,发展出上述三种不同的路径。但是摩尔对三种路径的论证不是严丝合缝的,存在讨论的空间,摩尔发现现代国家的历史起源实际上带有专制和民主的双重本性,故而一个国家究竟会以怎样的方式实现现代化不是选择一个起点就一定到达相对应终点的必然发展关系,各路径出现交叉的可能性是很高的,只是当时的历史选择了没有相遇的走势,而且在新的形势下,加上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和后现代化的影响,很可能形成全新的现代化路径。因此我们不应当封闭地、僵化地看待摩尔概括的三种现代化路径,而是以复杂性范式理解现代化演进是一个开放的、可能的过程。

法国前工业社会的情势最为复杂,是各种相互对立的特性的混合体,其历史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与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路径的交叉可能。法国的许多特征与德国和日本非常相似。法国是皇室专制主义国家,君主拥有强大的权力,贵族是国王的附庸,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对君主有依赖性。虽然实现了较高程度的农业商品化经济,但是与英美两国采取劳动力自由迁移的农业商品化形式不同,法国采取的却是强制劳动的形式。而德国、日本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强制劳动,以日本为例,土地贵族鼓励农民生产出足够的剩余产品供上层阶层分配并出售到市场牟利,或者重新引入种植园奴隶制度。这种确保农民社会完整性的同时又保证地主可以榨取更多的利益的制度与法国非常相似。仰赖政治管束而不是经济杠杆以确保充足的劳动力,前期也推动了商业的迅速发展。也就是说在强制劳动形式这一点上资产阶级革命路径和法西斯主义路径可能会相遇,如果法国的强制劳动演进到无法控制的程度,有可能偏离到资产阶级为寻求政治保护与君主制融合的地步,可以想见法国就会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现代化道路。

摩尔分析现代化路径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农民革命发挥的作用。农民阶级是法国革命的活跃力量。法国农民生活极度困苦,被强制留在土地上承受着上层阶级日益繁重的剥削和压榨,而且被排除在三级会议之外无法表达自己的诉求。国王无意识的促进现代化的政策以及农民实际上已经获得土地所有权的事实,使得封建剥削越来越难以忍受,法国农民逐渐感受到社会的不公正,农民和上层阶级的联系纽带也渐渐变弱。因此在法国大革命之中掺杂着农民激进主义,甚至还有小范围的资本主义革命的反动形式,提出过类似共产主义的要求。这一切与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19世纪中国农民的经济状况非常恶劣,遭受了西方商品经济的重大冲击后,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农民在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生活愈加贫困,逐渐被推向生存的边缘。而且旧统治阶层的不断衰落使农民逐渐意识到社会结构中存在的不公平,农民阶层的怨愤不断累积寻求突破口。但是中国农村是极为分散的社会结构单元,农民和上层阶级连接在一起的纽带力量相对薄弱,解释了中国为什么总是特别容易出现农民起义, 也使中国的农民革命成为共产主义道路上的主要依靠力量,使中国跨越资本主义阶段追求更新的生产方式,而不同于法国农民只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辅助。

除去三种路径类型之间的多种非线性的发展可能,在这三种类型之外还存在着广阔的可能性,印度独特的现代化演进就是一个有力证据。莫卧儿王朝的统治阻碍了印度的民主道路。乡村社会中经济的落后和农民的软弱使农民起义失去了变革的力度。

印度在现代化发展中又遭受了英国长期的殖民统治,英国的介入打破了印度原有的社会结构力量对比,在原有的农业社会上强行加入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印度外来的政治民主形式之下并没有形成相应的阶级力量和经济基础。故而印度没有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或发生法西斯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强大动力。印度人民通过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实现了民族独立,然而独立之后的印度的现代化进程如何,摩尔也没有发现清晰可循的踪迹。摩尔认为主要在于印度欠缺一场与过去彻底决裂的暴力革命, 只有彻底的摧毁旧社会结构,才有可能建立起现代意义的国家。然而新世纪的形势与过去完全不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之下各国都更加谨慎的对待武力,已经完成现代化的国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一些学者甚至提出了后现代化时期的新理论,因此在反思、评估以往模式的过程中,更要回归寻找国家构建社会新秩序的内在动力,开放的对待现代化进程中的无限可能性。

四、结语

摩尔在《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中展现的宏大视野和精妙论证一直启迪着后人对现代化的理解。摩尔采用的地主和农民的独特视角,强调发展连续性和多樣性的基本观点,以及跨越六国的详细考察无一不是现代化研究的宝贵财富。诚然摩尔总结出了三种现代化的演绎模型,但是这种模型不是封闭的逻辑线条,这三种路径只是总结历史供后人借鉴的一种或然性联系,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起点只能线性的发展到一定终点。人类历史是一幅流变的历史画卷,充满了无限广阔的可能性,无论是已有的模式还是未来的现代化发展都是开放的前进路径。历史唯物主义的功能不是描述历史轨迹,预测未来,而是对复杂性、风险性、不确定性包含的趋势、可能性及其意义进行反思与评估。 这应当是摩尔对现代世界总结论述的最重要意义。

注释:

[美]巴林顿·摩尔.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现代世界形成过程中的地主和农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前言第1页,427,6,58,218,445.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商务印书馆.2004.9-15.

于歌.现代化的本质.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13.

倪学新.摩尔史学思想初探.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1(4).

孙美堂.复杂性科学对历史唯物主义范式的启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5).

[法]托克维尔著.冯棠译.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2010.11.

参考文献:

[1]李江.农民、革命与现代社会的形式:重读巴林顿·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社会发展研究.2014(2).

[2]陶铸.关于《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若干认知.经济研究导刊.2009(23).

猜你喜欢

专制复杂性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PFNA与DH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专制”与“民主”
应充分考虑医院管理的复杂性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民主时代的新政治科学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