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的研究

2017-05-05路丽丽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0期
关键词:入园幼儿园家长

路丽丽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063-01

一般来说,幼儿园是幼儿进入社会进而适应社会生活的起始阶段。对幼儿发展有重大影响,但是由于幼儿身心发展不健全、适应能力差,绝大多数幼儿入园时都会不适应,通常表现为:哭闹、焦虑、不吃不喝、想家、发脾气等情绪问题,造成种种不适应现象,不仅让教师、家长感到十分棘手,严重的还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面对种种入园的不适应,本文从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分析幼儿入园不适应的诸多因素,并针对这些不适应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幼儿更快适应幼儿园新生活,促使其身心健康成长。

一、入园适应的现状

在美國的幼儿园里,很多孩子并不怎么哭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很多由妈妈带大的孩子从很小开始参加很多小朋友组成的游戏组,一周有好几次社会活动,适应能力比较强。另一方面,她们的入园准备很充分。

而在当今,我国多数地区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很少,不习惯集体生活,易于形成孤僻、自私等不良性格。入园后,幼儿失去了父母的呵护,内心的安全感被打破,心理上会产生种种不适应。

其次,现在的“工作型”、“享乐型”父母越来越多,有的家长迫不及待地想让孩子提前入园,幼儿入园的年龄从3周岁变为2周岁,幼儿入园适应也变得愈加困难。幼儿入园的适应期让家长们更加烦心,于是好多家长使尽了一切“战术”:物质引诱、精神恐吓,软硬兼施。有的家长常常骗着孩子去幼儿园,这样孩子只会大哭大闹,加剧他们内心的恐惧。还有一部分家长在幼儿入园时过分焦虑,孩子哭了没有?肯不肯吃饭?有没有受欺负?分离时,父母的难舍难分、担忧的目光传递给了幼儿。在陌生的情景中,幼儿对环境的判断更多是参考父母的反应,这就导致了对陌生环境的不适感互相强化,造成恶性循环。

其实,幼儿家长的焦虑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有些幼儿教师对新入园幼儿是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声称:“让他哭好了,哭够了就不会再哭了。”所以经常会在幼儿园的角落,看到那些哭得都喘不过气来的新生。但是我园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新生入园适应,并制定了相应的方案。邀请新生家长与幼儿一起参观幼儿园,参加亲子活动等等。我对本幼儿园的幼儿入园适应问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在设计观察记录表、整理观察的基础上,也对案例进行了深入评析,展示了幼儿入园适应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教师采取的对策,希望从中找到更好的办法帮助幼儿快乐地度过入园适应期。

二、个案分析

人物:吴自莹,女,出生于2013年09月02日,简历:出生在水川,一周岁后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小莹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平时爷爷奶奶都顺着她,在家里比较娇气。但爷爷奶奶对家庭教育比较重视,比较注重对她自理能力的培养,所以小仪性格开朗,不爱哭闹,自理能力强,身体素质好。

刚入园的小莹和大多数同龄孩子一样哭闹,经过教师和家长一段时间的帮助和引导,她终于顺利地度过了入园适应期。入园第一天是半日亲子活动。孩子来园时我蹲下身子与小莹交谈。她很快被活动室内各区域的活动吸引了注意力,但是当奶奶和妈妈消失在她的视线外时,她便会开始小声哭泣并急切地寻找。到了户外活动的时间了,我牵着小莹的手与其他幼儿一起来到了户外大型玩具旁,鼓励她与小朋友一起游戏。小莹很快投入进去,忘记去担心妈妈和奶奶的消失。十一点,我们要开饭了,她却突然大叫起来,然后坐在地上大哭,我抱起她问明情况,原来她在家吃饭时是爷爷奶奶喂饭的,我安慰她不用担心,老师会帮助她的,她才不再哭闹。下午离园时,我和全体幼儿对她说:“拜拜,明天见。”她也高兴地和老师说:“再见!”。评析:从儿童心理的发展来看,孩子出生三个月以后到一周,虽然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并开始逐渐脱离自闭期,但作为独立人格的自我意识还没产生,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一切方面都需要父母的帮助,是依赖性很强的年龄期。

三、家园合作,促进幼儿适应新生活

在新生入园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幼儿存在着入园适应的种种问题。这不仅给老师带来许多麻烦,同时也使家长非常担心,更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幼儿园应成为儿童发展的共同促进者”。教师与家长要结成教育伙伴,家园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使幼儿能在新环境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各方面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从而实现家园的顺利过渡。幼儿园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幼儿园教育,同心协力的使幼儿适应新环境,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家长的教育观,教养态度以及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幼儿入园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老师,了解幼儿园的教育。

四、创设丰富的环境和开展有趣的活动

陈鹤琴先生早在1951年所作的《如何使幼稚生适应新环境》这一演讲中就提出,教师要解决幼稚生的入园适应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要“设置丰富的教育环境……以便转移小孩子的心情,使他从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当中消失对环境的陌生感。”创设一个丰富的环境,重要的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来创设。如:娃娃家的锅、碗、瓢、盆、蔬菜、娃娃等玩具;幼儿从家里带来的一些宠爱的电动汽车、玩具熊、布娃娃等玩具;这样的环境可以大大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幼儿想家的情绪,消除幼儿的焦虑。

而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喜欢野外生活的。”小班幼儿更是如此,因为好玩是幼儿的天性,丰富多彩的活动最能吸引幼儿、留住幼儿,尤其要以幼儿园同龄幼儿集中的优势,让幼儿感到集体生活的乐趣。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幼儿。例如,为了满足幼儿喜欢户外活动的需求,我们可以组织幼儿去玩大型玩具,组织幼儿玩沙土等;我们还可以开设活动区,在活动时老师参与活动,并且到各个活动区内照顾组织好孩子。这样孩子们会完全放松地去活动,在自由自在的玩耍中,让他们感受到极大的乐趣和满足。教师还可以给幼儿讲好听的故事,带他们唱他们喜爱的歌曲,做他们喜欢做的游戏,教师在游戏中充当角色,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小朋友在一起有无限的乐趣。当幼儿在活动中有一丁点儿进步时,教师要及时以肯定和表扬,让幼儿愉快度过每一天。

总而言之,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尽力地帮助他们,鼓励孩子们积极地来到幼儿园,要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及时地表扬孩子的一些积极的行为,这样就可以充分的调动孩子们来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卢乐珍著.《学前教育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美)劳拉·E·贝克著,吴颖等译.《儿童发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陈会昌,梁兰芝著.《亲子依恋研究的进展》[J],2000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入园幼儿园家长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爱“上”幼儿园
家长请吃药Ⅱ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宝宝入园巧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