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轮美奂
2017-05-05张明
张明
中国古代教育,孩子们必学的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古代私塾都是从三字经开始教,“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歌样的《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唱歌一样,易学易记,孩子们识字易,又学到了知识 ,寓教于其中,一举两得。《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这里所说的大小戴,讲的是汉代大儒戴德、戴圣。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一些儒学人士主张学古法,像周朝那样分封诸侯,引起秦始皇的反感。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令将私人所藏儒家经典和诸子书籍一概焚毁。后来又因方士求神仙不得畏罪逃走,使秦始皇迁怒于儒者,竟坑杀活埋了四百六十余名儒生,这便是“焚书坑儒”。刘邦建立汉朝之初,大臣陆贾经常给刘邦讲儒家经典,令刘邦很反感。刘邦认为自己的天下“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反问道:“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陆贾的话勾起了刘邦的一段往事。刘邦早年对儒生很反感,曾有尿溺儒冠之举。项羽兵败而死,楚地的军民都归降了汉军,可唯独鲁城攻打不下。鲁城这个地方很重要,是楚国的北部门户,楚怀王曾封项羽为鲁公,项羽也派自己的心腹守鲁城,可见此地在项羽心中的重要性。鲁城之战发生在楚汉荥阳对峙时,大约在汉三年七月至九月,此战意义重大,但史料记载很少,成了被人遗忘的大战役。
鲁城之战,刘邦投入了大量汉军,其战况之激烈自不必说,由于记载太少,不得而知,司马迁在《高祖本纪》、《项羽本纪》都没有提及。鲁城久攻不下,“汉王引天下兵欲屠之”,刘邦的军队到了城下,只听城中弦歌诵读之声不辍,“为其守礼义之国,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以示鲁父兄,鲁乃降。汉王以鲁公礼葬项王于谷城,亲为发哀,哭之而去。”刘邦不禁慨叹,孔子之道、儒家之教忠贞文明如此,儒教不仅仅是家国之大法,看来也是帝王治理国家的首要大法啊。
这件事对刘邦的震撼太大了,故而听了陆贾的话后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他要以儒家思想统治群臣、教化万民。同时,刘邦还认为,尊孔还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避免使人因贪功逐利变得越来越自私,利于社会和谐;提倡孝道可以让人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归属,防止人变得冷漠无情。同时更重要的是,孝道又是上层建筑长期有效的感情纽带。所以,在听了陆贾马上马下治平之论后,刘邦马上让大臣创制朝仪礼制。公元前195年,刘邦以太牢(猪、牛、羊)祭祀孔子,并诏诸侯、公、卿、将、相至郡,先谒庙而后从政,此举开了中国官家尊孔崇儒的先河。
二戴是叔侄关系,戴圣是戴德的侄子,是春秋宋国君主宋戴公的第二十三世孙,西汉时梁(今河南、江苏、山东、安徽交界处一带)人,生卒年不详,活跃于汉元帝时期(前43~前33年),曾任九江太守,平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尤重《礼》学研究,成为今文礼学“小戴学”的开创者。
坊间传说,戴德在京城为官,没有子嗣,膝下只有一女。为了传宗接代,戴德招赘了一张姓女婿。有一年腊月三十了,这一天戴德从外地回家过年。按当地的风俗,腊月三十这天的午后各家要去祖茔请祖先回家供奉。到家后,戴德忙命女儿和女婿去请祖先,他自己在家等着他们。眼看太阳都快要落山了,女儿、女婿仍不見回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戴德忙走出大门去察看。出了门,戴德低头探路,但只见一行清晰的车辙,细看车辙的方向,不是向村西北的祖坟,而是向着相反的方向,朝东南去了。戴德心里纳闷,两个孩子怎会往东南向走了呢?忽听家人说道:“老爷,他俩是不是回姑爷家去了?”戴德听了不由一愣,转而顿时明白过来,气得一句话都说不出了。过了片刻,戴德只好转身回屋,让家人重备祭品,他要亲自去上坟请祖。
戴德让家人备车,拿着祭品去了坟地。来到坟地后,发现每个坟前都有烧纸的痕迹,望着地上的灰烬,在石供桌旁还有个十二三岁的男孩,正抱头和衣睡着了。戴德赶忙叫醒男孩,问道:“大年三十了,你不在家过年,为何睡在这里啊?”小男孩被叫醒,他揉了揉眼,见眼前站着一位穿官服的人,忙起身施礼:“回前辈话,我奉家母之命,来此祭祖,因一路疲劳,想稍歇一会儿再走,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戴德望着小男孩不解地问:“你怎会在此处祭祖?你是谁家的孩子?你父亲叫什么名字?”小男孩忙指着坟茔说:“我在这里是祭戴氏家祖,先父名讳戴行。”
戴德一听兄长的名字,不禁又惊又喜,这个男孩一定是兄长的孩子了,他忙上前拉住男孩说:“孩子,我是你的叔叔呀!”小男孩听母亲说起过,说有个在朝做官的叔父,今天终于见到了。小男孩急忙下跪,高兴得一个劲地叫叔父。戴德哈哈大笑,随之询问了他们母子的情况。一问才知道,原来自己居官在外,兄长死后,妻子为了独占家产,竟逼着嫂嫂带着孩子改嫁。戴德心中甚是恼火,想不到竟发生这样的事,他抚摸着小男孩,对他说:“贤侄,我即刻派人去告诉你母亲。你现在就随我回家吧!”
