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鼓师应具备的素质

2017-05-05莫一鸣

艺海 2017年4期
关键词:基本功技巧素质

莫一鸣

〔摘 要〕“锣鼓半台戏”说明鼓师在戏曲伴奏中的重要作用,鼓师是戏曲音乐的中枢与灵魂。为适应当代戏曲发展的需要,鼓师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与人文素质。

〔关键词〕 戏曲鼓师 基本功 技巧 素质

武陵戏(常德汉剧)是一个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地方剧种,在本剧种中有句“俗话”称“锣鼓半台戏”,说明打击乐在这个独特剧种中的重要作用,其鼓师便是戏曲音乐的“灵魂”。近几年来,戏曲舞臺精彩纷呈,艺术水准不断提高,音乐创作融入现代音乐元素,音乐伴奏采用管弦或混合乐队,这就要求演奏员、特别是鼓师更要加强音乐理论和文学修养等方面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担当重任。我作为本剧种打击乐演奏员,参加了四届湖南艺术节和全省首届民族器乐大赛并担任司鼓兼乐队指挥,我觉得鼓师应具有如下素质:

一、扎实的基本功

戏曲鼓师是戏曲演出过程中的创造者和指挥者,是戏曲演员和乐队之间的桥梁,处于核心位置。司鼓的基本功就是“手架子”要好。戏曲使用的“班鼓”是无固定音高的乐器,强调节奏与强弱的变化,要在一个三寸以内的圆饼上演奏,难度很高。鼓师必须熟练掌握单击、双击、滚奏等演奏手法,提高手指手腕的力度和灵活性,现代更应借鉴爵士鼓、小军鼓的演奏方法,加强左右跳动和一些复杂的混合节奏训练,以达到强弱快慢,左右配合,单击轮奏,抑扬顿挫,心到手到,运用自如的目的。怎样练基本功呢?我进入戏校,按理说年纪有点偏大,但为了干好这一行,老师叮嘱我要刻苦训练才能练出过硬本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每天早上六点开始训练两小时左右,并在方寸不足1.5寸的鼓架上练。首先讲究坐姿端正,双手正确执鼓楗;二是左右手单击,加强力度训练;三是轮奏,使左右手力度均衡,并从慢到快,从强到弱,再从弱到强加速,而且加强耐力训练,提高手指、手腕的灵活性和手臂的持久性;四是双击,三连音,四连音等音型及左右手交叉练习;五是借用爵士鼓、小军鼓的教材练习,其中有很多混合节奏型很适合戏曲司鼓的基本功训练,而且训练也不枯燥;六是悬手训练,持击堂鼓的鼓楗,站立,面对墙壁,双脚离墙30cm左右,抬手臂,双手至头部,鼓楗在墙面对准敲击点进行悬手训练,对使用堂鼓和班鼓都有实用价值;七是采用节拍器训练,强化鼓师的节奏感,只有通过强化训练才能练好基本功。

二、丰富的传统知识

武陵戏博大精深,有高腔、弹腔、昆腔和民间小调等声腔体系,既有本土的艺术特点,也有不同的音乐特征与表演程式。作为司鼓,一要全面掌握锣鼓经的套子,武陵戏打击乐分土、苏、京三种演奏形式,大小锣鼓经约150个左右(其中大部分不常用),分堂鼓和班鼓演奏,如起堂、点将、兴兵和激烈场面用堂鼓,一般叙事、优雅的故事演绎用班鼓,要熟记锣鼓经才能融会贯通在剧目演出中。二要掌握高腔,常德高腔可分三种类型,即基本类、苦平类、草平类,主要节拍为1/4、2/4。基本类节奏明快活泼,苦平类旋律悠扬婉转,草平类节奏相对缓慢平和。三要掌握弹腔,武陵戏弹腔称南北路(京剧称西皮二黄),属皮黄声腔体系,主要包括南路、北路、反南路、反北路(子母调),南反北;而南路、北路是武陵戏最广泛最常用的唱腔;反南路是以南路唱腔为基本而派生的一种唱法,适用于悲痛情景演唱;南反北则是唱北路唱腔,京胡用南路的指法演奏,只在特定的时刻使用,是本剧种的特色之一;还有平板(四平调),草鞋板、汰腔和民间小调等。四要掌握昆腔,昆腔一般用唢呐、竹笛伴奏,也称“吹腔”,武陵戏有125个昆腔曲牌,主要用于《天官赐福》、《八仙庆寿》等吉祥戏与神仙戏,也用于发兵、书饮、行走、悲情的场景。五要掌握表演程式、行当,武陵戏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其中生行分老生、须生和小生;旦行分正旦、闺门旦、花旦、武旦、摇旦和老旦;净行分大花、二花、毛头和霸霸花脸。武陵戏有“八大块”之说,即各行当基本法有内、外之分。内“八大块”指喜、怒、哀、惊、疑、恐、疯、醉,表现人物内心情感;外“八大块”指头、眼、脸、口、胸、背、手、腿,指人物外部形体动作,也就是常说的“四功五法”。只有掌握一定的传统知识,才能把传统知识灵活运用在舞台上,只有敬畏传统,熟悉传统,才能创新。

