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拉格人文主义音乐思索

2017-05-05青彦言

艺术评鉴 2016年24期
关键词:布拉格人文音乐

青彦言

摘要:本文通过笔者多次参与布拉格音乐节的亲身经历,记述了笔者以一个专业音乐工作者的视角,对布拉格无处不在的音乐所展开的人文观察和思考。本文介绍了布拉格这座艺术之城浓郁的音乐文化气息,从分布众多的音乐厅,到一年四季名目繁多的音乐节;从形式多样的音乐表演,到百姓对音乐的热爱;从交响诗般的建筑,到德沃夏克安魂的墓地;从交响乐《我的祖国》,到教堂传出的《安魂曲》,无不展现出作者对布拉格人文主义音乐的思索。

关键词:布拉格 人文 音乐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24-0036-03

坐落于伏尔塔瓦河流域的布拉格不仅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而且还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一个面积不足50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18万的城市,居然栖居了数以百计的音乐厅和歌剧院。这对于笔者这个生活在一个面积604平方公里,人口1442万,全城只有两个音乐厅,而且还经常没有演出的成都人来讲,确实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

布拉格众多的音乐设施可不是空虚闲置的摆设,这里每月都要举办各种例行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其中尤以音乐活动最为频繁,比如国际之春音乐节、布拉格之秋音乐节、布拉格之冬古典音乐、歌剧、芭蕾舞表演、老音乐之夏、国际四重奏音乐节、国际风琴音乐、国际爵士乐音乐节、莎士比亚之夏、传统歌剧节等等,各种音乐节名目繁多,不胜枚举,也就是说这里的剧场天天都有演出。

如此大量密集的演出,足以说明当地人对音乐的痴迷和热爱。布拉格甚至有人戏谑地宣称,每个捷克人都是乐师。这口气讲得太满,我们不必当真。但是可以肯定地讲,捷克的爱乐人口比例绝对位居世界前列。记得有一次,我们在一座教堂遇见几位普通的老人,他们和我们攀谈起来,得知我们是搞音乐的,马上就给我们秀了一首无伴奏的合唱,那美感那水平堪比专业。走在布拉格的大街小巷,人们都能感受到音乐的存在。拉提琴的、吹管乐的、弹吉他的、唱爵士的,无论走到布拉格的哪个角落,你都可能与音乐不期而遇,这场面这规模可是在其他城市难以见到的。

因为参加布拉格夏季音乐节的缘故,每年暑假,笔者都有机会在布拉格小住月余。音乐节期间,每天除了繁忙的教学、交流、上课、排练、演出之外,笔者更喜欢用心去感受与布拉格音乐有关的各种人文气息。

作为音乐人,笔者喜欢布拉格,因为整座城市本身就是一首极富画面感的交响音乐诗。好的建筑不仅具有遮风避雨的功能,更具有赏心悦目的审美功能。换句话讲,好建筑本身散发出来的艺术之美是要勾魂的。布拉格的建筑极具审美价值,所有的建筑都在表达都在发声都在说话,不同的建筑发出不同的声音,说出不同的话语,或大或小,或远或近,或明或暗,或轻或重,无论哥特式还是罗马式,无论远古的还是前朝的,个个无与伦比,座座精妙绝伦,聚合在一起,那么富有韵律,那么富有节奏,那么富有生气,那么撩人心弦,那么令人感动。难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把布拉格整座城池列为世界遗产加以保护。

顺着音乐的步伐感受布拉格的点滴,从历史人文到音乐戏剧,无不感受到东欧民族音乐数以百年的积淀与恢弘。诸如老城广场、查理大桥、布拉格城堡、瓦茨拉夫广场等等,各种建筑的细节都像装饰音符一般烙印在耳廓与心际。每当笔者置身布拉格,望着那些洋溢着罗马和哥特风格的建筑群,俯瞰那条蜿蜒流淌的伏尔塔瓦河,内心都会情不自禁地回响起《我的祖国》(捷克交响乐,斯美塔拉作)那优美的旋律,一时间,听觉和视觉交织共振,内心的那份美感无以言表,直叫人禁不住热泪奔流。

每年来布拉格,我们都被音乐节的组委会安排客居在布拉格老城区。这让笔者有机会慢慢欣赏这里的一街一景。布拉格老城的街道和建筑大都保留了13世纪的风格,城里大约有2000多处文物古迹,其中包括圣维特教堂、布拉格宫殿、老市政厅、卡罗利努姆宫、伯利恒教堂等。音乐节期间,我们每晚都有演出任务,演出的地点或在某个教堂,或在某个宫殿,或在某个城堡,所到之处的建筑都美得让人叹为观止,所有建筑无论外观还是内部构造装潢,都堪称美轮美奂、富丽堂皇。最让笔者吃惊的是,这些建筑并没有因为其高贵或珍贵的文物身份而被政府隔离冷冻束之高阁。每每来到一地,就会有当地人热情地给我们介绍,莫扎特曾来过这个教堂演出,这个后台是某个国王的寝宫。寝宫里面的所有陈设,包括华丽精美的欧式家具都是可以触摸和使用的。习惯了中国古迹冰冷待遇的笔者对此非常震撼,原来布拉格的这些文物古迹全都是有生命的活体,千百年来这些号称文物古迹的场所,天天都在为活人提供服务,而使用的人反过来又为这些文物古迹灌注了生气和活力,致使每一个享用的人,都能从中感受到它的文化血脉和生命体温。而且所有的老物件都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并没有因后人的延用而遭至破坏。置身于这些华美高朗建筑的穹顶之下,整个交响乐队发出的乐音是笔者在现代方形音乐厅演出从未获得过的感受。没有借助任何扩音设备,但是乐音非常集中,声音的穿透力和共鸣声非常和谐非常悦耳、非常真切。在这种天人合一的环境里诠释出来的音乐,就感染力和表现力而言,确实比电声传导或平顶建筑空间更胜一筹。记得去年在教堂,为纪念在战争中逝去的生命,曾参与演出德沃夏克的《安魂曲》。正好白天听了一位经历过二战的捷克老师含泪给笔者讲述了她被法西斯虐待的故事。她曾亲身遭遇过德國人的大搜捕。当时,她藏在阁楼上,亲眼看着德国人在下面搜查。虽然幸免于难,但那种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惊悚和恐惧,令她刻骨铭心。当晚演出,整个音乐气氛凝重压抑,让人感觉呼吸困难,几乎透不过气来,那种恐惧和惊悸是笔者从来没有体会过的,还真有身临其境,如临大敌的心惊肉跳。那晚,笔者彻夜难眠。

