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应用探究
2017-05-05郭方伟
郭方伟
摘要:问题是思维发展的源泉,教学与问题的提出分不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进行学生思维锻炼的过程,所以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问题导学”这一教学模式,具体的操作程序包括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通过情境深入提出问题、通过问题讨论筛选问题、通过精讲评价总结问题、通过巩固提高拓展问题,最后本研究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说明了“问题导学”这一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导学;思维发展;教师;学生
本文所设计的“问题导学”的意义在于将“问题”作为载体,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有效的促进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同时培养学生生物问题意识和探究生物的能力。
一、“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
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一定的教学理论作指导,笔者在研究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下三个核心思想: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材。
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教材,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得情感、智能等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居主体地位,具有主观能动性,只有当学生这一学习主体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学才能产生实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为本,因“学”施教,从学生的学情(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心理特点等)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创建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材。
2.以“问题”为主线,诱导学生探究学习。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学既是认知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为主线,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创设各种问题情境,特别是以师生互问、生生互问的合作性活动为主要形式,组织探究活动,让学生活动起来,以发现问题促学习,以探究问题促发展,以解决问题增效益。
3.以探究性学习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使课堂教学成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多元化,即认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统一、智力与非智力的统一、生理与心理的统一,把教学方法定位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究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得到发展。
二、“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原理
本文所提出的“问题导学”是基于新课程理念,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及经验联系在一起,利用情景创设去启发学生自主的提出问题,进而实现师生共同的解决问题,有效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所以高中生物“问题导学”实际上就是从生活当中去提炼问题,将所学的生物理论运用到生活当中去有效的解决生物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问题导学”这一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为依据的,所购建的教学模式强调要以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为依据,通过问题支架去有效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创设出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透过生物学问题去主动建构生物知识体系。
三、高中生物“问题导学”的操作程序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本文所指的设问题情境是学生预习阶段接触到的教学背景,它区别于问题,是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候所遇到的困境,问题情境的创设旨在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产生自我认知的冲突,从而有效缩短旧知和新知间的距离,实现知识的重构。
(二)通过情境深入提出问题。
学生深入到教学情境中,同资料查找和自学教材,提出新的问題,因为思维来自于问题,所以当学生深入问题情景后就会发现隐藏的背景信息就会与旧的知识发生冲突,这时候学生就会提出一些问题,在问题提出的过程思维也就会逐渐的和答案实现对接。
(三)通过问题讨论筛选问题。
前面两个阶段都是需要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完成的,带着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将进入到讨论阶段,在该阶段教师会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走出思维误区,教师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上进行合作讨论,而另外的问题让学生课后继续讨论。
(四)通过精讲评价总结问题。
教师依据大多数学生认为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精讲,在精讲的过程中借助视频、动画、演示实验等实现疑难问题的层层分解,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在通过讨论和精讲后,教学的重难点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那么学生将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总结和评价。
(五)通过巩固提高拓展问题。
学生在练习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完成过程和情况给予足够的留意,但实际上学生在练习中有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问题表述的形式将这些障碍表达出来,并将这些问题作为课后进行思考的问题。
四、“问题导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案例
《细胞多样性及统一性》教学案例:
教师首先利用微视频播放“显微镜下的世界”这样一个视频片段,然后提出下面几个问题:
1.细菌是靠什么结构进行运动的?如果我们向对细菌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是不是应该借助于高倍显微镜,那么,高倍显微镜应该如何进行操作呢?
2.在每滴水当中都隐藏着形态各异的生物,这些形态各异的生物细胞是不是都是一样的呢?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3.细胞是被谁发现的,发现过程是怎样的?
在视频当中有形态各异的生物、叶子的切片结构、正在分裂的细胞、体积微小的细菌等都让学生感到惊讶。然后教师利用问题情境1让学生回顾低倍显微镜的操作步骤,让学生思考“问题2”,这样学生就能够将自己的思维通过宏观世界迁移到微观世界中;而通过“问题3”学生就会将思考的点放在细胞上,对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产生认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设置下面的问题情境:
1.为什么在观察细胞的时候,我们是先使用低倍的还是高倍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呢?我们选择的原因是什么呢?
2.若我们观察到的物象位于视野的右上方,那么我们要想将其挪到视野的中央位置,需要怎么操作显微镜呢?
3.在从低倍显微镜转化到高倍显微镜后,要想看清物象,是需要转动粗准焦螺旋、还是细准焦螺旋?
4.通过显微镜观察看到的细胞有什么差异?
5.我们观察到的细胞对比教材中的大肠杆菌结构图,结构上有哪些不同?
6.本次的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导学,就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实现更好的掌握,也实现了学生生物思维的发展。
总结:
“问题导学”模式是基于高中生物学科特点、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提出的,其以建构主义为原理,试图通过一个个问题情境达到学生知识获取、能力提高、塑造情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庞萌.生物课堂中问题导学模式的运用与思考[J].理科爱好者.2012(3):85.
[2]梁彩珍.谈"问题导学法"在生物谋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学.2011(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