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课异构”让教学更精彩

2017-05-05吴木兰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0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陈老师异构

吴木兰

【摘要】同课异构是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通过“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长善救失,取长补短,以探索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树立“轻负担,高质量”的典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同课异构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158-01

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教学也是如此,不同的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方式上、在突破重难点的手段上、在语言表达的风格上都大相径庭,由此,作为教学创新的“同课异构”应运而生。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是由多人次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对同一教材做出不同的处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相互比较、吸收、变革、创造并最终得到提升,使得教育教学资源达到最优化。在“同课异构”中,“构”是核心,是灵魂;“异”是变化,是发展。“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同课异构”不仅贴近我们教师的教学实际,有利于构筑校本教研新模式,深化和拓展教研活动的内涵,而且它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关注于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观点的融合,倾向于一种力量的感召,这样更能引领我们的教师专业发展。开展好“同课异构”活动,对教学和教师的辐射功能不可低估。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政治组承担了一节市级研究课,陈老师主动接受了任务,经过考虑后决定选择《实践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这一框题。这一框题内容多,处理教材的难度大,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也较难把握。刚巧我校正要举行“群体研修课”竞赛活动,王老师代表我们政治组参加比赛,于是我们决定让两位老师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上同一框题的内容,这样既可以相互促进、有可以在教法上有所比较,从而更好地完成市级研究课的任务。二位老师先分析了教材,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讨论了大致的教学流程,然后各自做好教学准备,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开展交流活动,依据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采取的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自行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构思所用材料,然后全组集中进行集体教研活动。两位老师通过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理解和教学方法的不同设计,“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较好地展示了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以及不同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使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教学艺术的魅力。

王老师的这节课娓娓道来,带领学生进入情境。首先是从“学生实验”导入的,在三个玻璃杯中分别装入不同的液体,先让两个学生上台观看,问他们是否知道液体的味道,后经过品尝准确道出其味道,从而引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实例引入不同的观点。比如,用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以及“嫦娥一号”的图片和事例讲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用台湾大选国民党获胜、陈水扁台独势力失败,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由于课件制作精美、讲解环环相扣,所以教学效果良好。

陈老师的教学风格与王老师完全不同,在教法上敢于创新,她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抓住一个社会热点——改革开放30周年,以此为主线,把“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四个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以一个事例贯穿全课,简单明了、中心突出,别有新意。陈老师在课前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布置调查任务,第一组调查小岗生產队18家农户秘密承包土地的经过。第二组调查我国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政策。第三组调查在改革开放理论指导下的大事纪。第四组调查家乡桂林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学生活动丰富多彩,课堂上教学手段多元化,采用了“课件演示”“教材质疑”“展示成就”“畅所欲言”等环节,极大地活跃了课堂。“畅所欲言”这一环节尤为精彩,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参与热情高,参与度广,纷纷对比了大桂林市的巨大变化以及自己家庭生活水平的变化,使学生在主体参与,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两节课的对比,我对“同课异构”在教学的设计上又有了新的认识。同样两节精彩的课,由于引领者教学设计的切入点不同,课堂所呈现的精彩点也不尽相同。王老师亲切和蔼的话语,如徐徐春风吹开了学生紧锁的心门,投入到学习中来;陈老师干脆利落、沉稳大方的风格让我耳目一新。

通过两节课的对比,我进一步领略到“同课异构”的意义:

第一、资源共享。在“同课异构”的活动中,执教教师在课前是资源共享者,在展示时又是设计思维和课堂能力的竞争对手,课后又成了互相鉴赏,互相学习的发展共同体,教师关系更加密切。

第二、激发潜能。在压力的促使下,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增强,他们尽已所能,精心备课,充分挖掘潜能,努力展示自己的优点。

第三、相互借鉴。听课教师则在对不同教师教学中的设计理念、操作方式、教学效果中进行比较思考,通过评课,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在有意识习得他人经验的同时,对自身教育教学现状作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思,取长补短,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

此次教研经历,使我深刻地体会到:“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听课者,我们不但能从几位设计者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我想这种收获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是不能体会到的,因此,在以后的备课、上课中,我将更加深入地钻研教材,用好教材,并努力尝试着从更多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选择出最优最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同课异构”对于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确意义巨大。一句话:“同课异构”让教学更精彩。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陈老师异构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小陈老师来上课
异构醇醚在超浓缩洗衣液中的应用探索
“认字”大师
overlay SDN实现异构兼容的关键技术
LTE异构网技术与组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