祭祀完毕,戴德带着侄儿回到家中,他怒斥夫人道:“贱人,我在外奉官,家中之事靠你主持,你为了点财产骗我说兄长无后,还背着我逼嫂改嫁,想不到你竟做出如此伤天害理之事!幸亏我今天遇到侄儿,使戴家香火有续,还不快快认错!”夫人自知理屈,急忙向侄儿道歉。天黑了,女儿、女婿才乘车回来。戴德对他夫妻二人说:“今天我在祖坟巧遇你亲叔伯兄弟,现在已接回家。我决定,由他来继承戴氏家业。从今天起,你们就回张家吧。”女儿虽再三自责,怎奈父亲执意不允,只好随丈夫去了。年后,戴德将侄儿带到任上,取名戴圣,供其读书。戴圣天资聪颖,又肯吃苦,进步很快,后于朝廷选贤考试中名列榜首,戴德向朝廷举荐戴圣,从此,“大小戴”之号就叫了起来。
汉宣帝时,戴圣被立为博士(教授官),以博士身份与当时著名文人、学士一起参加了著名的“石渠阁议”。石渠阁位于长安汉皇宫中之未央宫北,因其下凿石为渠以导水,故名石渠阁。相传为汉初名臣萧何所建,它既是西汉时全国最大的国家图书馆,又是儒学鸿儒谈论儒学进行学术交流的中心。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置五经博士,讲授儒家经典著作以来,儒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朝廷把五种儒家经典著作《易》、《尚书》、《诗》、《礼》、《春秋》作为学校讲授的主要内容,这五种著作即称为“五经”。这之后,解说五经者越来越多,但同时也出现了解经细碎、歧见异说越来越多的问题,使人不知所从。为此,甘露三年,汉宣帝在石渠阁亲自主持御前会议,“诏诸儒讲五经同异”,评定其正误。戴圣作为礼学专家,负责五经中《礼》的评定。他博采诸家礼说,辑成《礼记》四十六篇,后又增补三篇,共四十九篇,即今本《礼记》。
为维护西汉王朝的统治,戴圣以“博学恰闻,贯通古今”的学风,对古代各种“礼”兼收并蓄的同时,剔除一些有害于统一、有害于国家治理的内容。《三字经》用简短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评述了戴德、戴圣的功绩。二戴将古今记述、论述解释礼仪的文章收集起来,加以整理,编成《礼记》,使古代的礼仪制度得以流传后世,对中国社会特别是封建社会的朝规帝制有着重大影响。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应该说二戴功不可没。
戴圣终生以授徒讲学和著述为业,戴德、戴圣及庆普等人潜心钻研《礼》学,各有所得,三人都有各自独立的见解并各有后学者,汉宣帝时“三家立于学官”,三人都成为当时著名的今文礼学大师,其学兴盛一时。
《礼记》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在《礼记·檀弓下》中记载了一则《晋献文子室成》的故事,故事记述了赵武复位后不久,当新居落成时,晋国的大夫前往送礼祝贺的热闹场景。晋大夫张老在送礼时对赵武进行了赞颂,同时,因其华侈,赵武年纪还不大,所以还含有规劝之意。成语 “美轮美奂”的典故就出于此。
晋献文子名赵武,谥号文,史称赵文子或晋献文子。他是赵朔与赵庄姬的儿子,也就是京剧《赵氏孤儿》中的那位孤儿原型。
赵氏是嬴姓的一个分支,晋国世族,从晋文侯时起成为晋国的一个大族,以其历代事晋侯有功,到赵衰赵盾父子时,已成为晋国的重臣。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盾之子赵朔于晋景公三年娶成公(景公父)姊为夫人。晋景公三年(前597年),担任司寇的晋国大夫屠岸贾,图谋作乱以控制晋国政权,决计首先消灭赵氏势力。
