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音乐课堂营造健康活泼的气氛

2017-05-05许德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0期
关键词:气氛音乐课音乐

音乐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应该在健康、活泼的气氛中,让学生得到思想上的启迪,音乐上的熏陶,技能技巧的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应面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应运用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但是,在音乐教学中,不少音乐教师忽略了音乐课固有的思想性、音乐性、活动性、创造性、趣味性、娱乐性等特点,套用一般的教程式,致使课堂空气沉闷,学生由于处于被动状态而感到索然无味,甚至引起课堂纪律的混乱。教师穷于应付,常常在和学生处于对立的状态下,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我认为,如何创造出一种健康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摆在我们每个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音乐课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表现在:学生精神饱满,注意力持久,思维积极主动;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歌唱感情真挚、节拍准确;在音乐感染下,能不同程度地进入特定意境;师生在十分和谐的气氛中上课。

怎样创造出这样理想的教学气氛?研究一下学生在音乐课学习时的心理状态及其表现,是十分必要的:

(1)多数学生喜听爱唱,易受音乐感染,他们爱听老师的示范演唱,巴望老师多教几首歌,他们不容易体会到声乐训练和学习乐理知识的重要;

(2)小学生处于儿童时代,情绪不稳定,教师的表扬、鼓励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而情绪活跃、歌声优美;过于严厉的批评训斥会使他们情绪低落,歌声压抑、表情呆板;

(3)少年儿童“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不持久,注意力的持续随年龄递增在10-25分钟之间,音响效果、直观语言和教具很容易吸引他们;

(4)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接受能力差别较大,这与技能训练的计划要求是矛盾的,一部分同学会因此急躁厌烦,纪律松懈;

(5)大多数学生单独演唱,演奏时怕出丑,声音、动作紧张不协调。

学生在音乐课的心理状态及表现,决定了教师必须从音乐课程标准出发,灵活使用教材,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把课上得生动活泼,达到预期的效果。

要重视课堂常规的训练

小学音乐课每周只有2节。班级多、年级、兴趣、纪律情况各异,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一些课堂常规。如课前准备,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

(1)从课间休息起即在教室里放送音乐,让学生安静地、陆续地进入教师欣赏、直至上课。

(2)预备铃起,即由音乐委员或班长组织全班同学轻声齐唱歌曲,直至上课。

(3)按音乐节奏,律动地进入教室。这适合小学低年级班级。

这是帮助学生在课前创造的情绪准备。它把学生逐步带入音乐课特有的、健康美好的音乐意境,使音乐课一开始就有良好的气氛。

(4)教师对课堂常规常规如对坐、立唱、划拍、视唱击拍、发声、乐器演奏等的统一正确姿势的要求,精神面貌的要求等。这可以帮助学生提神上课,集中注意力,造成积极上课的学习氛围。

科学地、巧妙地设计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为了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拟定教学方案应注意:

1.从学生认识规律出发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符合“感知——重现——巩固”的规律,根据学生的这一认识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的环节时应讲究:

(1)导入的艺术性。俗话说:开头好,好一半。一堂课开始,学生精力最充沛、导入得好,可以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导入的方式有概括式的复习、听音乐、生动的叙述、启发式的谈话,鲜明地提出新课题等。要生动,要有启发性。

(2)练结合,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不喜欢冗长的说教,光讲不练,学生无趣,知识技能也无法掌握。更谈不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要边讲边练、动静结合,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深入浅出,突破难点。一些抽象的音乐概念教学,视听技能的训练往往是一课重点和难点。要把它们在基本训练时放在突出的位置,由浅入深地逐一解决。

(4)直观教学,让学生鲜明地感知。音乐有直接感染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全体学生以各种机会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音准,以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小学低年级还可以用各种音乐信号指挥孩子唱、跳、停、坐、息。好的教具,如图片、幻灯片、乐器、多媒体演示等,生动形象,一目了然。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使教学事半功倍。

2.从教学实际出发

(1)由于学生年龄的差别造成的知识、情趣、嗓音、对音乐感受能力和自控能力等的差异较大,甚至相同年级的不同班级,表现出来的学习水平也会大不相同。考虑其可接受性而采取不同的方法。

(2)课前要对实际教学动向有预见;在课堂上,有应对当时的教学进程有灵活的应变能力,使教学始终保持合理的、活跃的气氛。

3.从课堂类型出发

音乐课的形式由各项不同的教学任务而产生不同的类型,如唱歌课、乐理知识课、视唱练耳课、欣赏课、综合课、器乐课、唱游课等。教师必须根据各种类型课业的不同内容,把课上得各有特色,使学生对每堂课都有新鲜感。

亲切的教态,艺术性的语言。

音乐教师是传播音乐艺术的使者,他对学生应有较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他应能创造出健康的活跃气氛,又能控制住学生的情绪。对音乐课教师的教态语言要求应是:

(1)精神振奋,热爱学生。教师在课堂上是学生注意的中心,要温文尔雅、从容大方。这样会很自然地缩短了师生间客观存在的距离,便于在教学中师生交流、发声歌唱。有时目光炯炯地用眼神“说话”,可以使学生感到既严肃又亲切,有利用造成课堂安静、和谐的气氛,使课堂类似一个“音乐厅”,从而陶冶学生的性格。

(2)杜绝大声训斥的作法。音乐课常常充满了趣味、想象、创造,也是寓教于乐的一种理想形式。

(3)用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有位著名歌唱家说得好:“自己感动众感动。”教师的教学热情是点燃学生心中烈火的火炬。如果音乐教师自己带领学生唱歌时板面锁眉,就不可能让学生面带微笑去唱。

(4)教学语言的使用,不但要有科学性,还要有艺术性。浅显、清晰、准确、符合逻辑是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作为音乐教师,还应讲究语言的形象生動、真挚感人,音调的变化和适当的手势、体态动作。如生动的描绘能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象,从而爆发出可贵的表现音乐的激情。

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音乐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当然,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因素是多方面的。这里所谈到的课堂气氛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作者简介:

许德伟(1964-),男,重庆人,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巴南区音乐骨干教师。

猜你喜欢

气氛音乐课音乐
2023.06六月羽坛:奥运积分赛的气氛终于来了
CREATINGAN ATMOSPHERE
写出画面的气氛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