布拉格,记忆中的欧洲童话之城,也随处无不与音乐有关。漫步在老城广场或者查理大桥上,无处不在的街头艺人演绎着世界各地的乐器与音乐。

查理大桥始建于14世纪,是捷克历代国王加冕游行的必经之路。大桥上有三十尊圣者雕像,据说只要用心触摸石雕像,便会带给此人一生的幸福。这里早已成为布拉格艺术的展示场所。桥上的街头艺术家们演绎着各色音乐,有来自捷克爱乐乐团的四位大提琴演奏家,丰富多彩地演绎古典音乐,有布拉格音乐学院的学生排演三重奏,也有自由音乐家在街头敲起现代打击乐handdrum,有似外太空的音乐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这座童话般的世界。

教堂門外,每天都能看见一位弹钢琴的青年。没有功利心地爱上音乐,每天推着钢琴来教堂下,像做礼拜一般地弹琴。熟悉的音乐在教堂想起,感动涌上心头,偶尔有游客或路人扔几个硬币……没有更多的波澜,淡然一声谢谢,依旧顾自弹琴,夜幕下淡蓝色的天空,和着如水琴声,教堂仿佛也在聆听这多个世纪后的历史与平静,这就是生活,这就是音乐,这就是布拉格。

对于此行来说,印象最深也最别具一格的胜地便是高堡——vysehrad。斯美塔那在《我的祖国》这一传世之作中专门用一个独立的篇章描写了高堡的景象。高堡,是布拉格城市的发祥地,有着高贵的公主与英俊的农夫相爱的美丽传说。高堡在15世纪初期被毁,现存建筑有圣保罗教堂和圣马丁园楼。但最有名的是高堡墓地,全捷克最有身份的名人家族都长眠于此,作曲家、画家、文学家、大学教授逝世后一般都会葬在这里,例如作曲家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画家慕夏等等。高堡墓地值得久久逗留,每一座墓碑都是一件艺术品,每一个家族都在墓碑的设计与建造上颇费心思,无论是占据墓碑主体的雕塑,还是围绕墓碑的铁艺,亦或是墓碑上刻下的字母的形状,无不诉说着这个家族的兴盛与传奇。久久凝望那些高耸别致的墓碑,看着每一个家族里离去的人的名字,生于xx年,卒于xx年,顿感高堡已经在这片高地上仰望了世世代代的故事,看尽世间百态冷暖,依然用最安静的形态去诉说一个没有游人如织的布拉格。

作为一个音乐人,来到高堡的这片名人墓地,还有一个别样的意义,那就是瞻仰与缅怀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以及斯美塔那。斯美塔那的墓碑上,后人刻上了著名的伏尔塔瓦河旋律片段。德沃夏克的墓碑上,作曲家的头像踞于墓碑之上,仿佛告知众人他们的音乐都将会永垂不朽,延绵留长。正午时分,正当笔者驻足于斯美塔那先生的墓碑前,突然从高堡的圣保罗教堂中传来钟声,不同于在欧洲别处教堂听到的钟声,只是应时间的重叠而鸣响几声,高堡的钟声带着音乐,带着旋律,奏响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篇章的主旋律,钟声独特的肃穆与伏尔塔瓦河旋律里那河流般的动态交织呈现,眼前墓碑那些充满艺术气息的雕塑与蓝天白云下的飞鸟又映入眼帘,只觉得空气凝结,呼吸都是一种穿越时空的美好。再次感叹,音乐穿越了历史,却无处不在。

亲身感受了布拉格音乐之后,特别大的体会是,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能尽早到欧洲设身处地地感受音乐,将会更准确地领悟音乐,真正来到布拉格,才会知道,所谓西方音乐里面的方方面面的区别有多大。每一个作曲家的风格,都是由地域、生活背景等诸多因素造就的,倘若能在其祖国细细领悟一番,会更深刻地理解音符背后的语音,诉说的情感,描绘的故事。我们常说,要把日子过成诗,其实把日子过成音乐一般,流淌在心间,存在于生命的每一刻,那多么美好,这样的人生永远都是独特而自由的。

布拉格的音乐之旅,留给笔者的是那么美好的记忆。

猜你喜欢

布拉格人文音乐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EMERALD IN THE ROUGH
布拉格
不够文艺不敢进去
音乐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音乐
秋夜的音乐