三、较高的音乐理论水平

司鼓是戏曲演出的中枢。传统戏是锣鼓加三大件伴奏,表演、唱腔是程式化的套子,场景变换和情感表现采用的是传统的曲牌。但现在的剧目以及音乐和唱腔都是新创,如:新剧目《紫苏传》《雨荷》采用了管弦乐队,【合家欢】采用民乐编制伴奏,而且由司鼓来排练乐队,指挥乐队,这就要求鼓师系统学习音乐基本理论知识。武汉音乐学院晏成佺、童忠良、钟峻程合编的《基本乐理教程》是一本很好的基础教材,重点介绍了音的长短,节奏与节拍、音的高低,音程,大小调体系,民族调式,中古调式,和弦,调的关系,近现代乐理,中国古代乐理知识,律学常识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其它高层次的音乐理论。

要学习配器法与和声学,配器的含义是指给声部分配乐器,根据作品的需求,根据乐器的性能和音色特征对比给予配合效果。要接触一点和声学,和声是一门研究和音的结构以及它们如何连接的理论学科,学习和声的产生,构成原理,和弦的连接与相互关系,和声风格的形成、发展与演变以及应用与写作方法等理论,对于从事演奏、指挥、理论、作曲等各种音乐创作的人来说是必修的课程。所以,鼓师更应具备这些知识,尽可能熟悉各种乐器的演奏特色和性能,掌握一定的作曲理论知识,提高音乐素养,在主持乐队排练时才能完成音乐作品的演奏和把握整台戏的音乐风格,达到合成排练和演出伴奏的效果。

四、指挥知识

戏曲鼓师用本剧种打击乐的变化来完成一台剧目的演出。乐队开场,演员进出,道白唱腔,场景转换到演出结束,都由鼓师通过“班鼓”、“堂鼓”、“云板”的演奏技巧和手势来完成,采用管弦或大型民乐队演奏后,鼓师就要充分运用指挥动作这种特殊“语言”,与乐队进行无声的交流和默契配合,用指挥动作和各种拍子的指挥线条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与乐队共同完成音乐作品。一个指挥者必须学习和掌握指挥基本动作,充分发挥动作语言的作用。虽然戏曲鼓师不能指挥交响乐,但可以向优秀的指挥者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可以借用一些中外音乐作品自己配合训练,以便适应现代戏曲音乐伴奏,其次要学习五线谱,才能具有阅读总谱的能力。

五、良好的听觉能力

目前,新创现代或新编历史戏题材较多,采用的是管弦或混合乐队伴奏,对鼓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鼓师要锻炼辨别音高差别和不同音色的能力,一个樂队如果失去音准是无法准确表现音乐作品的。音准的问题,应由司鼓从排练时就加以严格要求。鼓师应当长期坚持听力练习,基本采用钢琴来训练,不只是单音的音高听辨,还要进行音程、和声、旋律、复调的训练以提高音乐的听觉能力。优秀的音乐指挥更应具有敏锐的听觉,才能排练好乐队,才能在实际演出中达到良好的视听效果。

六、精准的节奏感

一位演奏员,不管是演奏管弦乐器还是演奏打击乐,都要有精准的节奏感,因为控制和调整乐队演奏与全剧的节奏是鼓师重要的职责。他应当在音乐节奏的把握上成为乐队演奏的“主心骨”,通过“鼓点”或指挥动作将乐队统一在节奏中,使之天衣无缝,完美结合。所以,从事司鼓专业的人一定要加强节奏感的训练。在训练节奏感练习中需要加入有效的记忆方法,才能使节奏型的练习达到理想的效果。先从简单的节奏型组合练习开始,逐步增加节奏型的难度和节奏型组合的长度,由单一向综合型过渡。在训练中要做到认、听、读、写,强化大脑对节奏的记忆,要进行休止符、切分音,附点音符、连音等节奏训练,甚至可使用节拍器辅助训练,提高演奏者的节奏感。

七、超强的记忆力

传统戏程式化程度较高,变化较少,日积月累,有些老艺人能记下数十上百部“总纲”。由于现在搞精品艺术创作,音乐、唱腔原创设计,导演的手法、演员的表演都有创新,舞台场景的变换、音乐与演员的配合以及音乐与整台戏的吻合紧紧相连,这就要求鼓师精准地指挥整台戏的音乐节奏,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否则将会破坏剧情的发展和影响舞台效果,所以,对鼓师的记忆力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八、良好的文学修养

一般从事地方戏曲艺术的演职人员都是从小入行,文学理论知识是薄弱环节,现在创排的优秀剧目都是以参加各类大赛为目标的创作,因此对演奏人员的文学要求更高。首先要正确理解剧本,在讨论剧本时就要进入角色,把握剧本的主题思想和情节铺排,在排练中才能分析人物,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内在情感,根据角色特征设计全剧的打击乐,并带着情感去示意打击乐演奏。

怎样才能提高文学修养?那就需要多读、多感、多写。器乐演奏员是以专业为主,要提高修养,需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读一读唐诗,宋词,元曲,现代散文,中国文学史,文艺理论以及当代的优秀作品,养成阅读的习惯,慢慢感悟人生,才能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增强审美能力,更好地与人沟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才能集体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工作者。

猜你喜欢

基本功技巧素质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