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电视艺术中的功能性音乐

2017-05-05冯亚

音乐传播 2017年1期
关键词:功能性栏目音乐

冯亚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

论电视艺术中的功能性音乐

冯亚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

功能性音乐是电视音乐艺术的主要类型之一。这类音乐又可以“标志”、“衔接”、“音效”等几种情态存在,其中作为衔接的功能性音乐又有划分板块、制造悬念、调整节目的节奏等具体作用——每一类情况都能在电视艺术的实践中找到丰富的实例。功能性音乐拓展了音乐的实用功能,成了最具电视特色的音乐类型。

电视艺术 音乐 功能

音乐艺术的魅力在于富有美感的音响,情感性是音乐美的社会属性。在电视艺术中,音乐是构成电视艺术“金三角”——画面、语言、音乐音响的重要元素,通过发挥音乐有声性特征,黏合画面与语言,共同创造声画艺术。有些电视艺术中的音乐突出审美功能,具有强烈的情感性,也有一部分音乐则更强调实用功能,成为具有“电视化”特点的音乐类型。

一、电视音乐艺术的类型

电视音乐艺术林林总总,千差万别,包括电视剧等在内的任何一个单元的节目都离不开音乐。音乐在不同的节目形态中的功用也各不相同。根据音乐对于电视节目形态的功能,电视音乐艺术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抒情性、中性和功能性。

抒情性音乐抒情性音乐是指音乐个性突出、审美品格明确、情绪情感张扬,并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时代特征的音乐。抒情性音乐的艺术性最高,就审美品格而言,崇高、优美、欢快、跳跃、激动、悲哀、悲愤等,都能通过电视音乐作品表现出来,并且通过电视化的制作后,音乐作品的抒情性可能得以进一步强化。抒情性的音乐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以美感人,并获得新的艺术效果。比如歌曲《难忘今宵》,原是为1984年春节晚会创作,歌词简练朴素,朗朗上口,旋律平实之中蕴含力量,概括了中国人的含蓄中透着的炽烈爱国情怀,加上演唱者李谷一略带流行感觉的新潮唱法,烘托了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国人对于国富民强的期许之情,深深打动了亿万观众。此后,此曲被广为传唱,几乎每年的春晚都会表演这首歌曲——常常是在晚会的高潮之处。此曲成了电视创作的经典音乐作品。各类晚会中的演唱节目、MV,所有的电视剧、动画片的主题歌、主题曲、插曲,以及广告音乐等,基本都是抒情性的音乐。

中性音乐中性音乐的特点是音乐的抒情性淡化,没有明确的情绪倾向,也没有清晰的地域风采,体现了音乐的象征功能。在音乐语言方面,动机不追求个性特征,比较平和;通常旋律流畅但音乐的张力被压迫束缚;速度中庸,缺少对比;乐思不会做富于戏剧性的逻辑发展;多采用融合性好的音色,大量使用电子乐器。中性音乐总体上是“不温不火”的音乐风格,不追求音域、音色、力度等方面的张扬。中性音乐利用音乐的“有声型不确定性”,通过制造“平庸”的风格增加黏性,适合作为节目的配乐,具有较大的适用范围。中性音乐可以与不同的画面、不同的节目内容、不同的创作风格匹配,呈现出不同的电视效果。中性音乐适宜充当电视节目的背景音乐,在各类专题片、纪录片、栏目的片头音乐等当中应用广泛。

功能性音乐功能性音乐是指在电视艺术中,实用性增强、审美性弱化的音乐片段或音乐碎片。音乐的魅力首先在于审美,但是在电视艺术中,有些音乐更强调区别于审美的实用功能,比如:划分板块、衔接画面、调整节奏等等。功能性音乐不是不追求音乐的美感,而是受到节目篇幅、剪辑、声画关系等因素的制约,常常只能是一个乐思的碎片,其旋律、长短、音色、录制等方面完全依节目形态而定,一般没有原型音乐形态,是电子乐器参与制作的音乐。新闻、娱乐类栏目中的衔接音乐,语言类、真人秀节目中的音效化音乐等都属于功能性音乐。

二、作为标志的功能性音乐

标志(英文俗称为LOGO),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标志音乐是在电视媒介播放的专属于某一栏目、频道、电视台的特殊音乐,随片头或片尾画面反复播放。标志音乐是浓缩了确定信息的音响符号,与电视观众形成听觉上的“约会”机制。

多数标志音乐是器乐曲,多为电子合成音乐。标志音乐体现栏目、频道、电视台的基本内容、风格与定位。为了准确表现栏目的形象,标志音乐一般都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比如,《新闻联播》是一档非常重要的新闻栏目,其片头的标志音乐(见谱例1)虽然简短,但必须体现栏目的格调、特点:短短20秒,首先呈现的大调主和弦庄严稳重,从第四小节开始进入五声音阶,彰显民族音乐风格,之后稳定结束在调式主音;通过电子音乐合成的音乐织体丰富,编排细腻,富于时代感和民族特征,展现了这个栏目大气、庄重、面向全国、融合世界的新闻性和权威性特征。这段标志音乐历经多年不变,其鲜明的个性早已获得观众认可,历久弥新。

