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的再诠释
2017-05-05刘春燕
刘春燕
〔摘 要〕江宏伟是工笔花鸟画领域一位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他以洗染技法为主要画法,丰富了工笔画的表现力,形成了工笔画的新风貌和新格局。他钟情于宋画,忘情于自然,画风静谧优雅,画意悠远,具有很高的格调。他在不断实践与完善的过程中,将洗染技法发展成为一种画法和风格,并经诸多画家的推崇与应用,由花鸟画领域逐渐扩展到山水画和人物画。
〔关键词〕 工笔花鸟 新古典艺术 江宏伟 洗染技法
江宏伟的工笔花鸟画为画界所关注,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北京举办的“花与鸟·八人画展”。随后,其画作陆续在各大画展中展出。他的作品以宋代院体画风为基本格调,深沉而静穆,再加上精湛的洗染技法,使得画面越发具有典雅的风格,体现出传统工笔画精致典雅的特点。他虽然具有古典情怀,却不墨守成规,而是带着自己的认识与体会,与古典寻求一种时空上的默契,故当代画坛多称他的画风为新古典。这种朦胧而具有沧桑感的画面风格,常常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怀旧情感——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这种风格使得他在当代工笔花鸟画坛占据一席之地。
一、敬畏古画
在千姿百态的自然界面前,一群感情丰富,热爱自然,精通绘画技巧,对色彩和形式十分敏感的宋代先贤将自己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巧妙地记录在绢素上,创作出传世经典。这也是近百年诸多画家共同认可的观念。今天,画面虽已朦胧斑驳,但我们依然能够透过这些作品,重新体味画家当时感受到的气氛和情绪,感受到他们高超的表现力。江宏伟对经典宋画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宋画是由一千多年前杰出的画家所作,时间的洗礼使得宋画蒙上了一种历史沧桑感。
许多评论家把江宏伟的工笔花鸟画渊源定格于宋画,认为他是将传统宋画演绎到极致的一位画家。但是,他却说自己“没有临摹过任何一幅宋人花鸟”①。在他的言谈、书信以及文章中可以体会到,他对宋画的敬畏具有独特之处。他在学习传统经典时认为,宋人“通过单纯地对形色的把握,求得对象的神韵,这是将物体的丰富性归纳为一种简洁,再由这种简洁滋生出丰富,并且在描绘的过程中印上了作者的心境。”②还强调要先形成自己的观察角度、认识体会以及绘画经验后,再回头品读古画,这样一来所读懂和看懂的东西就会与之前大不相同,才有可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他也认为没有必要整天泡在宋元绘画里,不要为传统而传统作表面的摹仿,应该学习宋人对生活的体验方式,守住敏感点,这样才能主动地选择与应用传统。可见,他对古画的敬畏是重在感悟,而非摹仿。
江宏伟对宋画的关注,不限于宋画的图式与意趣,他更加关注的是时间带给宋画的历史印记。历尽沧桑岁月的宋画,如同经过氧化与剥蚀形成“第二面貌”的古代壁画一样,带给人心灵的感动。他将这种时光痕迹的感受称之为一种特别的视觉印象。时间给宋画蒙上了一层古色古香的灰暗色调,这种色调原本不属于宋画,但是在江宏伟的揣摩与观察下,曾经艳丽的宋画没有被灰暗的色调所破坏,反而对它着迷,当作绘画元素应用到自己的绘画中。江宏伟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采用这种元素,从而开辟出工笔画的一种新风貌。在探索古典元素的过程中,他寻找到了能够运用到自己画中的元素,这些元素之所以能够吸引他的关注,不是因为它的形式固定,反而是源于它随着时代发展而呈现出的“历史感和朦胧的文化诗情”③。
诚如江宏伟认为,保留下来的宋代花鸟画都已历经千年历史的筛选,个个焕发着鲜活的生命。这是一种对宋画质朴无华而又怀有崇高敬畏的审美观。面对传统,既要心存敬畏,又要有超越的勇气。只有敬畏难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而没有敬畏的所谓超越,只是无知的自负,最终陷入失范的窘境。
二、重视写生
工笔画体现出精致之美,其创作过程既需要技艺上的保障,又要有时间上的保证,这就要求工笔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耐心、平和的心境。然而长时间停留于一个状态,心态上出现“麻木”在所难免。要避免心态上的“麻木”,自始至终保持饱满的情绪和创作的新鲜感,惟有到自然中求取新鲜感受,去亲近自然、发现自然、体验自然、记忆自然,这也是现代绘画创作的起点。
写生的过程在本质上就是不断深入自然的过程。江宏伟说:“我任何一幅画的构成,都依赖写生。”④他由开始的记录形象、熟悉程序、提高技艺,到后来慢慢琢磨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细细体会“草本皆有情”,最终实现主观想象与客观物象上的妥帖与和谐。不断写生,不断深入自然,不断以写生丰富创作,对很多人来说也许是一个单调而漫长的过程。然而真正的有心人却将写生過程中的“单调”转为平和,看似平静的内心,却满怀禽鸟逗趣与花开花落。“正公翠鸟叼来一条小鱼,送给雌鸟吃,雌鸟欣然接受,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位‘靓仔,帅且懂得怜香惜玉,于是便以身相许——这是长时间‘潜伏在花园里的先生能够看到最惊艳的场景。”⑤江宏伟时时感慨“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将“叹息惆怅变成花朵、宿鸟、春日、寒冬、草色烟光、冷落清秋、朦胧暮霭……”⑥这种心灵投射,非有内心的真情实感与文化的浸润滋养而不得。所以写生不是单纯技术层面的写生,要有内在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新鲜感,这样投射到画纸上的草木花鸟才有感染力。一言蔽之,诗中画,画中情。
