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学理念及方法改进的思考
2017-05-05张丹
张丹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要本着一切为学生的理念开展体育活动,并将合理的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活动的始终。本文主要介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各类方法,包括,游戏教学法、小组教学法、课堂效率提升法等。并深入探究课堂教学中新方法和理念的融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理念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246-01
新课改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故此教师要真正的想学生之所想,并为学生搭建他们喜爱的情境教学方略。适应现有学习需求的前提下,让教学情境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潜能,将原本的“要其参与”变为“其要参与”,展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一、教学中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激发课堂活力
(一)游戏中创设良好的条件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第一,在活动中,为确保有学生有充足的体育运动时间,要严格的按照课时要求开展体育教學,决不能因为开会、兴趣小组活动、搞卫生等理由,减少和取消学生体育课时。当出现天气状况不佳时,可以在室内开展相关的体育活动。例如,在教室内运用凳子练习开展平衡训练,或者让学生闭眼睛,教师调整玩具的摆放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充分的运用阳台、楼道、音乐室开展室内体育游戏进程,可以在音乐教室里面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
第二,合理的运用场地环境开展体育游戏,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校园的实际情况调整场地变化,给学生留出大的游戏空间。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充分活动,合理安排游戏时间,划分游戏区域,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活动条件。
(二)游戏中调动学生的主体体育游戏意识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主动玩游戏的意识,因学生对于玩的事情都很兴奋,所以在开展游戏活动的时候要先针对不同的主体,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的活动。先为学生提供有趣的游戏工具,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同一活动中提供不同的活动条件,比如说宽窄不相同的“独木桥”、高低起伏的“小山洞”、颜色各异的沙包及皮球等,让学生先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工具。也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玩具玩法,如:九连环、魔方等,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在一项游戏中发挥多种游戏功能练习,促进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发展。
二、分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操作方案
(一)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分组教学模式是为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在比赛中开展分组,教师安排一名体育素质较强的学生为组长,一个小组要想在比赛中取得胜利,那么就要发挥小组的合作与互动精神,要求队员之间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小组长起着协调组员作用,并且组织组员开展活动,拉近彼此间距离。
当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变多,那么就能实现其共同进步。学生在比赛中,能够找到问题产生的实质,并且了解到思想问题,战术问题,以及攻守等问题。与此同时,在激烈的比赛中,要及时准确的判断赛场突发事件,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这样就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会升华。
(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教学活动能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分组教学是有效的交流活动模式,开展分组教学中,学生积极的参与各类比赛,并且在运动和比赛过程中,能够加大彼此的实践交流,强化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继而学生对社会的事件关注度也会增高。
三、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尝试多种教学方式,选择最优
第一,在新课标的带领下,体育教学要告别单一的灌输模式,教师运用多种趣味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教师可适当的加设体育教学内容,比如增加休闲体育、医疗体育等方面内容的介绍,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如在讲解篮球比赛规则和动作要领时,传统课堂教学是教师做好PPT后学生在座位进行观看。
但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为学生选择一场经典的篮球比赛,在课堂边播放变讲解比赛规则,播放中对于解析不同技术动作要领,播放后让学生针对性的练习经典动作。
(二)让兴趣做导师,因材施教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改革的重点项目。故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喜好,选择学生适宜的体育项目,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育锻炼,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教师分层次开展教学,先通过低强度的训练使学生适应,然后学生适应后可以逐步的加大训练的强度。
且在简单轻松的训练中发掘不同学生适合的项目。如某同学爆发力好,教师可以根据此特点让学生有意识的练习短跑、举重等需要爆发力的项目。
四、结束语
体育课堂教学中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求”,因而在发展中需要秉承学生为本的思维模式,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前提下,不断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体育教师在此背景下,要多思考,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完善授课。
在场景设计中,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唤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让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较好的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切实满足新课改中“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李洪涛.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13-14.
[2]朱利军.探究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