又如,凤凰卫视的台标音乐(见谱例2)很短,仅为两小节的音乐却跨越了两个八度,被不同的电子音色和音区分为上下两个半句,映衬画面中的两只凤凰的形象,一张一弛,一东一西,在结尾高潮处汇合。音乐旋律紧凑、大调调性明朗,电子合成音乐营造出速度与时尚感。这段音乐可以说体现了凤凰卫视面向全球华人,力求反映东、西方文化沟通的特色,也显示了凤凰台关注时政、引领电视报道的快捷、客观、务实的风尚。

标志音乐配合视像,可在传播栏目形象、提高栏目知名度等方面发挥独特的功用。比如央视《东方时空》是一档综合新闻栏目,其标志音乐(见谱例3)旋律简单明快:第一乐句为大调主和弦的长音分解,大调调性稳定;第二乐句为大调属和弦的长音分解,巩固调性;第三乐句再到主和弦,进而又进入到属和弦的五音,重复后结束。这段音乐的前两句呈现并巩固大调调性,听觉上坚定有力,呈现饱满大气的栏目形象,第三乐句结束在调式的非主和弦音,暗示栏目的国际视野和开放的胸怀。由此,标志音乐刻画了《东方时空》全球化、新闻化、包容性的栏目形象。

谱例1《新闻联播》片头音乐

谱例2凤凰卫视台标音乐

谱例3《东方时空》片头音乐

谱例4《新闻调查》片头音乐

又如,《新闻调查》是一档新闻事件深度报道栏目,其标志音乐(见谱例4)简洁明了,旋律由主和弦三个音构成,特别坚定的大调主和弦在音响上呈现出栏目热点、权威、深度的特征。

当然,标志音乐也不能过于突出音乐本身,以免喧宾夺主。使用电子音乐、中速、节奏规整、不宽的音域、缺少对比等是标志音乐常见的形态,能既贴切彰显个性,又高度概括,与栏目格调匹配、一致。

三、作为衔接的功能性音乐

衔接音乐是更小篇幅的音乐片段,就音乐长度、终止的完满度而言,它基本上不能称为音乐作品,往往就是几个小节的“豆腐块”过渡音乐。衔接音乐不强调抒情,主要用于点缀、划分板块、突出栏目特点等,其功能性超越音乐性,是电视艺术特有的音乐形式。衔接音乐的设置非常灵活,可以衔接段落、衔接停顿,也可以进行交叉衔接,使音乐更有层次。它在新闻、生活、娱乐、体育等几乎所有的非剧情类电视栏目中都有所应用。其功能主要有划分板块、制造悬念、调整节目的节奏等等。

划分板块一个电视节目会涉及不同的内容,为了条理清晰,一般会划分若干板块,板块之间由衔接音乐和相应的视像(片花或动画)、口号类的宣传语等共同组成过渡。

如,《新闻30分》是一档午间新闻栏目,内容由中国时政新闻、外国时政新闻、简讯等几大板块组成。板块之间插播数秒的衔接音乐(见谱例5)——第一小节的音响像嘹亮的集结军号,既坚定有力又鼓舞人心,鲜明的号召性在听觉上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较为密集的音符与这档节目稍快的播报语速也非常贴合;第二句转为流畅之态,配合有“您正在收看的是新闻30分”的宣传语,上下乐句张弛有度,总体风格与片头音乐、栏目内容、整体风格一致,很好地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又如,《非诚勿扰》是一档生活主题类节目,节目内容主要是现场相亲,男嘉宾的基本情况由几段提前制作的视频资料呈现。在现场交流与“基本资料”、“情感经历”、“朋友采访”等几段视频的交替中,衔接音乐简单明了,清晰地划分出场内板块与场外板块,使得这种过渡自然生动。

再如,《百家讲坛》栏目包含了一个叫《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系列节目。作家在“揭秘”过程中,画面会配合演讲内容穿插一些提前制作的《红楼梦》原著材料,也提出一些疑问,作为下一板块演讲的引子——整个节目形成边讲边穿插背景介绍的结构。前者没有音乐,后者有配乐,泾渭分明,条理清晰。衔接音乐由曲笛、箫等极富民族特色的乐器完成。箫是古代文人音乐常用的乐器,暗示了红楼人物的各种曲折经历与结局的惨淡,也常常在背景音块的衬托下透漏出丝丝的神秘感;曲笛吹奏的变化音营造出不确定的氛围,符合推理解疑的节目特点。这段衔接音乐妙在各种细节和音色的运用与搭配,滑音处似叹息和疑惑,急促的鼓点敲打出悬疑的氛围,箫的音色古朴、醇厚、苍凉,与《红楼梦》悲剧基调相互映衬。