大自然无时无刻的变化,不断提醒着生命的旺盛与脆弱。江宏伟三十年如一日,专注而虔诚地与大自然为伴。因为他在对景写生的过程中,与自然进行无言的对话,这让他体会到了巨大而又无形的时间压力,花开花落、秋去春来、四季更替,印证了时间的流逝。他的许多作品直接对景起稿,决非十天半月可以完成。有时候一幅画要搁置一两年,只因花期有限,未能在最佳时点抓住植物的特点,就只有再等来年。他说“因为我写生的方式不是那种收集素材般的流畅快捷,而是像古典素描般的没有把物态确定到十分妥帖可靠是无法往下继续,并且物与物上的关系,得在连贯中又显得和谐。这使得我不停地修改。花期苦短是我的作画方式让我产生的叹息,别无他意。”⑦由于作画方式的特殊,在他勾勒一瓣瓣花叶与渲染一片片羽翼的漫长过程中,情绪上的单调转化为感动,投射于画纸中。这份作画的专注与虔诚,以及对自然的执着与迷恋,不是任何一位画家可以做得到的。
三、抒写闲愁
在江宏伟看来,用花卉来影射人生哲理是不恰当的。正如宋词的特点之一在于“抒写闲愁”,工笔花鸟画也不是为了担当,不是为了消费,而只在抒写一份“闲愁”。他画的芦花让人想到“蒹霞苍苍,白露为霜”,那绽放的芦花如同白雪,似乎在追忆昔日的兴盛,不免产生一种荒芜悲凉之感;他画的樱花那么清隽脱俗、那么娇嫩鲜艳,但是又沉静地略带一种哀怨;他画的虞美人在那朦胧的嫩绿中,脱俗而悲凉、嫩艳而哀怨、迟暮而凄婉,仿佛步入了暮年,令人心生凄婉。是人的多情感染了一草一木,还是一草一木唤起了人的闲愁,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往往是你感动了,你不知道”⑧。他又解释创作的过程“会泛起一种遥远的情怀,在渲染制作中又会将这种遥远加以追忆”,“不是命运的凄怨,而是对时序变迁的一种无奈”⑨。每当读到这里时,便使我产生深深的共鸣,岁月虽无情,草木皆有情,真是人不同,花如旧,“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对审美“闲愁”的追忆与画家的文化素养直接相关,是画家的个性化所在。这种渗透到画作中的个性是无法复制的。“闲愁”可以通过丰富其内心体验、增加其文化底蕴来培养,但绝不能直接克隆他人而来。江宏伟从崭露头角到现在,不盲从、不彷徨,秉持自己的审美理念,不受任何时尚风潮的干扰。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自然的深刻感悟,静静地画自己的画,越来越走向审美的极致。正是他对这种审美“闲愁”的追忆,让他“只顾耕耘,不问收获”,从而在工笔画领域留下辉煌的一页。在利海浮沉的当代,艺术家对这种审美“闲愁”的追忆已鲜有其人了。
四、洗染技法
洗染技法被当代许多工笔画家所钟爱,而这种技法是江宏伟从学生时代开始,在不断尝试完善中创造的。说起来十分有趣,江宏伟因为个性独立,当时并没有严格按照老师的教法作画,老师发现后就要求他重画,他却继续作画,后来发现颜色太厚,便又用清水洗刷,在不断画、不断洗的过程中洗染法产生了。可见洗染技法的创造是一个由无奈的修改到主动采纳并加以应用的过程。很多经典往往就是在不经意间悄悄然地产生的。从洗染技法的产生过程我们也可以看出其特点,把画面上的色彩用清水反复清洗,反复上色,逐渐形成一种朦胧的陈旧感,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悠远的意境和脱俗的格调。
洗染技法逐渐成为江宏伟塑造工笔花鸟画风的决定性因素。在洗染后的画面中,色调灰暗,物象忽隐忽现,但轮廓却清晰可见,酝酿出一种朦胧的怀旧感似的诗情画意。多年来,江宏伟坚持洗染画法,坚持追求画面的时间感和怀旧感。
洗染的方法并不难,但是如何洗染得有格调,是这一技法的难点所在。摹仿者格调的缺失使得其只关注于画面色调的刻意追求而不得精髓。如前所述,江宏伟的洗染技法在其整个作画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物我相通”的心灵互动。其精细、精微令人难以摹仿。
结语
江宏伟虽然敬仰古典艺术,但在新时代、新环境、新视角之下,其对传统中国画的态度和方法必然会发生改变。正是这种改变使他在继承宋画的同时又有超越。概言之,江宏伟借古开今,抒写閑愁,重视写生,通过对宋画的观摩,对世事的体会,对画作的朦胧想象,让他的作品既发扬了传统,又表现出现代式的古典情怀。
注释:
①水聿.换一种眼光看“古典”——江宏伟访谈录[J].艺术界, 1998(05).
②百度百科:“江宏伟”.
③郎绍君.水墨画的精神与语言[A].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郎绍君卷[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④水聿.换一种眼光看“古典”——江宏伟访谈录[J].艺术界, 1998(05).
⑤于水.花间客[J].东方艺术,2012(10).
⑥郎绍君.探求新古典——读江宏伟[J].美术观察,2016(06).
⑦江宏伟.睡莲[J].美术观察,2016(06).
⑧郎绍君.探求新古典——读江宏伟[J].美术观察,2016(06).
⑨江宏伟.我的花鸟画创作[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9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