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17-05-05张瑞
张瑞
【摘 要】 高师现当代文学教育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既有健全的人格结构,有着较高的艺术感知能力,同时,又掌握了丰富的文学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在文学边缘化、商品化、消费化的今天,高校的文学教学普遍都需要突围。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传统专业必修课,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如何满足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社会和时代对高校的文学教学提出了多方位、多层次的要求,那么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是必然的。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01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校中文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主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逐步形成现当代文学创作概况,了解文学思潮与作家的创作背景,并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内涵,深化和巩固文学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进而培养自主分析、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中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如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日益减少的教学课时之间的矛盾,学生文学兴趣降低与培养其文学审美能力之间的矛盾,大量的文学作品与学生阅读时间减少的矛盾等等。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采取哪些具体措施真正落实培养学生对当代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和分析评判能力,成为该课程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理念上,主要精力集中于对学生文学知识的积累,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第二,在相关教材中,内容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限制,无法实现学术方面的突破,内容过于局限;在个别的教材中存在着一定的偏激观点,缺乏对于内容的客观性把握;有的教材,对于文学历史的阐述过多,对于文本内容的实质性分析较少;当前的现当代文学教材的适用性较差,对于不同等级和水平的教授群体,教材的内容过于混乱,内容涉及广,学生兴趣不足。第三,教学方式和方法较为落后,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效率不高,未与先进科学技术融合,缺乏对于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方法的实质性改革。现当代文学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需要建立在科学和创新的基础上,需要对现有教学方法做出有针对性的变革和完善。因此,必须通过合理和科学的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来实现对于现当代文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质性改革和创新。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路径
1、“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理念的定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核心命题是“人的文学”,传达现代人的精神情感、现代语言、现代审美方式。因此,在教学理念的设计上应将文学史的知识传授和文学人文精神的追寻结合起来,通过文学史自身的文化语境,引导学生对文学准确的体悟和理解。既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做到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传达出一种是非观和积极的人文精神。要以文学性和双向性思维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理念,强调文学作品自身具有的特性是文学性的核心。
2、整合教学内容,建构知识体系。加强现当代文学基础教育,注重教学的深刻性和学术性,回归作品文本,充分体现文学作品的内涵和魅力,重视人文情怀的培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实践,将线性的教学法进行改善,换以整合式的教学法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或以知识拓展为切口,如“课内外对比教学”中所提到的教学实例一样,以此展开对一个作家的教学任务。这样就打破了线性教学的单一模式,教学思路开阔,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随之提高。
3、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元教学模式。运用阅读教学法,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文学是人学,在阅读教学中可采用“粗读”“研读”“品读”“回读”等多种方式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或运用知识回授法,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在讲新的知识时,联系到以往的知识或是其他学科的知识,通过启发诱导、创设提出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对新旧知识产生联系,让不同学科知识形成链条,来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尝试,通过回授的方式,归纳结论、知识系统,达到一种变式练习的尝试。创建开放、互动式课堂。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一同参与到课堂设计,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或通过创设问题法,鼓励学生发表见解;通过讨论互动式锻炼学生自主思维;通过自我展示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或利用现代技术借助先进的电子教学设备,活跃课堂气氛,通过直观的教授,实现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强化。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课外朗诵、话剧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对于文学学习的兴趣,实现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
4、加强课堂讨论,实现师生互动。科学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信息“双向互动”的过程,即不仅是教师的教,而且要突出学生在这一过程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课堂讨论无疑是实现“双向互动”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在讲授一定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布置一些相关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进行讨论,然后加以点评,形成师生互动,这样既能使教学形式变得灵活多样,又能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这一教学双主体交流过程中,教师起的是引导作用,而学生则是主体,他们要充分阅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写发言提纲,自由发言,最后写一篇有关讨论课体会与收获的总结,因而是一个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训练过程,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正是一个合格的当代大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同时,建立起一个有利于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挥的宽松环境,这样学生对当代文学自然也就有了兴趣。
5、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辩证学习。现代文学史就是体现“人的观念”的一部发展史。从鲁迅的改造国民性的“立人”思想到冰心的爱“人”的哲学思想,老舍的批判“市民人”的思想,到30年代左翼革命文学中“革命人”的文学思想、京派“独立人”的文学思想,海派“都市人”的文学思想……学生在梳理过程中,一方而可以重新回顾这些作家的作品成就,同时也从另外一条线索发现作家的独特魅力。相应的例子比如从现代文学的“第一代海派”到当代文学的“都市文学写作”,到通俗小说中的“都市小说”,同樣可以梳理出不同时期,针对都市描写的侧重点和闪光点。当然,这种梳理一般放在较高年级的文学专题讲授中,可能更易于学生接受
6、变革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期末考试或考查。这种评价忽略了教学过程,学生为了学分,只在考前狂“背”书和课堂笔记,或考试作弊。要建构“师-生”协作式的教学模式,还需要变革现行的较单一的教学评价机制。在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中,要不断建构起过程化、多样化、灵活化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王芳.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浅谈[J].文学教育,2013,02
[2]杨荣.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的问题与思考[J].当代作家评论,2015.09
[3]王晓习,崔玉波.小议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J].现代语文,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