制造悬念用衔接音乐制造悬念主要用于娱乐类、竞赛类和访谈类节目。如,《等着我》是一档寻人主题的访谈节目,在节目现场,求助者述说完自己的经历后,满怀渴望走向“希望之门”,当按住“希望之门”按钮后,希望之门的慢慢开启,此时,一段衔接音乐(见谱例6)响起——密集的音符与长音延续,预示几十秒的等待对于求助者来说可能是新生活的开始或者希望的破灭——衔接音乐可在此复杂的心情中制造出悬念的效果。

谱例5《新闻30分》的衔接音乐

谱例6《等着我》节目中的衔接音乐

调整节目的节奏当节目的节奏不明显或者发生变化时,便可使用衔接音乐作为背景,将音乐的节奏与画面节奏剪辑重叠,推动画面形成节奏起伏或对特殊、重要的节目片段进行提示。比如,《汉字英雄》是一档文化竞赛类栏目,按要求默写汉字是节目的核心内容。在短暂的默写时间中,现场几乎完全无声,与之前和之后语言交流环节在节奏上形成对比。在选手默写过程中,背景是一段衔接音乐:围绕主音展开的上下级进,规整的三拍子形成连续的环绕,音乐缺乏动力和个性,整齐的律动与之前之后环节的配乐形成反差,补充了现场“无声”的单调,也渲染了现场既紧张又平静的氛围,为之后的语言环节做铺垫。

四、作为音效的功能性音乐

音效指人工制造或处理的声音,可能是乐音,也可以是噪音,如在电影中便常用音效来增强场景的真实感。电视节目中的音效多为效果声,即模仿观众在节目中看到的形象所发出声响,使画面更加生动,比如:笑声(窃笑、微笑、哈哈笑)、哭声(哽咽、抽泣、号啕大哭)、叫声、喊声、动物叫声、交通工具声、家用电器声、风声、雨声、水声、雷声等等。

音效化音乐指用音乐的片段作为效果声的素材——即用乐音充当效果声。随着电视节目制作手段的丰富与提高,音乐加入了音效的行列。音乐是美化的音响,构成声音背景,成为特殊的电视音效。音效化音乐的特点是碎片化,常常是短小的旋律片段,甚至只有和弦,有时候就是一两个单音。音效化的音乐的艺术性不强,功能性突出。

音效化的音乐最早用于情景喜剧。在情景喜剧中,常常出现一些即兴的音乐片段来代替音响,以形成音响上的反差或对剧情的渲染,增强喜剧化效果。在国内,综艺节目和一些谈话类节目,比如在《实话实说》、《艺术人生》、《开讲啦》、《星光大道》、《金星秀》等栏目中,钢琴、电子琴、吉他等乐器随着节目的内容进行,即兴演奏出一些音乐片段。这类特殊的音效,在音响上与节目现场的语言、情节形成呼应,给现场观众一个反应的时间,在实际上起到了调节现场情绪和节奏的作用。

这类音乐与配乐的区别在于,它完全不强调音乐的结构,其功能只有一个——烘托气氛,且多数情况下是用来“煽情”。尤其是语言类、竞赛类节目中音效化的音乐多为即兴演奏,能够很好地延展节目线索,烘托节目氛围。

如,《金星秀》是一档谈话类节目,节目现场有一个小型电声乐队,即兴演奏衔接音乐和音效化音乐。在2016年12月14日那期中,当主持人带着严肃的批判语调揭示当期的主题“……咱们就好好批一批,网络暴力那些事(停顿)”,此时的乐队奏出连续半音下行的音效,营造“此处应有掌声”的音响效果。

“(‘喷子’)万一运气好,被名人骂了……恨不能奔走相告……”当主持人在痛斥网络“喷子”(指没有道德感,言语攻击他人的网民)的种种没有道德的网络暴行时,越说越激动,语速加快,此时,乐队奏出了小提琴曲《马刀舞曲》中极富个性的主旋律片段,引入战斗的氛围,烘托主持人的愤慨。

近年来兴起的真人秀节目中,音效化音乐的大量运用,成了节目的特点之一。音效化音乐在其中追求艺术夸张的效果,达到或欢快,或紧张,或滑稽的效果,从而强化了节目的娱乐性。比如,《爸爸去哪儿》在后期制作中大量加入音效化音乐,参与渲染不同人物的感受,塑造游戏主人公不同的性格、气质,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电视效果。

当然,音效化音乐的应用未必越多越好,运用得恰到好处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但是如果使用过于频繁,没有章法,反而会令观众听觉疲劳,降低节目的艺术品质。

功能性音乐拓展了音乐的实用功能,成了最具电视特色的音乐类型。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功能性音乐在非电视媒介的视频文艺中也广泛使用。可以预见,虽然功能性音乐依据电视媒体产生,但它的发展必然不拘泥于电视,而是延伸到媒介融合的领域,活跃于各类网络平台。也许,它的内涵与外延还将有所突破,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

(责任编辑:韦杰)

冯亚,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广播电视音乐。

猜你喜欢

功能性栏目音乐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音乐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音乐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