于是,屠岸贾勾结诸将军构罪族灭赵氏,借口赵盾的族弟曾刺杀晋灵公,责任在赵盾,便背着晋景公擅自发兵攻打赵氏,诛杀了赵朔、赵括等,灭了赵氏全族。
赵朔的夫人当时怀有身孕,便逃进王宫躲避。过了不久,生下一男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赵氏孤儿赵武,就是这篇文章所记的晋献文子。当时,屠岸贾曾进宫搜索孤儿,赵朔妻把孤儿藏进裤裆里,祝告说:“赵家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果然在搜索的过程中,孤儿就没有出声。后来,孤儿终于被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朋友程婴辗转救出宫来。公孙杵臼为此献出了生命,程婴带孤儿藏匿到山中。十五年后,赵武得到德高望重的晋大夫韩厥等人的帮助,晋景公为赵氏昭雪,平反了冤狱,发兵攻灭屠岸贾,并尽灭其族,赵武后来成为晋国的正卿。
“赵氏孤儿”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可人们对“孤儿”赵武后来的命运却大多不太了解。好在《礼记·檀弓下》中的《晋献文子室成》一文让我们窥见赵武的一段故事。
事情是这样的:晋献文子主持修建了一座宫殿,宫殿落成后,晋国的大臣、贵族们都去参加落成典礼,纷纷送礼致贺。在出席落成典礼的人中有一位“張老”,他发表致辞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意思是,多美呀,如此高大宽敞!多美呀,如此金碧辉煌! 从此以后,大王您既可以在这里祭祀、唱诗奏乐,也可以在这里居丧哭灵,您还可以在这里宴请国宾、聚会宗族! 这话里面虽有赞美,但更多的恐怕是讽谏。张老,字孟,名老,晋大夫张孟的别称。张老是个头脑清醒的政治家,悼公时任命他为卿,五次任命他都辞谢了。
贺辞没有赞颂的味道,在人家喜庆的典礼上讲哭灵、放牌位之类的话多不吉利,放在一般人的身上,恐怕早就发怒了。但赵武没有发怒,他领会颂辞的深远含意与张老的语重心长,马上以出人意料的祷词回应张老的祝贺,晋献文子致答辞说:“我赵武能够在这里祭祀奏乐唱诗,在这里居丧哭灵,在这里宴饮宾客,在这里与祖先聚会,这是希望我保全性命而善终,能跟先祖、先父一起长眠在九原啊!”说完,向北面一再叩头到地,深深地跪拜,这是九拜中最恭敬的。对于这段对话,《礼记》说“君子谓之善颂善祷”,意思是,懂礼的君子说,“张老”在典礼上发表的祝词很好,很别致,晋献文子的祈祷词也意味深长,两个人都很有水平,他们一个善于赞美,一个善于祈福。
为什么说这段对话“善颂善祷”呢?因为这段对话里面充满智慧。晋献文子修建的宫殿美轮美奂,“张老”在赞美完晋献文子的宫殿“美轮美奂”之后,立马将目光转向了劝诫,告诫晋献文子,您在这所宫殿里做的事远比这宫殿本身重要。晋献文子立即明白了“张老”的用意,把他的祝词稍加改动就变成自己的祈祷词,这等于是在告诉人们,他愿意在这个宫殿里恪尽职守,以无愧于祖先。
赵武当了正卿后,开始建造府第,张老责备他是富了贵了,却忘了礼义。正是在张老的谆谆教诲下,赵武更加虚心谦学,礼贤下士,以礼仪处理一切事务,在执政期间两次会合诸侯,三次会合大夫,使齐国、狄人归服,使华夏的东方安宁,为晋国立下了卓著功勋。
今天,晋献文子那座美轮美奂的宫殿不见了踪影,但,文章所蕴藏的智慧,依然值得今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